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第二节国际分工理论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请阅读课本的“案例导入”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二、国际分工的类型三、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四、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过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各国的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在生产上的联系,是国际贸易和经济联系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主要表现,全称国际劳动分工。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历史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三次分工商业与农业的分工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二、国际分工的类型按参与国际分工方式来划分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是指生产和提供原材料的国家与生产、供应工业制成品国家之间的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即包括垂直型分工也包括水平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有关国家在相近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对某些产品(一般是工业制成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或工艺过程进行专业化协作。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不发达,各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差较小,仅存在这局部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在11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市在欧洲进一步兴起,使得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货物经济有了比较快的增长。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15世纪-17世纪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在这些航海家和探险家中,最著名的当属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瓦斯科·达伽马,发现美洲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进行首次环球旅行的费迪南德·麦哲伦。(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发现”是以当时欧洲人的眼光,而非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发现。(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对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和英国南部。(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从而使得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出现,使得国际分工进入到萌芽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那些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开始崩溃,机器大工业让社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各国开始纳入到国际分工的轨道。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大机器工业巨大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两方面的要求:(1)是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很快使国内市场饱和,因此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需要不断扩大的销售市场与之相匹配。(2)大机器工业又引起了对生产原料的大量需要,要求开辟新的廉价的原料来源。(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其他因素促进国际分工:大机器工业还带来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另外电报海底电缆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广泛和迅速。这些都便利了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成基本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由于英国较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力大大提高。英国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世界生产力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各种交通工具有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扩大提高了条件;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各种交通工具有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扩大提高了条件;另外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地转移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去,从而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四、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一、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分性质四、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五、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六、国家干预可以促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节国际分工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斯密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福利的增长,只有自由贸易政策才能使各国按绝对利益进行贸易,以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简称《国富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积极意义:1)指出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意义。2)阐述了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绝对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利益。局限性:按照绝对成本理论,在商品成本同样低或同样高的国家之间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由于各个国家在生产某种货物上的优势不同,不利程度也不相同,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货物,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利程度较小的货物,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这种“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比较优势原则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一个客观规律,把自由贸易推到一个更广阔的领域。•David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主张自由贸易。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呢?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积极意义:☆阐明了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才能获得按比较成本进行分工和交换而带来的利益。☆指出了一国应按相对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产品的相对成本。☆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局限性:☆影响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不单单只是产品的相对成本。☆未涉及贸易参与国获利大小和获利范围。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二、自由贸易政策三、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均立足于本国国情,并为本国的政治经济服务。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和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对外交往中的政治关系。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货物和服务出口。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二、自由国际贸易﹝一﹞英国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18世纪末,欧洲新兴的工业资本超过商业资本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便应运而生。在这场斗争中,古典经济学派取代了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从哲学和经济理论上批判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二、自由国际贸易﹝二﹞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它是一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三、保护国际贸易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为重金主义,其理论基础是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主张采取直接的强制措施来取得和保存金银,鼓励金银的输入,不许金银输出,尽量把金银货币留在国内。在对外贸易上,原则上是多卖少买,甚至不买,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晚期的重商主义是名副其实的重商主义,其理论基础是由货币差额论发展为贸易差额论。晚期的重商主义认为,要使国内的金银货币增加,必须发展对外贸易,使贸易出现顺差,因而在政策上应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出口商品生产,用给予奖金或补贴的办法鼓励扩大出口,同时实行关税保护制度,限制外国消费品进口,以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促使金银的流入。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汉密尔顿认为:新兴工业在早期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因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直到可以在免税的基础上与外国同类货物进行竞争时方可撤消关税壁垒。美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禁止工业原料出口;实行出口补贴或奖励制度;对以进养出者实行退税制度;鼓励新的工业发明,引进外国专利。(一)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和美国的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李斯特是德国保护关税的首创者。他在1841年出版的主要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他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护贸易政策,保护对象不是农业而是刚刚发展起来且面临强大竞争对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7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