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5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
1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二、政策贸易理论三、贸易扭曲理论2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三)新H-O模型(四)需求偏好相似论(五)规模经济论(六)新张伯伦模型(七)产业内贸易指数(八)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3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1、挑战之一:发达国家间的贸易量增加(1)传统的H-O模型认为,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那么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大部分属于“南北贸易”,但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4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2)部分国家贸易量占总贸易量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美国0.560.51英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本0.510.39德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国0.770.80总计0.700.705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2、挑战之二: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1)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许多产品曾经只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6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2)韩美日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46484954576058513241404037353336496816151312109600010203040506070801970198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日本美国韩国7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3、挑战之三:产业内贸易量增加(1)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等。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各国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又一个挑战。8附:国际贸易对H-O模型的挑战(2)部分国家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国55.161.081.1印度22.337.088.0法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国64.380.091.9泰国5.230.294.8意大利61.063.386.0韩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均60.471.289.4平均21.642.380.69(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1、产业内贸易的早期解释(1)运输成本。(2)周期性贸易说,包括季节因素和需求状况变化。(3)政府干预的影响。10(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2、假设前提(1)从静态出发,只侧重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结果而非过程。(2)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3)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4)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11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厂商数量产品差别的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代表行业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垄断竞争许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轻工业品寡头垄断很少或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重工业品完全垄断一个或几个唯一的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完全或很大程度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12(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1、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1)产品同质性(相同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2)异质性(差异产品):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异质性分为: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13(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2、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1)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2)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的产业内贸易。(3)大量的转口贸易。(4)政府干预的价格扭曲。(5)季节性产品贸易。(6)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的产业内贸易。14(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1)水平差异(2)技术差异(3)垂直差异15(三)新H-O模型(法尔维模型)1、假设前提(1)两国要素禀赋不同。(2)厂商生产差异产品(垂直差异)。(3)质量是要素投入系数的函数。(4)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变量。16(三)新H-O模型(法尔维模型)2、基本内容设某产品中,C:成本;W:工资率;R:利息率;a:产品质量。则当a既定时,A、B两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分别为:CA(a)=WA+aRA;CB(a)=WB+aRB。若:A为资本丰裕国,B为劳动丰裕国,产品质量与资本密集度正相关;则A在高质量产品上有比较优势,B在低质量产品上有比较优势。17(三)新H-O模型(法尔维模型)证明:设存有某一边际质量a0,使得:CA(a0)=CB(a0),即:WA+a0RA=WB+a0RB,或:a0=-(WA-WB)/(RA-RB),则有:CA(a)-CB(a)=(WA+aRA)-(WB+aRB)=(WA-WB)+a(RA-RB)=(WA-WB)〔1+a(RA-RB)/(WA-WB)〕=(WA-WB)(1-a/a0)=〔(WA-WB)/a0〕(a0-a)由假设:WA>WB,则(WA-WB)/a0〕>0,则:当a<a0时,有CA(a)>CB(a);当a>a0时,有CA(a)<CB(a)。所以A国在质量高于边际质量的商品有比较优势,在质量低于边际质量的商品有比较劣势;B国正相反。18(三)新H-O模型(法尔维模型)3、实践含义(1)只要在相似的产业中,生产差异产品需要不同的要素比率,而需求在相同或相似产品上存在着区别,产业内贸易就有发生的可能。(2)贸易中存在的手工制作的高质量产品,则需要把人力资本考虑进去。19(四)需求偏好相似论1、需求偏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1)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跨越国界的延伸。(2)只要各国存在有相似的需求阶层,则国际贸易就有可能发生。(3)在一些特殊的国际贸易中,需要用特殊的理论进行分析。20(四)需求偏好相似论2、基本逻辑(1)商品出口基于国内需求(2)贸易规模和流动决定于两国需求相似的程度(3)一国的需求偏好决定于平均收入水平21(四)需求偏好相似论3、需求偏好相似论图示(1)A国平均收入:YA;B国平均收入YB;收入水平与商品档次表现为线性关系,则OR为不同收入下的代表性需求。OYQRYBYAQ1Q2Q3Q4Q5Q645°(2)A国需求的商品档次:Q2-Q6;B国需求的商品档次:Q1-Q5;重合需求:Q2-Q5;贸易最可能实现:Q3-Q4。(3)若A国先发展Q4,并达到规模经济,可向B国出口;B国则不发展Q4的生产。(4)B国可能更愿意发展Q3,达到规模经济后也可以向A国出口。22(四)需求偏好相似论4、对需求偏好相似论的评价(1)需求偏好相似论在解释经济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时,是有说服力的。(2)需求偏好相似论从收入趋同出发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23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1、规模经济: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减。(1)内部规模经济:厂商因其自身规模扩大而获得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平均成本的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24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2、规模经济的数学表达对于齐次线性函数:Q=f(L,K),若f(tL,tK)=tkf(L,K),k>0当k<1,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递减)。当k=1,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报酬不变)。当k>1,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25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3、规模经济图示(1)规模报酬递增:产出变化比例超过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超过一倍。设生产函数为:Q=f(K,L),则有:f(λK,L)>λf(K,L),其中λ>0。100200300LK0R51026154ABC26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2)规模报酬不变:产出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设生产函数为:Q=f(K,L),则有:F(λK,λL)=λf(K,L),其中λ>0。100200300LK0R51026154ABC27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3)规模报酬递减:产出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小于一倍。设生产函数为:Q=f(K,L),则有:f(λK,λL)<λf(K,L),其中λ>0。100200300LK0R51026154ABC28(五)规模经济论1、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与规模扩展之间的关系。(2)规模收益来源于固定资本的分摊和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专业化分工的细致化。29(五)规模经济论2、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1)在两国禀赋相似的时候,若一国能通过扩大规模的生产而降低成本,则可能具备新的比较优势。(2)规模经济可能成为产业内贸易的原因。30(五)规模经济论3、规模经济论图示设两国情形完全相同。(1)若其他原因使A国增加X生产,则规模经济使得A国X产品的成本趋于降低。A国生产点由E移向M,出口X。EOXMNE1Q1Q1′YU0U1PdPw(2)B国可以通过增加Y的生产将生产点移向N,并出口Y。(3)均衡价格:Pw,消费点:E1。(4)均衡时:Q1M=Q1′E1;Q1′N=Q1E1。(5)贸易模式不确定。Q0Q0′31附:规模经济对世界总产出的影响图中,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两段相接于E点的凹形曲线构成。(1)A、B同生产X或Y时,世界产出为(2M,0)或(0,2N)。(2)2M与E间及2N与E间的点,均表示仅有一国专业化生产。(3)交点E表示两国分别专业化生产X和Y时的产出组合。此时,国际价格线为Pd,世界福利水平为Uw。(4)可知,存在规模经济时,E应为世界均衡产出点;直观上看,E点所代表的福利等级最高。OM2MXY2NNEUwPw32(五)规模经济论4、规模经济与成本优势设A、B生产X,X劳动密集而B劳动丰裕,且AC为平均成本(价格),则ACB<ACA。DW为世界需求曲线。OQDWPP0P1P2E1ACAACBE2Q1Q2(1)若A先建立优势,则均衡点:E1;(2)若B先建立优势,则均衡点:E2;(3)在A建立优势后,规模经济使B很难发展该产业:P0>P1。(4)规模经济将使先发展国获得优势并得以积累和强化,成为持久性的优势。33(五)规模经济论5、对规模经济论的评价(1)规模经济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事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2)规模经济论隐含的一个前提:只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才可能存在由规模经济带来的额外利润。34(六)新张伯伦模型1、基本假设(1)垄断竞争。(2)规模经济。(3)贸易双方经济方面完全一致。(4)要素供给固定。(5)消费者效用随消费差异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35(六)新张伯伦模型2、理论基础:多样性假说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要购买商品本身,而是购买包含在商品中的商品的各种特征。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变量就应该是商品的特征而非商品本身。巴克尔:消费者总是喜欢消费更多的商品特征,即喜欢多样性。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购买者有能力购买更多种类的产品;由于更大数量的额外品种来自国外而非国内,因而,随着收入的增加,进口需求的份额将增加。36(六)新张伯伦模型3、基本内容(1)假设前提:垄断竞争市场;规模经济;均衡分析。li=a+bxi(1)L=∑li=∑(a+bx
本文标题:5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3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