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和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和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姓名:杜运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周延20060329中国和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作者:杜运苏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贺圣达.HeShengda东盟对华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1)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2.期刊论文贺圣达.HeShengda东盟对华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创新2007,1(1)本文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考察了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认为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分析了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提出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10个国家三个局面,探讨了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并对进一层深化和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期刊论文王光厚.朱进.林洪安.WANGGuang-hou.ZHUJin.LINHong-an论东盟一体化发展与中国东盟关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文章主要从东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后冷战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走向.文章首先探讨了后冷战时期东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因素,最后深入地剖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的影响.4.学位论文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2006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东盟地区主义呈现出“同心圆式多层次”发展趋势。从地理范围来看,以东南亚为核心逐渐发展到亚太地区;从地区合作内容来看,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扩展到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从地区合作形式看,从松散型的地区合作逐渐走向一体化。可谓是既有外延式的扩张,又有内涵式的发展。进一步综合考察各地区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可以发现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在东南亚、东亚、亚太三个地区层次中,建立东盟共同体是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核心目标,其它两个地区层次的合作均服务于这一目标。东盟的地区合作战略目标是要在亚洲建立以东盟为中心的长远的和平与合作框架,让东盟始终坐在亚洲地区合作快车的驾驶席上。突出表现为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地区合作的法制保障,以“东盟方式”作为维系地区合作的纽带,以东盟为地区合作的领导核心。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东盟不遗余力地推进自身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东盟共同体。二是各领域的地区合作发展的步伐、目标不一。经济合作步伐大大快于政治、安全领域合作,呈制度化合作状态,先行迈向一体化目标。而在政治、安全、社会方面的合作仍是政府间合作为主,特别是在政治安全领域,主要是对话性的、协商性的、非约束性的合作。在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合作步伐又快于传统安全合作,各国对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很谨慎。三是在地区主义的发展中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到10+3机制,再到邀请对话伙伴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无不反映出东盟国家通过地区主义将大国势力卷入其中的努力。东盟希望这种努力能够在亚太地区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平衡,从而保证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因素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邻近东盟的地区大国,不可避免地在东盟地区主义发展中扮演某种重要角色。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东盟国家对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压力和竞争的一种集体反应,而崛起的中国则是诸种外部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东盟眼里,中国崛起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或“威胁”。东盟一方面要借中国崛起之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新变化,另一方面则要约束中国,以保证崛起后的中国不会构成安全上的威胁。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合作已难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于是东盟需要一种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地区合作框架。这种考虑推动着东盟地区主义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可以说,中国崛起是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地区主义成为东盟应对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工具。中国的合作与支持是东盟地区主义顺利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东盟自身力量的有限,无法独自实现其地区主义战略目标,东盟推动的各地区层次的合作均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还是以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甚至是亚太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安全合作,中国都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东盟合作本身已成为东盟地区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双方合作还是推动东盟地区主义目标实现的有力杠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为东盟地区主义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不过,在不同的地区层次,双方合作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作用在于最大程度地消除东盟一体化的经济障碍;在东亚,则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东亚一体化的政治障碍;在亚太,则是努力维护和推广双方所认同的区域合作观。东盟地区主义发展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是全面的,它涉及到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诸多方面。其影响也是双重的,它既给中国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安全领域,中国通过参与东盟主导的各层次的地区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粉碎“台独”势力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图谋,维护中国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消除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新挑战。但同时东盟地区主义中的利用集体力量对付中国的策略、大国平衡战略以及非约束性的软机制特点使得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利益时难度增大。在政治领域,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制度上有差异,但由于东盟在主权、人权、民主、发展等诸多问题上与中国有着一致的看法,因此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维护和宣传自身的政治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及树立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经济领域,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对于中国维护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过,中国的某些经济利益也面临着挑战。总之,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正因为如此,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主义建设,努力推动东盟地区主义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合作领域,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收益与成本是不一样的,而且各种国家利益之间还会出现相互制约的一面,所以在地区合作中,中国不可能以追求各种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中国参与东盟地区主义的建设,追求更多的是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平衡。其中精神利益占有重要份量,这种精神利益主要内容就是树立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创造“合作共赢”的地区政治文化。总之,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因素,中国利益的维护也离不开东盟地区主义的平台,中国当利用这一平台,构建理性的地区战略,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5.期刊论文李红.方冬莉.LiHong.FangDongli2009~2010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中国-东盟区域贸易数量分析年度报告之七-东南亚纵横2010,(3)2009年中国-东盟贸易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在第四季度双方贸易开始复苏,特别是最后两个月均出现了30%以上的增速.按国别看,本年中国与文莱及除柬埔寨之外的3个东盟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幅为正,其中,中越贸易增势突出,2009年越南超过菲律宾成为中国的第20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与其余东盟6国的贸易都比2008年下滑.用Eviews检验分析显示,中、美、日、韩与东盟的贸易具有协整关系,相互关联.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预测2010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6.期刊论文黄耀东.HuangYaodong中国-东盟的南宁盛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综述-东南亚纵横2006,(11)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中国与东盟10国首脑聚首中国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以下简称三会).7.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盟课题组中国对东盟政策研究报告-现代国际关系2002,(10)本报告是我们试图对步入新时期的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总结和前瞻.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双方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2002年11月初,朱镕基总理将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10+3和10+1领导人会晤.届时,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将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讨论.双方有望就自贸区达成框架协议,并将进一步深化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为此,报告力图从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两方面,结合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背景,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东盟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进而提出适应形势发展的对东盟政策建议.8.学位论文刘翔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问题研究2007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相关问题。东盟新成员国指最后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从分类上讲,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民营企业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问题。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关于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研究。综观现有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主要以东盟整体为投资对象,研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有关问题,包括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制约因素与优势以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投资东盟等。然而,由于东盟十国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仅将十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这会限制对微观企业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分析东盟,可以发现东盟新成员国具有相似的市场特征与发展共性,适合作为细分后的投资对象来研究。实际上,东盟新成员国与中国在地理上及经济上都有密切关系,合理、有效投资东盟新成员国是可行与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市场细分角度出发,以相关投资理论作依据,重点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可行性、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第一章,介绍与评述国内外学者对外投资理论,分析其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指导意义,初步揭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奠定本研究的理论起点,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章第一节介绍国内外适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一般对外投资理论。这些理论按投资主体所属国家的发展性质不同,分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投资周期论、雁行形态产业发展论和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由于这些理论的对外投资主体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实用性相对较弱。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包括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这些理论的投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具有规模小、实力弱、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等特征,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相似。因此,这些理论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节介绍国内学者针对投资东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投资制约因素、投资优势、投资战略措施的角度进行文献介评,得出以东盟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而以东盟新成员国为对象的研究较少。然而由于东盟新成员国具有相似的市场特征,将东盟新成员国作为投资对象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承接第一章的分析,具体从中国民营企业及东盟新成员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更充分
本文标题:中国和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5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