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理论§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2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4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与构成(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各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尽管世界上各国的情况各异,但对外贸易政策都是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和稳定本国的经济发展,谋求增加本民族的物质福利水平。具体来说,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1、保护本国的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所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1、对外贸易总政策。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如:保护/自由;开放/封闭。2、商品进出口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分别制定的商品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如:“奖出限入”、“扩大进口”。3、国别对外贸易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同各国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分别制定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从历史上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存在两种对立的基本形式: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这是从政策如何干预对外贸易的角度来划分的。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商务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允许商务自由进行,在国内外市场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优惠和津贴,奖励出口。在目前许多国家实际上实行的是“管理贸易”,即有组织的自由贸易,或叫“战略性贸易政策”。管理贸易ManagedTrade: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国际贸易体制。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概况中世纪(封建时代):鼓励进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重商主义下的贸易保护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英国:自由贸易;西欧和美国:保护贸易垄断资本主义:超保护贸易政策(两战之间)战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70年代以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A、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基础:重商主义学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一)〖美国〗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1、历史背景美国刚获得政治独立,经过战争的破坏,经济不振,工业落后。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保护贸易,南非种植园主则反对。2、汉密尔顿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3、具体内容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阐述了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他认为:制造工业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就业,促进移民流入,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等。(二)〖德国〗费理德里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理论背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法的经济实力强于德国,给德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李斯特,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早年在德国是提倡自由主义的。出使美国后,看到了美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种种利益,回国后便转而提倡贸易保护主义。1841年,他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提出了该理论。他在对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即比较成本学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论述了后进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由和措施。2、理论内容(1)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并非普遍适用。即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理由有二:a.比较成本理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按照比较利益的原理来组织生产是短视的,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若采取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起初会蒙受损失,但最终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b.自由贸易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忽略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需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交换行为不普遍农业时期自由贸易葡萄牙、西班牙农工业时期保护贸易德国、美国农工商时期自由贸易英国(法国)(2)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a.保护的目的: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b.保护的对象:第一,是工业,而非农业。第二,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c.保护的期限:以30年为限。d.保护的措施:关税。第一,保护关税的税率应随工业的发展而变化。关税0发展初期发展成熟成熟以后本国工业的发展第二,关税税率的高低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高贵奢侈消费品:少量的、低限度的保护;复杂的机器设备、技术等:低税或免税进口;保护的重点是:国内需求量大、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制成品。补充资料李斯特以风力和人力在森林成长中的作用比喻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因此荒芜原野会变成稠密森林;但要培养森林因此就静等风力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这样的转为,世界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吗?如果一个植林者选择树秧,主动栽培,在十几年内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国家,由于采取了植树的办法,胜利地实现了他们的目的。工业就像树木一样,不能马上就发展起来。因此,保护制度也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割断原来存在的商业关系,而对国家不利。3、对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1)值得肯定的:a.保护的对象是特定的,保护也是有期限的。b.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c.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2)缺陷:a.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的理解错误。b.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c.保护的期限不能一概而论,应随发展状况而调整。4、李斯特理论的深化——对“幼稚产业”的划分标准M-B-K标准:穆勒、巴斯塔布尔、肯普各自的观点案例分析——韩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长期以来,韩国一直实行保护性的贸易政策,使得国内公司可以乘机向消费者索取高价,进而迅速获利。其结果导致,那些有能力出国旅行的消费者都乘飞机去香港买服装、食品甚至日用品。9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开放了许多以前一直加以保护的市场。外国公司迅速对此作出了反应,如花旗银行在那里开设了若干分行,福特和惠尔浦公司向韩国出口设备和家电成倍增长。最大的受惠者则是那些既买不起进口商品,又无力到海外采购的消费者。韩国第二大电子产品公司金星公司已将某些产品的价格削减了30%之多,以便进行国际竞争。银行也开始24小时服务,以挑战花旗银行。此案例的启示:保护幼稚工业的长远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保护是有期限的,过度的保护不利于本国工业的长期发展。完成了保护期限的作用,就应及时开放本国市场,这对本国消费者及本国企业均有益。三、帝国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凯恩斯的国际贸易乘数理论(一)凯恩斯基本经济学说中的乘数效应1、理论分析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倍数的。这一倍数(乘数)取决于一个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或边际消费倾向。2、政策含义国家干预经济。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1、理论分析出口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的扩大效应;进口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的收缩作用。外贸乘数=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2、政策含义3、评价四、普莱维什的新保护贸易理论(贸易条件恶化论)(一)普雷维什命题1、命题的提出以1876—1880年的世界价格为100,在1881—19世纪40年代半个多世纪中的绝大多数年份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2、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P初级产品/P工业制成品(1)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要素收入的提高幅度→P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要素收入的提高幅度→P工业制成品↑。(2)市场结构不同→价格的变动幅度不同,P初级产品相对P工业制成品下降更快。(3)工会组织的力量→工人工资的高低→生产成本。(二)辛格的论点1、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变动→需求变动:ΔD/ΔY2、技术进步→对资源的依赖性↓→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三)关于贸易条件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数据的代表性;二是在贸易条件的选择上。B、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传统的:1、绝对成本理论2、比较成本理论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罗伯特逊•约克斯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出口的高速增长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动态效益:1、出口扩大,增加了国际支付能力,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2、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比较优势的领域,提高使用效率。3、解决国内市场狭小或萎缩的问题。4、可以加强本国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5、使本国不再受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制约.案例分析——美墨边境产业的发展美墨边境产业的发展是仅有利于墨西哥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很多美国人认为:墨西哥是唯一的赢家。因为每当美国在墨西哥建厂时,都有一批美国工人被解雇。例如,在通用汽车公司帕卡德电气分部,雇员总数已从13500人下降到8400人,而该公司在墨西哥分部的雇员则达到2万人。美国人大量引用这类例子说明:美国正在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墨西哥转移,这一转移引来美国国内失业的增加。然而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例如,美国劳工部曾发现,边境工厂实际上为100多万美国工人提供了就业。通用汽车公司帕卡德电气分部的经理指出:如没有边境工厂,该公司早就关闭了在俄亥俄州沃伦的工厂。实际上,在墨西哥建厂,可以充分利用美国闲置的生产设备,解决本国市场狭小及过剩的生产能力。边境工厂解决了美国和墨西哥的工人就业,产品还打开了墨西哥的市场,因此对双方来说都是赢家。对双方经济增长都带来了好处。二、规模经济学说案例——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口也少得可怜。美国各汽车厂商在加拿大设立分厂,使得加拿大汽车工业实质上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缩版,大约为其规模的1/10。小规模的生产带来种种不利,加拿大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要低30%。1964年,两国同意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这一举措使汽车厂商得以重组:这些厂商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削减其产品种类。例如,通用汽车削减了其在加拿大生产型号的一半,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水平和就业水平并没有改变。加拿大一方面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再生产的汽车型号,另一方面向美国出口自己仍生产的型号。在自由贸易前的1962年,加拿大出口了价值1600万元的汽车产品却进口了5.19亿美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1968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为24亿美元和29亿美元。到70年代初,加拿大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已可与美国同行媲美。§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内容:1、限制输入2、促进出口3、其它措施:(1)保护农业(2)鼓励劳务输入(3)航海法案(4)奖励人口繁殖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二)西欧与美国:保护贸易政策三、帝国主义时期(两战之间):超保护贸易政策(一)历史背景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2、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3、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二)特点1、保护的对象:幼稚工业→垄断工业。2、保护的目的:发展民族经济→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3、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进攻性的扩张。4、保护的阶级利益: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大垄断资产阶级。5、保护措施多样化。四、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主要表现:1、大幅削减关税。(1)降低进口关税率。(2)一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降低乃至取消关税,如欧共体的关税同盟。(3)普惠制。2、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放宽进口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本文标题: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6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