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SCMvsERPvsLogisticsManagement
SCMvsERPvsLogisticsManagement陈兵兵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SCM,ERP,物流管理LM(LogisticsManagement)一、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这一名词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咨询业提出,后经供应链世界论坛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20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企业即使采用了ERP等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了内部信息化单元的集成,但相对于大的社会与市场环境,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化孤岛,必须用SCM来拆除企业间的围墙,实现跨企业的供应链协作。严格地说,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具有一对一、业务对业务的链条,而是一个多重业务和关系的网络,它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的客户。SCM是对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与供给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优化和决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它的内容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客户业务过程的管理,其目标是使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以正确的价格(RightPrice)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并实现总成本最小。SCM为企业提供了其业务的内、外部互联及实现集成和管理的机会,出色地管理其全部的业务流程,展示了一种业务伙伴间关系和管理的新型方法。在供应链上,每个企业都是链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存在和体现了供需关系,而“需”与“供”在SCM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和市场大环境中都不是孤立的,其“广义”供应商是它的上游业务提供者,是“供”方;而其“广义”客户是它下游业务的需求者,是“需”方。每个企业都有其上下游供应链,下游的需求拉动了它的业务;而它的需求又拉动了上游的业务。在下游供应链上,企业必须以“使客户满意”为战略中心点,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通过协同运作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甚至整合其它方资源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和及时的服务,以扩大客户群落和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利润。而在上游供应链上,企业也要以“双赢”的经营理念为指导思想,与广义的供应商结成长期、稳固的互惠互利伙伴关系,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取策略性资源,将供应商的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融入自己的业务中,与他们共享信息、协同运作使其有效地响应自己的需求,从而节约成本、缩短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赢得市场、实现获利。因此,供应链企业间的运作体现了合作、协同,是一种信息共享、全程优化、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的伙伴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供应链从最初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扩展到上下游供应链、行业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以及全球网络供应链,使得资源的规划也向外部扩展,发展到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供应链上的成员在先进的IT技术支持下,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为企业实现这种供应链运作提供了支持和技术基础,使得众多的企业可以共同实现对外部市场的竞争,更好地整合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整个供应链、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合理利用,因此,ERP只是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而SCM则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乃至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二、SCMvsERP从20世纪60年代的MRP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应用,ERP在企业的应用已逐步实现了对内部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环节的管理,为企业内部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蓬勃发展的21世纪,ERP在大市场环境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也不断显露出在供应链横向管理方面的不足,无论是管理范围、理论模型、技术支持,还是在功能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济形式下企业经营运作中不断出现的管理需求,而这些新的需求需要有SCM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全球500强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又纷纷引入了供应链管理的原因。下面就从不同的层面上剖析SCM与ERP的区别。1.在理论模型和方法上:SCMVsERP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更好地应用数学理论和模型来对企业各项业务安排计划和进行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计算机计算运送速度和其他技术的限制,一些基于优化的和约束的数学方法由于其建模复杂、运算量大和约束条件多等原因,发展比较迟缓,而另一种省略了一些实际存在、难以求解的因素而变的简单易算的MRP方法,则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和发展,现今ERP计划编排的核心技术仍沿袭了这种MRP方法。但后来,人们又渐渐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因素恰恰是应该加以重视的,同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以往难以完成的建模、运算都变得简单,因此建立在优化、约束等理论基础之上的SCM更多地受到了企业的青睐,这些理论模型也为它的计划、决策、优化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开始以常驻计算机内存的方式采用数学规划、约束理论等多种方法编制计划,人们发现这种方法无论在计划的准确性还是编制速度以及优化性方面等都远远优于被ERP沿用至今的MRP法。SCM采用了多种数学优化模型和规则,在制定计划时考虑了多种约束因素如设备、物料、场所、人员、时间和技术等,采用了不同的规则和多种优化对计划目标进行优化,例如在分配规则中,要对所有的需求进行优先级设置,再根据供给资源的紧缺程度按照规则为需求分配资源。因此,它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科学的指导方法,作出的计划更具优化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此外,SCM借助于各种模型和算法,能够对企业和供应链进行决策和优化。相比之下,ERP的理论模型过于简单和陈旧,基于五约束的计划模型和简单的提前期计算方法等都无法模拟今日复杂多变的业务过程。它的计划基础是企业的资源基本不受限制,提前期的角色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的线性公式T=A+BX,并且由于缺少理论模型的支持,无法实现业务优化和科学决策,二者的对比件下表。ERPSCM理论方法简单陈旧,缺少优化多种数学、优化、智能模型,多种算法和工具资源约束非约束的基于约束理论,考虑多种实际约束因素规则基本无规则有各种优化规则,对不同目标可根据不同的规则模拟仿真能力几乎没有较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各种模型优化与决策缺少优化与决策功能能够完成供应链上的优化与决策优化算法基本上没有多种:精确算法、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等2.在管理范围上:SCMVsERP众所周知,ERP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只能对其内部资源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单靠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和自动化所获得的收效已变得越来越有限,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产品定制化生产和交货期不断缩短的趋势,企业面对越来越复杂动态多变的经营环境,逐渐将管理焦点转移到超越企业之外的供应链管理和上下游的业务协同上,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ERP在管理范围和功能上都不具备协调多个企业间资源的能力,无法实现供应链上业务与信息的共享。即使在企业内部,ERP也难以满足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等业务的优化和决策,例如ERP难以满足生产环节中的排产、排序和混流装配等的优化需求,以及无法实现紧跟市场变化动态地调整安全库存水平,如按月进行调整,等等。而SCM则能够满足供应链横向一体化运作的要求,它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新环境的竞争,在资源约束、优化和决策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与上下游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集成、共同协调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联合计划,实现供应链协同运作。另外,SCM还能够模拟和改善财务指标,特别是收入、成本和资产利用率指标。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降低成本,而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使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实现盈利最大化,它通过改善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关键因素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策略方法。因此,ERP仅仅是实现了单个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而SCM则实现了整个社会价值最大化,在管理范围上,二者间的比较见下表。ERPSCM管理范围企业内部业务单元整个供应链、全球网络供应链计划范围企业内部的计划跨企业的协同、联合计划,供应链上的可见性管理对象企业内部资源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资源配置和优化利用作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单元的集成和业务处理自动化实现社会上的信息化孤岛集成,跨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个供应链乃至社会价值最大化3.在编制计划上:SCMVsERP首先,SCM是基于某些优化规则进行计划的,是通过不同的规则来对不同业务进行优化,实现了对单一目标和多目标的优化,扩大了计划范围。而ERP则难以实现这种优化;其次,SCM的计划是并发的、计划时段是连续的,综合、完整地考虑了约束问题,生成的提前期具有弹性,计划的能见度可达整个供应链,设置是全球范围。它可以对供应链和全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计划,一次性地考虑业务流程的纵向和横向的协调,无需一个个地依次制定计划。而ERP编制计划是按顺序进行的、计划时段是离散的,生成的提前期是固定的,仅面向某一功能的计划,计划的能见度只限于局部,几乎不考虑约束;再次,SCM的计划覆盖了所有的业务,计划模型可以做得足够的详细,覆盖了长、中、短周期,可以实现倒排、顺排和中间排,其精细程度可从年、月、周一直到天、小时,甚至可到分钟。此外,SCM能够随时根据生产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重排计划,量化地反映甚至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具有对整个供应链上的看见性,使得重排计划能够对每一次意外变化进行随时处理。例如,计划人员决定执行延期一个生产订单,这个信息会同时向双向传递,该结果会影响到下游的活动,如产品完工和最终交付给客户的计划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上游的活动,如其它生产订单延迟的可能性,部件库存水平和未来的采购需求等。相比之下,ERP有时按周和天做计划都很困难,更无法精确到小时和分钟,也很难做到快速地重排计划;最后,在生成计划后,SCM可以根据“评价计划成本”标准评价计划成本,并与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和衡量,进一步核实其可行性。但ERP无法对做出的计划成本进行评价。二者在计划编制方面的比较见下表:ERPSCM计划目标单一目标,基本无优化作用完成优化的多目标计划编制计划按顺序进行的并发的(顺排,倒排,中间排)计划时段离散的连续的组织的计划仅是面向某一功能的计划综合的、完整的计划计划精度有时按天做计划都很困难精细到年、月、周、天、时、分计划的能见度只限于局部在全球范围内重排计划速度很慢,相当费时,相关计划的重排十分困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需求、供给与约束的失衡情况快速重排评定计划成本不能能够,与财务指标进行对比,核实4.在业务管理上:SCMVsERPSCM在业务管理上具有比ERP更好、更多的功能。首先,SCM是根据需求来分配供给,它能够将供应链上的某种稀缺资源预先分派给具有高优先级别的需求,如某个具体客户或分销渠道的需求,以避免其它需要此资源的客户与它们争夺该资源,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二,它能够动态地计算提前期,这是它优于ERP的另一个特性,ERP逻辑使用了固定的提前期去计划生产运作,这对整个供应链运行具有若干负面的影响,而在SCM中,提前期是动态地进行计算,它考虑了在供应链活动中由软、硬量种约束所可能造成的延迟;其三,它具有极强的实时承诺性,它的承诺标准能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交货日期。虽然ERP系统中的可用量检查逻辑ATP也具有某种承诺能力,但仅是建立在对现有库存检查的基础上,而SCM在ATP的基础上,还通过对需求承诺CTD(capacitytodemand)和对订单承诺能力CTP(capacitytopromise)、扩展的
本文标题:SCMvsERPvsLogisticsManagemen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