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4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教学要求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明确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经济调节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中国运用立法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所运用的主要经济调节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教学内容一、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二、对外贸易经济调节手段的特点三、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四、汇率及汇率制度五、对外贸易税收制度六、进出口信贷政策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和特点八、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一节对外贸易立法管理一、对外贸易立法概述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它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于1994年5月12日八届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2004年4月6日通过外贸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外贸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一、《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新《外贸法》由11章77条组成,包括总则、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查、对外贸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外贸法》主要规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制度和基本贸易行为。《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序号查、对外贸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二、《外贸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1扩大对外开放2发展对外贸易3保护对外贸易秩序4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外贸法》的基本原则《外贸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外贸易法确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基础,贯穿于对外贸易立法、执法、守法过程中。1、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是指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制度。主要内容(1)国家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的统一。(2)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统一。我国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外贸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保证履行国际条约、协定与约定的义务,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2、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的原则国家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是指国家在法律上为外贸企业提供平等、自由的竞争环境,维护企业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保障公平的进出口秩序,使外贸企业享受法律上的平等待遇,并要求外贸企业依法经营。主要内容公平与自由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公平与自由不是绝对的公平与自由,而是在国家统一管理下的公平与自由,是建立在法律规定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公平与自由。为此,《对外贸易法》第六章和第八章就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作了专门规定。从对内方看,主要对对外贸易经营者规定了若干重要的行为准则。从对外方面来看,主要针对外国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定。3、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我国对于货物、技术的进出口,实行在一定必要限度管理下的自由进出口制度,具体是指国家在保证进出口贸易不对国家安全和各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损害前提下的自由;而当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不良倾向出现时,则对进出口贸易实施必要的限制或禁止。主要措施依据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在确立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的同时,还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采取关贸总协定所允许的外贸管理措施,即采用配额、许可证进行管理;明确公布国家限制和禁止进出口的法定范围和程序。行做法,采取关贸总协定所允许的外贸管理措施,即采用配额、许可证进行管理;明确公布国家限制和禁止进出口的法定范围和程序。4、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的是允许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原则,即将缔约国承担的义务分为一般性义务和具体承诺的义务。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原则《外贸法》确定了中国根据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所作的承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一方面给予其它缔约方或参加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另一方面还列举了国家限制和禁止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边贸易关系原则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5、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中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或者根据互惠、对等原则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6、对外贸易促进原则《外贸法》第九章就对外贸易促进措施的内容、实施主体及其行为规范等作了规定。A对外贸易促进措施(1)国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2)国家根据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为对外贸易服务的金融设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风险基金。(3)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式,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4)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5)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对外贸易。B贸易促进主体及其行为规范(1)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和参加有关协会、商会。有关协会、商会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按照章程对其成员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生产、营销、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对外贸易促进活动。(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组织按照章程开展对外联系,举办展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活动。C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D国家扶持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第二节对外贸易经济调节经济调控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采用经济调控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管理的主要手段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一、汇率调节(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汇率也称汇价,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也就是用一国的货币单位来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1、汇率升值的效应本币汇率上升,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同时,本币汇率上升会使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商品成本价格上升,因而不利于出口。2、汇率贬值的效应本币汇率下降,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本币汇率下降会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成本价格上升,相对降低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因而不利于进口贸易。因此,许多国家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促进本国商品出口,减少进口,从而缓解国际收支平衡压力。而当一国出口增长快、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其贸易伙伴往往会对其施加压力,促使其货币升值,从而增加该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抑制出口扩张,同时增加该国进口。一国的货币升值相对于其贸易伙伴来说,就是货币贬值,贸易伙伴的出口因此可望增加,进口得到抑制。(二)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A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以严格行政管理为主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是由国家有计划地确定和调整。因此,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完全丧失,只在外贸企业中起统计折算工具的作用。1、1949—1952年汇率是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计算的,即主要参照出口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价,同时兼顾进口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价和侨汇购买力平价,使汇率起到了鼓励出口,奖励侨汇,兼顾进口的作用。2、1953—1972年国际汇率制度处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之下,实行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相应实行固定汇率制。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要求保持相对稳定,使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距不断扩大,汇率高估现象十分严重。3、1973—1978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西方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的制定由原来以美元为基准货币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计值方法或根据管理需要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但仍坚持人民币汇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方针,汇率依然高估。B1979-1993年的汇率制度从1982—1993年,国家对外汇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固定的、单一的官方汇率,为可变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在汇率水平上则实行了以人民币不断贬值为主导的政策,开始依据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目标,主动对汇率进行调整,逐步恢复汇率对外汇收支及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1、1981—1984年采取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双重汇率。2、1985—1988年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3、1988—1993年开始实行官方平价外汇和调剂市场议价外汇并存的人民币汇率双轨制。C1994年以来的汇率制度1994年以后我国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1、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明显加大。2、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为各类外贸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竞争的环境。3、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4、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5、取消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方面的外汇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用汇条件。(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经过1994年以来的汇率制度改革,中国已基本形成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汇率制度,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应不断加以改革与完善。A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采取盯住美元的做法。这种汇率制度安排,虽然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承受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但汇率浮动区间狭窄,使得中国的汇率制度成了名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实际上是固定汇率制,政府调控的意志超过市场调节的力量。汇率作为一种价格信号,人为刚性控制,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原则,对资源配置可能会发出错误信息,弱化汇率对国际经济交易的调节作用。2、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虽然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要明确币值稳定是在市场正常波动基础上的相对稳定,应尽量减少政府对对外经济交往及相关外汇收付的干预,让外汇供求关系在市场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真正体现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B实行意愿结汇制1、强制性结售汇制的弊端(1)中央银行被动干预外汇市场在结售汇制下,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也就是说,当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超过最高限比例时,就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当不够时,必须从市场购进。上述管理办法,使中央银行干预成为必需行为,造成人民币汇率不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
本文标题:4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3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