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经济分析:以联邦德国与美国的比较为例
周宝根,《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经济分析:以联邦德国与美国的比较为例》,《欧洲研究》,2007年第1期,第74-86页。ZhouBaogen,“EconomicAnalysisofNuclearExportControlPolicy:AComparativeCaseStudyofWestGermanyandUS,”ChineseJournalofEuropeanStudies,No.1,2007.pp.74-86。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经济分析:以联邦德国与美国的比较为例∗周宝根内容提要:经济利益是决定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核出口管制发生于国际贸易,而核电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性,对于这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战略贸易理论进行解释。当不同国家在核出口上存在竞争时,占有核市场较少的国家为扶持本国产业生存,弥补其竞争劣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获取垄断竞争带来的出口经济利益,往往会进行政府干预,从而造成其核出口管制政策比占有核市场较多的国家宽松。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联邦德国与美国核出口管制政策的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关键词:核出口管制经济分析案例研究与一般民用商品(如普通服装)不同,核商品(包括核材料、核装置、核技术等,但不包括核武器本身)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性质。它既可以用于民用炼钢、空调制冷等,特别是核能发电,也可用于武装军队尤其是制造军事价值极高的核武器。①换言之,民用形式的核出口有可能被进口方用于军事目的,而这可能不利于出口方的安全。②因此,各国对核出口都进行管制,以保证本国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避免或降低安全利益被破坏的可能。不难看出,决定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③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核出口对本国可能的安全威胁,这种威胁可以由两个变量标识,即核出口的军事价值、进口国与本国的安全关系,安全威胁的大小往往被看作是这两个变量的乘积。核出口的军事价值越高,进口国与本国安全关系越差,本国越倾向于管制。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核出口给本国带来的经济利益。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往两个不同方向作用于国家的核出口管制政策:∗本文受益于“环球时报奖学金”,在此对《环球时报》社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表示感谢。另外,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文中的错误不当全由作者本人承担。①例如,核电站与核军工对核燃料循环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核潜艇的核反应堆与核电站反应堆堆芯技术基本相同,如同大卡车和小汽车的关系。核两用品的军事价值可参见马栩泉编著:《核能开发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②CarlWalske,“NuclearElectricPowerandtheProliferationofNuclearWeaponStates,”InternationalSecurity,Winter1977,Vol.1,No.3,pp.94-106.③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以国家单一理性行为体假定为前提的,并不考虑国内政治对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出于简化研究的需要,如果考虑国内政治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本研究将可能变得很复杂,并难以操作;二是就现实世界而言,在控制安全利益(安全威胁)这一变量后,所讨论的政策差异主要是盟国间的政策比较。西方盟国都是所谓民主国家,国内政治对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可能彼此相差不大。另外,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还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该政治因素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所以本研究不单独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1安全威胁越大(安全利益越大)国家越倾向于管制;经济利益越大国家越倾向于出口,如图1所示。①由于在无政府世界中,安全利益攸关国家的生存,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只有安全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其它种类的国家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才可能得以实现,②所以,当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经常选择安全利益而放弃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出口管制③往往被视为国家的安全政策,而非经济政策,其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例如,美国政府领导人曾指出“美国的出口管制从来不曾被当作贸易政策的手段,而是意在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当经济考虑和传统的安全考虑相抵触时,出口管制必须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④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研究核出口管制时,常常是从安全的角度做分析,而较少从经济的视角做探讨。可如果忽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就难以全面理解国家的核出口管制政策,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就不存在贸易出口问题,就不存在核出口管制。而从经济角度讨论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研究又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说服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上基本是直观表述,缺乏较为详细的理论、逻辑分析与案例研究;二是研究方法上缺少变量控制,特别是对国家安全这一重要变量的控制。⑤那么,经济因素在国家的核出口管制政策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是什么样的经济因素在发挥作用?本文将从经济学(国际贸易)的视角,从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两个层面对此做一探讨。图1、核两用品出口的经济与安全利益图1中,当核出口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大而安全利益损失非常小的时候,决策者认为出口是可取的(图中箭头MN);而如果核出口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那么大而安全利益损失比较明显的时候,决策者会认为出口是不可取的(图中箭头MP),因此,会限制甚至阻止该出口。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比较直立,表示在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取舍上,决策者充分照顾安全利益,因为在无政府世界里国家对安全的需求是第一位的。①李彬:《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②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23页。③本文仅讨论基于国家安全原因而发生的出口管制,并不涉及基于其他原因(如文物保护)而发生的出口管制。由于核出口主要表现为核电出口,本文核出口管制主要是指核电(包括设备、技术等)的出口管制。④PeterLichtenbaum,U.S.-ChinaEconomicandSecurityReviewCommissionHearingJune23,2005,;《美国国务院官员谈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问题》,。⑤GaryK.Bertsch,RichardT.CupittandStevenElliot-Gower,eds.,InternationalCooperationonNonproliferationExportControls:Prospectsforthe1990sandBeyond,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94.Marı´adelCarmenGarcı´a-Alonso,”National-securityexport-qualityrestrictionsinsegmentedandnon-segmentedmarkets”,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June2003,Vol.19,No.2,pp377–390.PNM经济利益X安全利益Y2一理论分析核两用品出口主要表现为核电(包括技术、设备、材料等)的出口。如前所言,核能有可能被用做军事目的,甚至制造核武器,因此各国对核出口进行管制。通常的管制政策包括核出口许可证制度,最终用途(民用)、最终用户(使用者)证明制度,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保障监督(保证核进口只用于民用目的)等等。在实践中,各国的核出口管制政策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在是否允许核出口、核许可证审批的时间上都可能存在不同,要求IAEA保障监督内容也有差异。比如,有的国家核出口许可申请审批的时间可能为1个半月,有的则可能为3个月或者更长;有的国家要求IAEA的一般的保障监督,有的则要求IAEA的全面保障监督(fullscopesafeguard)。①也就是说,在核出口管制问题上,有的国家政策松(如鼓励核出口、许可批准时间短、不要求IAEA全面保障监督等等),有的国家政策紧(如禁止或严格控制核出口、要求IAEA全面保障监督等等)。那么为何出现这些政策差异?核出口管制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安全因素是出口管制政策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因为如果没有核出口,就不存在核出口管制,而核出口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因素应该是上述政策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如果控制安全因素的作用,可以确定核出口管制的政策差异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导致的,具体说是由于出口国之间、出口国不同时期的核出口需求不同导致的。出口需求越大,核出口管制就会越松;出口需求越小,管制就可能越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国家之间核出口需求的差异呢?这就涉及国际贸易的理论问题。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由于投资大、技术高、与军事特别是核武器相关等原因,核电是典型的垄断竞争行业。目前掌握核电技术的国家很少,而先进核电技术(第三代、第四代)只有美、法等极少数国家完全掌握,而在这些国家中核电被极少数大企业所垄断。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从供给(出口)角度讨论贸易发生原因而又涉及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的主要是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等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②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又称规模报酬递增。克鲁格曼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获得规模经济收益。从各国实际来看,规模经济特别是大规模经济绝大多数发生在汽车、钢铁、电力等行业中的资本、技术集约的大垄断公司。它们通过技术革新、机器与劳力的专业化批量生产,大量购买原料及部件取得价格折扣等,从而降低成本,报酬递增。针对这种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意义,克鲁格曼等人提出了战略贸易理论③,即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扶持本国的战略性产业,特别是那些知识密集性具有技术外溢效应①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核进口国承诺接受IAEA监督其进口的核设施,而后者则要求进口国承诺其国内全部核设施(包括原有的、进口的、军用的、民用的)都需要接受IAEA监督,否则不予出口。②[美]保罗·克鲁格曼主编:《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海闻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③有些学者主张的战略贸易政策只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并不直接涉及规模经济,但是,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会常常是密不可分的,规模经济会导致不完全竞争。参见JamesBranderandBarbaraSpencer,TradeWarfare:TariffsandCartel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May1984,Vol.16,No.3,pp.227-242;JamesBranderandBarbaraSpencer,ExportSubsidiesandInternationalMarketShareRivalry,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Feb.1985,Vol.18,No.1-2,pp.83-100.3及外部经济效应的行业,使其获得规模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国际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①规模经济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工厂规模经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与工厂的规模成正比,即工厂越大,平均成本越低;二是企业规模经济,单位
本文标题: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经济分析:以联邦德国与美国的比较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