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编国内贸易1986至1992年,国有集体商业逐步放开搞活,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加速形成各业经商,全民经商局面。1993年和1994年,县天华购物中心、国商大厦和牡丹商厦相继开业,国有集体商贸业营业场所发生巨大变化。剡溪宾馆、嵊州宾馆、国商宾馆、浙东超级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格较高的餐旅企业建成,从根本上改变商贸形象。江滨市场、中国领带城、浙东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营业,反映了市场的发展。1997至2002年,个私商贸蓬勃发展,国有、集体商贸企业体制改革活力增强,商贸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连锁企业的出现和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1996年4月起,粮食系统实施“两线运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方针,1998年进行以“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基本原则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实施企业产权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转换的企业改制。2002年,全市商业系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5家,从业人员1923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49.06亿元,为1986年3.01亿的16.3倍。第一章经济类型第一节国有商业1986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烟糖、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公司和食品厂等企业,从业人员1536人,固定资产1000.6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13034.4万元。1987年,从县百货公司中分出成立县纺织品公司。1993年,组建县商业物资公司和商业土特产公司,从县烟糖公司分出成立县盐业公司。1994年,组建成立县国商大厦、商业城。1995年,因商品和商业结构调整,县商业土特产公司关闭。是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纺织品、烟糖、盐业、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商业物资公司和国商大厦、商业城、食品厂等企业。有从业人员1946人,固定资产3528.55万元,比1986年增长252.6%,年商品销售额31376.1万元,比1986年增长138.1%。县国商大厦成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其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购物环境,巩固和增强国有商业在流通领域的地位。1998年,市国商大厦、商业城、饮服、纺织品、烟糖、医药、蔬菜水产、商业综合公司、商业物资公司和食品厂等分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0年12月,市百货公司并入市国商大厦。至2002年,国有商业有市石油公司、食品总公司、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和盐业公司。有从业人员1237人,固定资产3910.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45532万元。第二节供销合作社商业1990年10月,县供销联社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11月,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公司成立。1996年8月,市供销社转为经济实体。经营网络专业公司1986年直属专业公司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果菜公司、特产公司、畜产公司、日杂废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集体商业公司(下辖15个供销商业公司)、储运公司等。是年,除县储运公司外7家专业公司有商业网点69个,经营人员755人,自有资金897万元,固定资产365万元,销售额12466万元,利润216.5万元。1990年8月,县日杂废品回收公司分设为县物资回收公司和日用杂品公司。1992年6月,以城关供销合作社为基础,成立嵊县工业品公司。是年,嵊县茶叶总公司成立。1993年,县社成立石油煤炭公司、天华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天华购物中心。1997年11月,城中市场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底,市供销社控股或参股专业公司有浙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土产公司)、市畜产品有限公司、越乡茶业有限公司(特产公司)、日用杂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天华购物中心、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城中市场有限公司、茶叶总公司、物资回收公司、工业品公司、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供销商业公司(下辖上东、崇仁、北山、浦口、石璜供销商业公司和富润合作商业总店)等,资产22554万元,负债18663万元,所有者权益3892万元,职工918人,销售额6631万元,利税235万元。基层供销社1986年,有甘霖、长乐、石璜、崇仁、富润、城区、城关、三界、浦口、北山、上东、里东、南山、黄泽、白鹤供销社,经营网点401个,固定职工1742人,合同制职工433人,自有资金3017万元,固定资产1562万元,商品销售总额17485万元,农副产品收购5819万元,创利486万元,上缴税金987万元。1992年,城区供销社改组为城关供销社。1996年7月,浦口供销社并入城关供销社。1999年4月,贵门(南山)供销社并入长乐供销社。2000年4月,富润供销社破产。2002年3月,博济(白鹤)供销社并入甘霖供销社。年底,有城关、黄泽、甘霖、长乐、三界、崇仁、谷来、石璜、下王等基层供销社,资产8878万元,负债5273万元,所有者权益3605万元,职工771人,销售额892万元,利税10万元。经营规模1986年元旦,县供销社鹿山大楼开业,主楼6层、4000平方米,属当时城关镇最具规模的商业综合性服务大楼。15个基层供销社基本形成1个厂、1个商场的经营格局。是年,县供销社商品总购进达1215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6124万元;商品总销售149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971万元;利润1016万元,上缴税金1038万元(包括社办工业,下同)。1988年,供销社上缴税金1219万元,利润1531万元,创历史最高。是年,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291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9216万元;商品总销售2575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022万元。1991年末,有各类商业服务机构514个,饮食服务企业16家,从业人员3187人。其中农副产品采购机构90个,工业品批发机构36个,零售机构(代销店)336个。按经营内容分,有各类食品商店55家,纺织品商店16家,百货商店62家,医药商店10家,书店5家,日用杂品商店5家,煤炭商店4家,石油商店4家,五金交电化工商店32家,农业生产资料商店93家,其他专业商店7家,综合性商店43家。1993年12月,第一家大型商场——天华购物中心开业,经营面积4700平方米,经营商品达1.8万余种。1995年,全市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874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12843万元;商品总销售4467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769万元,上缴税金921万元,利润42万元。1997年11月,市供销社所属城中市场开业。1999年3月和10月,嵊州市名茶市场和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供销社商品交易市场总营业面积达30500平方米,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1999年,商品总购进93122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82366万元;商品总销售12720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7633万元,利税1046万元。2002年,商品总购进18332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13815万元;商品总销售17515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662万元;利税644万元。第三节集体商业城关合作商店城关各行业合作商店1986年有职工420人,营业网点67个,企业固定资产31.24万元,年商品销售额248.9万元。采取“集有个营”等形式搞活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集体商业的发展。至1995年,商业综合公司固定资产达234.73万元,比1986年增长6.5倍;年商品销售额938.2万元,比1986年增长2.77倍。1998年,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乡镇合作商店1986年,经清理和整顿保留长乐、崇仁、甘霖(下辖白鹤综合性商店)、石璜、城区、黄泽、三界、上东、浦口、北山等供销商业公司,富润供销商业公司更名富润合作商业总店,里东、南山、白鹤供销商业公司并入县供销商业公司。有职工1406人,营业网点491个,自有资金229万元,固定资产125万元,年销售额达2913万元。1987年,新增经营网点26家,甘霖、上东商场相继开业。经销品种扩至棉布、针织、百货、日杂、五交化、文具、图书、建材、副食品、水果、医药、饮食油货、废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等,销售额达3210万元,利润5万元。1988年,新增经营网点22家,上东商业公司在城关镇南桥开设经营部,农村集体商业向城镇渗透。县水果交易部为果农贩销地产小水果,21家批发部拓展商品销售。下半年,县公司本级试行合股经营,甘霖、长乐商业公司试行合股经营。1989年,富润、石璜等商业公司的15个独人门店、14个饮服店实行大包干(包死基数,费用自负,超利归承包者,缺额由承包者全赔)。县公司与上海第九百货商店联合在嵊县开设经营部,拓展家用电器、针棉百货等商品联销。是年,继石璜商场、甘霖第二商场、崇仁五交化商场竣工开业后,供销商业商场达11家,固定资产330万元,销售服务额达5025万元。1992年,基层商业公司(包括同级的合作商业总店、综合性商店)委托所在地基层供销社代管。集体商业的人、财、物归属不变,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年,县供销社商业公司更名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嵊县供销商业公司。年末销售服务额3622万元。1993年,转换经营机制,落实“四定一奖赔”(定人员、定销售、定上缴基数、定流动资金、超额全奖、缺额全赔),逐步形成集有个营(抽资承包)、集体经营(定基数承包)、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离店承包经营等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一般期限为1至3年和5至8年。是年,白鹤综合性商店划归博济供销社管理。1994年,三界供销商业公司实施改制,资产量化,明确产权主体,实行合股经营和个人自主保职经营。1996年,嵊州市供销商业公司落实第二轮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核定基数,一定3年,风险抵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长分成。1997年,成立嵊州市供销集体商业管理委员会。里东综合性商店置换资产,分流安置部分职工,并委托下王供销社管理。1998年12月,崇仁供销商业公司开始改制试点,推行资产置换重组,职工分流自营,转换职工劳动关系。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有网点302个,职工807人,销售额551万元。1999年,落实第三轮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南山综合性商店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后实施企业歇业。2000年,长乐供销商业公司并入长乐供销社,实行资产一体化运作。白鹤综合性商店改制后停业。2001年,富润合作商业总店归口崇仁供销社管理。2002年,北山供销商业公司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分流职工自主就业后歇业。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在编职工365人,网点95个,固定资产368万元,净资产209万元,年销售服务额343万元。第四节个体私营商业198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1987年,以推销蔬菜种籽为主体的农村贩销队伍遍及全国。1989年,出现私营商业企业。1993年,县华龙物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40万元,年营业额2536万元,被列为省重点私营企业。1994年起,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迅速。游戏机、网吧、电脑打印、电脑彩票、歌舞厅、演艺厅、影视厅、休闲室、盲人推拿、洗足房、性保健品销售、音像制品租售、书报亭、信息中介、家政服务、婚纱摄影、鲜花店、花鸟宠物销售和液化气、纯净水供应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理发逐步向美容美发过渡,各类精品屋、专卖店遍及市区各大街道。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化,带来软件服务行业兴起。生活节奏加快,促进餐饮业向快餐化发展。优胜劣汰的商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地大型超市进驻,遏制本地商业批发、零售业,作为连锁反应,本市小型超市纷纷登场,冲击个体零售小商业。2002年末,个体商业从1985年5227户发展到11537户,增1.2倍;从业人数5941人增至14351人,增1.4倍;注册资金3999万元增至15935万元,增3倍;营业额35876万元增至457850万元,增11.8倍。其中城镇的个体商业694户增至5483户,增6.9倍;农村5033户增至6054户,增0.2倍。私营商业企业从1989年2户发展到352户,投资者3人
本文标题:国内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7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