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六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管理:指以国家的法律、规章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对内、对外政策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本车的进出口贸易实施指导、控制和调节。•立法管理:《中国对外贸易法》简介•经济管理•行政管理3一、立法管理——《中国对外贸易法》介绍入世使中国的法律制度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制定外经贸法律法规•提高外贸立法的透明度4为了履行入世的承诺,中国对1994年颁布的《对外贸易法》进行修改,并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5(一)《对外贸易法》修订的主要方面第一,对原外贸法与中国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第二,对中国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实施机制和程序作了规定。第三,根据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十年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对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要求做了修改。6(二)《对外贸易法》的基本框架及配套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对外贸易经营者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第八章对外贸易救济第九章促进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7《对外贸易法》配套法律法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外商投资方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8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体系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体系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货物进出口流程各环节管理立法维护外贸秩序法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进出口商品检验立法、海关管理立法、外汇管理立法反倾销立法、反补贴立法、保障措施立法9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体系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体系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保护知识产权立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配套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参加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10(三)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新外贸法对原法进行了重大修改,自然人首次获得对外贸易权,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审批被取消,对外贸易调查、预警应急机制、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等新名词也出现在新的外贸法中。11自然人首次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在新的《对外贸易法》实施以前,个人做外贸大多采取“挂靠”的形式,每年要缴一定的费用。新修订的外贸法公布个人做外贸自2004年7月起开禁,大大降低了个人做外贸的进入门槛。外贸法第八条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为“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12限制、禁止进口和出口的情况(第16条)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需要限制出口的等等。13启动对外贸易调查程序(第37、38条)调查可以采取书面问卷、召开听证会、实地调查、委托调查等方式进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得出调查报告或者作出处理裁定,并发布公告。14调查事项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货易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贸易壁垒为确定是否应当依法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者保障措施等对外贸易救济措施,需要调查的事项;规避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对外贸易中有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项;为执行修订后对外贸易法有关条款规定和其他影响对外贸易秩序,需要调查的事项。15二、经济管理(一)对外贸易税收1、进出口关税2、进口商品国内税3、出口退税(二)汇率与汇率制度(三)进出口信贷16(一)对外贸易税收1.进出口关税【关税】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关税政策而制定的、由海关对进出境货物和物品所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加入WTO使关税在对外贸管理的作用下降。中国为了加入WTO已经多次下调关税。•中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也作了修改,已经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17中国关税水平变化概述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关税自主。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中国近100多年来的第一部真正独立自主制定的海关税则。这部海关税则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下调关税水平,到1992年普遍降低关税前,中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47.2%。1992年以前中国的关税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仍然较高。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水平,降税后中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降至35.9%。181996年开始,实施大幅度关税削减。由降税前的35.9%一直削减到入世前2001年1月的算术平均税率为15.3%。从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税率继续不断降低。2004年中国的平均税率为10.4%左右;2005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税目共有900多个,2005年是中国为履行入世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此后需降税的税目将大为减少;2006年关税总水平仍为9.9%,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入世承诺的降税义务”;2007年的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5%。19中国关税税率的变动时间下调后的算术平均税率新涉及的税号数1992.1239.9%33711993.1236.4%28981994.0135.9%小汽车等1995.1235.3%烟酒、中型客车、录音录像带1996.0423.0%5000余1997.1017.05%48741999.0116.78%10142001.0115.3%34622002.0112.0%53002003.0111.0%3000余20一些具体行业目前的进口关税水平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分别降至25%和10%。家具行业:关税下降至0。玩具行业:玩具和节日娱乐用品关税下降至0。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关税2007年从20%上调到50%。汽油:进口关税将从2001年的9%减少到5%。酒业:葡萄酒、蒸馏酒、利口酒等洋酒关税均为10-30%电子产品:目前平均税率为9.1%。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256个税目的信息技术产品,已全部实行零关税(比如:数码相机05年开始零关税)。21•虽然中国关税水平下降,但关税收入还在提高,因为进出口总额在不断扩大。•虽然关税税率降低,但全面零关税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还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个别进出口商品的税率等办法来对外贸活动进行管理。•中国名义关税水平和实际关税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22名义关税水平和实际关税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名义关税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出于许多目的,诸如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招商引资等,许多进口货物获得关税减免,因此往往造成这些国家的名义关税水平和实际关税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由于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和关税减免,这个差异尤其明显。231992~2000年期间,中国实际征收的关税税率只占名义平均关税税率的7.4%~27.4%,关税减免率达92.6%~72.6%。目前中国实际关税水平也还不到5%。中国关税的实际征收水平(%)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1993实际关税率7.58.36.25.54.84.3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2000实际关税率3.32.72.62.74.84.024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中国名义关税水平和实际关税水平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可以认为:中国近年来履行入世承诺,大幅降低名义关税税率不会给国内工业品市场带来明显影响。因为在本来就较低的实际关税水平下,名义关税水平的降低并不一定导致国内市场保护度的降低和进口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25进口商品国内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由海关代为征收。征收目的:将进口货物在国外经过的生产流通环节与国内同类货物经过的生产流通环节同等对待,从而使它们在国内市场上公平竞争。2、进口商品国内税26进口商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算【增值税】是指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新增加的价值额或劳务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进口商品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27【消费税】是对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从价消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从量消费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28征税税目及税率税目税率适用对象增值税基本税率(17%)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低税率(13%)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粮食和食用植物油、石油液化气、农业成品、图书、报纸、杂志等19种货物消费税比例税率(3-45%)烟、酒等价格差异较大、计量单位难以规范的应税商品定额税率黄酒、啤酒、汽油、柴油293、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制】(exportdraw-backschem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中间商品支付的关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30出口退税的目的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竞争,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从而促进该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同时保护了产品进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出口退税机制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WTO诸多成员广泛应用。31一部分人认为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出口企业提供的优惠和补贴;另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而且合理的出口退税是WTO允许的,不是出口优惠政策。(关贸总协定和WTO的规则中明确指出:“出口退税制不应视作一种对出口的补贴。”)从经济学角度看,出口退税实际上有可能起到与出口补贴相似的作用,即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鼓励出口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避免双重征税和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但是出口退税政策的性质在国际上和中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32•1985年3月,国务院43号文正式批准了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免税办法,标志着中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建立。1985—1993年间,中国出口退税范围不大,退税额不多。9年的累计退税额仅有1388亿元,比2006年一年的退税额还要少得多;1994年以前,中国的综合退税率为11.2%。33•1994年中国实行税收体制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规范化的增值税,使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真正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出口退税额获得较大幅度上升。尽管中国1994年建立出口退税制度的时候确立了“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但是实际上1995年以后,出口退税率根据经济形势经历了多次调整。在实际工作中,中国采用的是相机抉择的出口退税政策,退税率一直作为重要的外贸出口调控工具使用。34中国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后的五次重大相机调整第一次调整:1994年实行新税制时,增值税制度里面规定,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也就是按照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实行全额退税。但由于受到税收征管水平的影响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的影响,这个政策只执行了一年多,在1995年和1996年降低了出口货物退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除大型成套设备和大宗机电产品为14%外)。第二次调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促进出口,所以1998年以后又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变为5%、13%和15%、17%四档,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35第三次调整: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再加上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所以在1999年财政出现欠
本文标题:中国对外贸易5-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5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