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
第五节生活活动聋儿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对课堂语言康复活动保持兴趣,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不仅有趣,能够吸引聋儿注意,而且更加真实、自然。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在聋儿日常生活之中进行语言教育的活动。生活活动的目标是:帮助聋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聋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聋儿的语言能力。由于不受课堂限制,生活活动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为康复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特性,为聋儿制定和选择符合他们需要的教学目标及方法,是本节重点阐述的内容。一、目标(一)在自然情景中培养与提高选择性听觉能力听觉能力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听力。听力是个体感受声音的能力,而听觉能力是个体对接受到的声音进行综合分析、理解、记忆的能力。一个听觉能力正常的个体,不仅能感受到声音,而且可以分辨声音的意义。在培养聋儿听觉能力过程中,单纯的室内训练远远不够,必须配合一定的室外训练。因为有些聋儿在安静环境中,在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能够分辨、理解大量的词句;而一旦走出教室,在自然情景中往往表现不佳。因为室内训练时声音相对单一,背景噪音比较小,从而间接放大了目标音,聋儿往往很容易达到听理解;而室外自然情景中,噪音种类繁多,音量较大,聋儿为了听清目标音需要加倍集中注意力,从众多干扰音中发现目标音,才能达到听觉理解。因此,生活活动尤其是参观活动,可以为聋儿提供一个真实自然的听觉环境,从而较好地训练聋儿的选择性听觉能力。(二)在生活活动中训练与提高言语功能聋儿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听觉言语反馈,导致言语功能性障碍,无法建立轻松自然、经济有效的发音模式。从广义上看,言语功能性障碍主要有发音功能亢进和发音功能低下两类。发音功能亢进的个体往往挤压喉部讲话,从而造成高音调、硬起音。发音功能低下者声门闭合能力较差,声门下压不足,不能经济有效地利用呼出气流进行发音活动,从而造成声音响度较低。对聋儿进行言语功能训练,仅仅依靠个别化康复是不够的。一个经验丰富的康复教师,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将个别化康复中的内容加以改编,以游戏形式对聋儿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其言语功能。例如,在课间用餐时利用饼干、QQ糖进行咀嚼训练,在进食之前利用勺子刺激舌功能区等等。(三)在生活活动中培养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获得对聋儿意义重大。大量研究表明,聋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远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聋儿由于听觉、言语和语言造成的沟通困难,其社交范围受到限制。多数聋儿更愿意与耳聋的同伴交往。在与健听人交往中,聋儿经常表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自信心不足,甚至会对健听人产生一种对立感;另一种是过分依赖父母、老师,过分相信成年健听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聋儿的社交能力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生活是个大课堂,康复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康复教师应该鼓励聋儿与他人交往,帮助聋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语言、情感,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例如,在上下楼梯时,鼓励较大的聋儿主动牵着小弟弟、小妹妹的手;在空闲时,鼓励聋儿帮助康复教师一起打扫卫生、布置教室。。这种互相帮助的行为,对于改善聋儿的人际关系,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大有益处(四)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聋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生活活动的目标之一。对聋儿来说,行为习惯主要指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益于聋儿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情绪的饱满,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准备。要建立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即培养聋儿良好的睡眠、盥洗、饮食、排便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的机体活动能按照一定的生物节律进行运转,维持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平衡。二、实施(一)参观活动参观活动是在真实的场景或模拟的场景中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例如,聋儿在理解“售货员、售票员、邮递员、医生、公园、动物园”等概念时,可以带他们到商店、邮局、菜场、医院、公园、动物园等地参观。也可模拟以上场景,让聋儿设身处地去扮演、去实践,同时结合老师讲授,帮助聋儿理解和表达。这样做的效果比单纯地说或借助简单的卡片要好得多。(二)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以对话形式引导聋儿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对聋儿而言,课堂交流的气氛比较紧张,内容较为有限,聋儿往往不敢、不愿或不能将话题深入地进行下去。为此,我们在生活活动中引入了交流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教师在聋儿吃饭、穿衣、睡觉过程中就相关话题与其进行互动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打开聋儿的“话匣子”。这样不仅提高了聋儿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进一步了解聋儿思想,发现他们真实语言水平的好机会。1.晨间对话一般在早晨九点左右开始到九点半结束,持续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段正好处在户外的运动活动和室内的主题教育之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伙伴们又见面了。分离了一个晚上,聋儿之间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想要分享,因而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时,康复教师就可以把聋儿的表达欲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作为语言训练的活教材,充分发挥聋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昨天晚餐吃了什么?早晨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今天是ⅹ月ⅹ号?星期ⅹ?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聋儿的话题打开后,康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使聋儿尽可能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问到昨天晚餐吃了什么时,聋儿可能回答“鱼”。这时,康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聋儿完整地说一遍,这时聋儿会回答“昨天晚餐吃了鱼”。这两种回答看似相同,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训练的是词句的理解和单词句的表达,后者训练的是简单句的表达。对于程度较好的聋儿,康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他们说出尽可能多、尽可能长的句子甚至是一段话。2.用餐对话就餐是聋儿非常喜欢的事情。在幼儿园里,聋儿每日一餐两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这一时间里,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谈话内容,以发展聋儿语言能力。例如,在餐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询问“谁想做老师的小帮手”,聋儿往往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原意”。接着,教师可以对聋儿进行指派,用语言指示他们完成相应的工作,如“甜甜摆凳子”,“妞妞摆碗”,“乐乐发勺子”等。如果聋儿听不懂指令,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或者请其他聋儿示范,如“甜甜告诉乐乐该怎么做,好吗?”聋儿在帮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指导和鼓励,如,“妞妞,再拿一个碗好吗?”“乐乐摆得好,真棒!”等等。在上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聋儿询问“这是什么?”“看起来怎么样?”“闻起来怎么样?”“什么颜色?”“你喜欢吗?”等问题,聋儿一般很愿意回答。只要时间允许,教师应该尽可能将话题深入下去。如聋儿回答“不喜欢”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不喜欢呢?”“你喜欢吃什么呢?”等问题。在进餐过程中,某些聋儿可能出现挑食、不好好吃饭等行为,教师可以进行教育,陈述“这么做不好”的原因,通过言语交谈和示范帮助聋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就餐结束后的散步或休息环节,教师可以就就餐情况与聋儿进行交流,如“小朋友刚才吃的是什么饭?”“你吃了几碗饭?几个包子(馒头)?”“XX好吃么?”(三)值日活动为了训练聋儿的交往能力,培养聋儿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以设计一个值日活动。在教师安排下,聋儿可以轮流充当值日生。值日生的职责是协助教师,并好好表现,为其他小朋友树立榜样,帮助和督促他们完成全天的教学活动。例如,早晨要上主题教育课了,值日生要帮教师摆凳子、擦黑板。课堂上,如果有聋儿动来动去、嘻笑打闹的话,值日生要前去制止。如果教师提问的话,值日生要积极回答。下课了,值日生要帮助教师擦黑板,把教室里的小纸屑捡入废纸篓。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帮教师分发纸张、剪刀等工具;在生活活动中帮助比自己小的聋儿穿鞋、系扣、擦鼻涕等;课间如厕时组织小朋友们排队、洗手……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值日活动,聋儿遵守纪律的意识有所增强,大多数聋儿能够在教师提出要求后进行自我约束。另外,在值日生的带动下,聋儿之间出现了更多的互助行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并且对聋儿道德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六节运动活动运动活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达到锻炼聋儿身体、增强聋儿体质的目的。与普通体育游戏不同,集体康复教育中的运动活动专门针对聋儿设计,在一般性锻炼的同时加入了听觉、言语训练的内容。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一、目标(一)在运动中训练言语肌群言语肌群主要包括呼吸肌群、发声肌群和构音肌群。呼吸肌群提供充足的气压和气流来启动和维持发声;发声肌群作为振动源,提供充足的能量,构音肌群调整声道的形状,以产生不同的言语声。言语的产生正是三大肌群协同运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聋儿由于长期处在无语世界,言语肌群得不到锻炼,表现出过度松弛或紧张,肌群之间的协调性不佳,最终导致发音困难。为了提高言语肌群的整体功能,改善发音质量,我们在普通的运动活动中加入言语肌群的训练内容。通过一系列独创的韵律操,使聋儿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肩部、颈部、声带和构音器官放松训练。(二)在运动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苏联专家联普托夫曾指出:协调性是人体迅速、合理、省力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复杂情况下完成突然任务的能力。德国学者葛欧瑟认为:协调性是人体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包括灵活性、学习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反应能力、节奏、平衡、准确性等。我国体院教材《运动训练学》指出:协调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本领。由此看来,动作协调性是一项基本的运动素质,是个体学习和掌握一系列动作、完成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肌肉的协调性和感知觉的协调性是动作协调性的生理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聋儿动作协调性的方法和途径。(三)在运动中增强体质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聋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其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的物质基础,是个体乃至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希望。研究表明,80%的聋儿其运动活动主要来源于幼儿园。聋儿康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理应承担起增强聋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健康体魄的重任。考虑到聋儿喜欢新异刺激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摒弃了单调的走、跑、跳等专项训练,将游戏和运动相结合,使聋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展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二、实施运动活动一般在早晨进行,从八点到八点半,持续半小时左右。所有的聋儿和康复教师集中在室外,借助一定的器材,如脚踏车、蹦蹦床、跳跳马等,在音乐声中一起运动和游戏。运动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有组织的放松韵律操、有组织的体育游戏和自由的体育游戏三类活动。考虑到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大、刺激性强、比较容易激发聋儿兴趣的特点,我们一般把它安排在基本训练的前面,以消除个别聋儿对幼儿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的氛围中,为接下来的康复活动做准备。运动活动之后是基本训练,我们的基本训练以放松韵律操为主。(一)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聋儿每天入园进行的第一个集体活动,一般以趣味性强、有一定对抗性的游戏活动为主。游戏案例如下:比赛骑小车游戏准备(播放音乐,康复教师带着聋儿一起踏步和拍手)。挑选小车(让聋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车)。练习骑车(让聋儿自己练习骑小车)。让聋儿按一定规则骑小车(例如,音乐响开始骑,音乐停就停止。做错的聋儿被罚下,坚持到最后者获胜)。分组比赛骑小车(骑得最快者获胜)。丢手绢游戏准备(播放音乐,在康复教师组织下,聋儿围成一个圆圈)。讲述游戏规则(拿手绢的聋儿围着圈转,偷偷地把手绢丢到某个聋儿的后面,然后快快跑回自己的位子。其他聋儿要时刻注意,一旦发现手绢丢在自己身后就马上追。如果能够在对方回到位子前追上的话,就获胜。胜者继续玩游戏,输者要表演一个节目)。师生一起玩游戏(教师充当丢手绢的人,和聋儿一起试着玩游戏)。聋儿玩游戏(教师将手绢交给某个聋儿,让聋儿丢手绢)。个别指导(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个别仍然不懂游戏的聋儿进行指导)。(二)放松韵律操放松韵律操是根据“放松训练”中的基本动作配
本文标题: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1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