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未来五大新兴出口市场的选取及拓展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未来五大新兴出口市场的选取及拓展研究姓名:梁文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黄建军20081001中国未来五大新兴出口市场的选取及拓展研究作者:梁文焱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湘东全球国际贸易格局与中国出口市场方向的研究1996该文分成三章:第一章分析了全球贸易基本格局.指出全球存在三大贸易重心区——北美、西欧和日本.并根据它们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得出全球贸易格局非均衡特征;同时指出了存在于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六种贸易关联,分析了各类贸易关联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其背后的推动机制.该章还论述了促进或阻滞贸易关联的基础——贸易通道,指出全球贸易通道的两大系统:海洋系统和大陆系统,分析了决定贸易通道的因素.该章最后分析了国际贸易争夺战中出现的七种新趋势.第二章探索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策略.文中指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必须立即由倾斜型开放向均衡型开放转变的理由,并提出了调整现有的开放格局的具体方法.第三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开放后的全球市场取向.对三个一级市场和六个二级市场进行了逐一探讨,并就中国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进行了战略分析.2.期刊论文龚雨楠继续保持持续性总量顺差2006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商用车销售分析-汽车与配件2007,(8)出口部分相比国内市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3.学位论文孟鹰我国钨品出口市场与发展战略研究1999该文分析了中国钨工业的发展过程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出口为主的中国钨工业的生存状态.介绍了中国及世界钨资源概况和钨工业的发展,分析了中国钨品出口贸易状况及世界钨市场工础上探讨解决途径.通过近十年钨的产量及消费量数据分析钨品的价格走势,提出中国钨品生产及出口发展战略.4.学位论文赵鑫铖铸币税理论演化对人民币升值研究的启示2007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了近三十年,超出发展经济学家以库茨涅兹。周期为据推算亚洲经济增长不会超过二十三年大限的判断七年。但是,中国经济GDP总量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GDP的同时“起飞”。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经济分别在60年代初、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起飞,人均GDP在1984,1988,1989,1995年越过10000美元。而2006年我国人均GDP仅为2042美元。以人均GDP为衡量的增长绩效仅为上述新兴经济体的五分之一。是不是以人民币为标的的价格体系有压低我国资产价格,进而影响人均GDP变量衡量的成分,促使我们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作一较为系统的探索。经济学家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领域。总结起来,从商品贸易市场角度研究人民币升值变化的后果,往往关注汇率变化后:(1)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效应使出口市场萎缩;(2)出口市场萎缩将挤出利润率在升值范围以下的企业而造成失业;(3)失业企业有可能使产业链条成长中的关键环节中断而引致结构成长硬伤。作者认为,讨论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市场参与者的福利后果是重要的。但是,进口市场与出口市场参与者的福利得失并不是福利分析的全部。站在商品贸易市场分析基础上,从国际货币体系入手讨论作为外围货币的人民币对核心货币的双边效应才能有更全面的福利分析效果。本文讨论铸币税理论演化对人民币升值研究的启示。作者从铸币税理论演化出发,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几个模型——鲍莫尔-托宾货币需求模型(TheBaumol—TobinModel)、希德劳斯基(Sidrauski)模型、卡甘(Cagan)铸币收益模型,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核心-外围货币理论。综合两方面的理论讨论,作者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福利得失。最后,给出了铸币税理论演化对人民币升值研究的启示和政策性建议。5.期刊论文董桂才.DONGGui-cai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依赖性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7)在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降低出口市场风险,需要考察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通过考察中国对某国农产品出口额及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该国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及该国农产品总进口数量及其两国总体贸易的平衡状况,计算出中国对各出口市场的依赖系数,作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依赖程度分析的参考.6.学位论文席先河试论我国出口增长战略的调整2007从20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从欧美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获取经济上的独立,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一直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些国家大多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市场非常狭小,因此,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一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途径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借鉴它们的经验,中国也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促进出口增长的战略,在这种出口增长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且持续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这种增长战略也逐渐突显其局限性,因此现阶段对出口增长战略作出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的主体正是中国出口增长战略的调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一直实行促进出口增长的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了紧缺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知识、解决了大量就业、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战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持续的外汇增加给人民币升值增压、外贸依赖程度不断攀升、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出口商品价格并没有得到改善,照此下去,中国极有可能走上贫困化增长的道路。据此,笔者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口市场的拓展,出口企业间的协调和国际贸易制度和行业组织等的积极运用这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其实质是追求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持久并有效地利用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根据上述观点,笔者在文中展开了详尽的论述。第一章是“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前言的写作有助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向、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展开讨论奠定坚实的背景基础。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这一部分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评论,包括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战略的制定。对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的综述说明了一国为何要发展对外贸易,对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综述说明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上面两部分综述引出本文研究出口增长战略的意义所在,为下文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贸易战略的制定的综述一方面是向读者交代与贸易战略相关的概念问题,一方面是为下文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第三章是“我国出口增长战略的演变”。这一部分实证地阐述了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出口增长战略的演变以及随着战略的演变出口贸易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效应,旨在发现问题。出口增长战略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实施的极端的进口替代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以1994年的汇率并轨改革为界,在这之前,我国实施的是进口替代基础上的出口增长战略,在这之后,我国转向稳定的出口增长阶段;第四阶段是中国加入WTO至今,虽然入世使得我国出口增长战略的实施基础受到削弱,但中国的出口贸易在这一时期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国贸易战略经历了从重视进口替代向重视出口增长的转变,出口增长战略在一些时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但在另一些时期,比如现在可能具有负面效应。这里引出下文分析当前出口增长战略的驱动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是“现行出口增长战略的驱动机制”。第一节“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承接上一章的内容,首先从商品构成、出口主体、贸易方式和出口对象这四个方面对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已远远高于初级产品,但是这些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以外资企业为出口主体、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在整个出口增长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出口对象也比较集中,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接下来进一步分析出口贸易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反,出口商品的价格存在恶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贸易利益被其他国家所获取。现行出口增长战略下的出口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造成高投入、低效益。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具体国情。第二节“现行战略下出口增长所依赖的要素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对支持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的分析有利于透析现行出口增长战略的驱动机制的症结。通过分析发现:长期以来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对外资企业实行的超国民待遇、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此外还有长期以来本币低估的推动作用。到此,文章明确了现行出口增长战略的驱动机制: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通过实施出口增长战略,执行了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借助外资企业的推动,配合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形成了一套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机制。但是,这种驱动模式带来的增长方式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虽然在历史上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市场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却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竞争条件的变化,这种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续。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种贸易增长方式,极有可能使我国国民经济落入“贫困化增长”的怪圈中。第五章是“现行驱动模式下出口增长的限制”。这一部分的写作目的在于全面、透彻地分析问题。通过对上文粗放式增长所依赖的四个要素的分析,说明它们都是不可能持续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取代使劳动力优势弱化;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发展;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小、总消耗大、使用效率低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币汇率在双顺差的推动、国际游资的冲击和我国自身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下,升值趋势不可逆转。这些依赖要素的不可持续性使得以其为基础的出口增长将难以为续。这里引出对现行出口增长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第六章是“现行出口增长战略的调整”。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以上几章的概括、分析和总结,本部分将对现行出口增长战略的调整给出对应的建议。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口市场的拓展,出口企业间的协调和国际贸易制度和行业组织等的积极运用这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第一节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关键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第二节将我国出口产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当前支柱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后主导产业(资本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未来战略产业(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说明要从整体上把握产业竞争优势培育的动态更替机制;第三节强调进一步拓展出口市场的重要性,持续的出口增长有赖于进一步的市场拓展,因此,要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稳定和扩大亚洲出口市场尤其是周边国家市场、开拓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第四节说明应加强出口企业间的协调来避免出口的恶性竞争;最后一节说明持续的出口增长不可忽视对国际贸易制度和行业组织等的积极运用。7.学位论文蒋晶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许可证、配额等)逐渐降低,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隐蔽、广泛和灵活等特点,备受各国青睐,作用日益突出。其影响已经超过了反倾销。本文以技术性贸易
本文标题:中国未来五大新兴出口市场的选取及拓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5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