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区域经济学-区域贸易与合作
•第一节生产要素流动•第二节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流动•(1)劳动力要素区域流动•(2)资本要素区域流动•第三节区域贸易•第四节区域合作第十组成员:陈彦超、郑晴晴、裴家慧、朱婷婷、张凤云、曹仁花第一节生产要素流动经济091班陈彦超10.1生产要素流动•一、生产要素流动的方式和作用1、区域生产要素流动三种类型:对流,传导和辐射。2、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使区域生产活动趋于有序化(2)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3)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4)有利于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区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5)有利于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二、生产要素流动的基本规律•(1)要素输入量的距离衰减规律•(2)要素流动的分散——集中——分散规律•(3)要素流动组合的合理化规律(1)要素输入量的距离衰减规律•要素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距离对要素的流动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要素输出必须选择最佳的区位,这一过程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制约:第一:要素转移的成本。第二:信息传递的影响。(2)要素流动的分散——集中——分散规律•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中认为要素的转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前工业化阶段,生产要素处于分散状态,较少流动。第二:工业化初期阶段,生产要素大量流入核心区。第三:工业化成熟期阶段,核心区的要素高度集中,开始流回边缘区。第四:空间一体化阶段,要素在特定的区域全方位流动,生产要素处于相对分散状态。(3)要素流动组合的合理化规律•第一:数量上,各种生产要素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生产中,一旦某一种要素供给短缺,势必会组织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质量上,各种要素必须相互配合,否则将难以形成最大的生产能力。第二节(1)劳动力要素区域流动•经济091班•郑晴晴10.2.1劳动力要素区域流动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区域流动模型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区域工资水平“二元结构模型”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经济波动其他因素如:劳动力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及地方政策托达罗公式:d=w*p-rd为预期收入差距,w为城市实际工资,p为城市就业概率,r为农村平均收入。托达罗模型万有引力模型——莱文斯坦与艾萨德模型经济学微观供给模型托达罗模型(d=w*p-r)该模型的创立背景为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批劳动力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而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试图离开农村而进入城市,人口流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拖累。这一现象是传统人口流动模型所难以解释的,于是托达罗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1970)。按照托达罗的模型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准备流向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认为,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为应当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以缩小城乡就业之间的不平衡;由于拓展城市少量的就业机会,可能引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导致更多的人失业,因此开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学历越高,其向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就越高,因而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的迁移和失业;政府干预城市工资水平的确定,特别是制定最低工资线,并且对城市失业人口给予最低生活补贴,会导致要素供给的价格扭曲,引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城市的失业率更高;应当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鼓励农村的综合开发,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提供教育和卫生设施,发展电力、供水和交通,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等等,从而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优缺点优点:①引入就业概率是托达罗模型最突出的贡献,是对传统人口流动模型的重大修正。②托达罗迁移模型正确地反映了人口和劳动力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或部门流动的理性经济行为;③只要存在相对来说收入高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就会对收入较低、就业不足的劳动力产生持续的引力(拉力)效应;④提出了对迁移成本的计算与预期是影响劳动力作出迁移与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缺陷:第一,得出“就业机会越多,失业率越高”,这显然不符合经验事实。第二,托达罗只考虑迁移者的迁移成本,而忽略了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成本。莱文斯坦与艾萨德模型莱文斯坦模型Mij为i,j两区域的劳动力迁移强度;k为引力常数;Pi和Pj为i,j两区域的劳动力数量;Dij为从i到j地间的距离。艾萨德模型wi和wj为i,j两区域的权重系数;ai和bj为i,j两区域的人口系数;b为距离系数。经济学微观供给模型流入区域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价格降低,区域的资本—劳动比率下降;流出区域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区域的资本—劳动比率上升;劳动力的区际流动,可以通过改变要素价格的对比情况,对区域产业的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变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1.流出地与流入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流出地与流入地税收的影响3.流出地与流入地生产要素的构成、贸易的构成及贸易量的影响4.流出地与流入地工业化的影响5.流出地与流入地产业结构的影响6.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7.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第二节(2)资本要素区域流动经济091班裴家慧•一、资本要素流动的形式•二、资本要素流动的原因•三、资本要素流动的合理性评价•四、资本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一、资本要素流动的形式•资本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1)实物形式•主要指生产资料,如厂房、设备等•(2)货币形式•主要指货币资金•货币形式的流动性高,是主要形式,因此,资本要素流动主要指货币资本的流动•货币资本的流动有两种形式:•(1)生产资本的输出(跨地区直接投资)•(2)借贷资本的输出•区别:生产资本输出的投资者对投入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而借贷资本输出的投资者只是债权人,只考虑投资回报率、高利息率和稳妥的信用保证,并不直接操控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二、资本要素流动的原因•1、资本预期回报率(利润)的影响•吸引外部资本流入须保证资本流入地区能获得比流出地区更高的资本回报率•2、分散风险•采用最优资产组合•3、企业迁移的影响•企业规模和社会负担越大,越难迁移三、资本要素流动的合理性评价•为防止资本流动的的负面效应,对资本要素流动的合理性分析和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资本的集聚效应•2、资本边际收益率•3、生产力合理布局•4、经济结构优化程度1、资本的集聚效应•在某一空间上资本的集聚程度没有达到最优点前,资本向这一空间流动可以产生资本的集聚效应,提高空间上的资本收益率;超过最优点后,资本再向这一空间流动就会产生资本集聚的负效应。•衡量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的合理性,必须首先看这种流动是否符合资本合理集聚原则,能够产生资本集聚效应的流动是合理的流动,否则为不合理流动。2、资本边际收益率•资本边际收益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投资,预期将来可获得的收益•资本由边际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到边际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利用效率就会随之提高,反之,则相反•只有能提高资本边际收益率的流动才是合理的流动3、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区域间的资本流动不能忽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的流动应该有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小。•当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中央政府应通过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的调节来引导资本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以达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目的。4、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资本的流动应有利于实现一定的经济结构,只有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资本流动才是合理的。四、资本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1、资本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资本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资本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要素的总体流向是从资本丰裕地区流向资本相对稀缺的地区。•顺向资本流动:资本由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逆向资本流动:资本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顺向资本流动,将会减少发达地区的资本供应量,从而提高资本的相对价格,降低落后地区资本的相对价格。这种资本流动的结果,减少了落后地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输入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顺向资本区际流动作为商品流动的替代,减少了区际商品的贸易量,从而弱化了发达地区相对于落后地区的资本优势,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逆向资本流动,就是资本从相对稀缺的落后地区流向相对丰裕的发达地区,会加剧落后地区资本的稀缺程度,降低资本—劳动力比率,从而对落后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资本流入增加了资本供应量,资本相对价格下降,从而会更加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资本流动会使得地区差距加大。资本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利于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地区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有利于在某一空间上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也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治安恶化等)第三节区域贸易•经济091班•朱婷婷、张凤云区域贸易一、区域贸易概念二、区域贸易产生的条件三、区域贸易的影响因素四、区域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区域贸易概念•贸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贸易,区域贸易主要讨论区域商品贸易。•区域贸易是一种与国际贸易相似,但又有差别的贸易。•差别主要表现:•(1)国内区域贸易不存在关税壁垒,不存在汇率障碍•(2)国内区域商品流动性较国际间大大加强•(3)国内区域贸易由于实行统一币制,不存在汇率因素,收支平衡问题不是很重要•区域贸易按照贸易产品的产业关联分为:•(1)垂直型:指两区域在同一或不同产业链条的不同产业水平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由此进行商品交换•(2)水平型:指两区域在同一或不同产业链条的同一产业水平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由此进行商品交换•(3)混合型:是从一个地区来看,它在全国区际贸易格局中既有“垂直型”贸易,也有“水平型”贸易的情况二、区域贸易产生的条件•区域贸易是以区域分工的利益为基础的,区域分工使得各区域在最适合生产的商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而这些专业化商品不仅用于满足本地区需要外,还同其他地区进行交换。亚当斯密——绝对成本优势•绝对优势(成本)理论,又称“地域分工论”,指一个国家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其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其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一)区域商品的相互需求•相互需求法则从供需角度,任务贸易的发生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某一区域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其他区域对其恰有需求。•而两个区域在贸易利益中的份额取决于贸易条件,即取决于其他区域对本区域出口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价格弹性(二)区域商品的价格差异•假定商品质量和消费者偏好一致,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这样,一个区域决定是从区外输入还是区内生产,则取决于区外输入与区内生产商品价格的差异1、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形成的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的区际差别,主要是由区域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1)“绝对利益型”区域贸易•(2)“相对利益型”区域贸易2、规模经济造成的生产成本差异•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使因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出现的专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商品转运费用造成的生产成本差异•转运费是指为克服商品从生产区域运送到消费地的空间阻力所花费的代价。既包括地区间非关税贸易壁垒等人为障碍费用,也包括运输成本,其中运输成本是最重要的转运费用。•一般区域贸易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生产成本+转运费用•运输成本对区域贸易有重要影响,由于不同商品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区域贸易与合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6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