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浅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
班级商务英语061学号200602490133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学生姓名冷敏导师姓名廖素清所在院系人文社会科学系论文方向国际贸易论文提交日期2008-12-181摘要我国茶叶出口量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位居前列,但其国际竞争力急待提高。本文提出了我国在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规模小,质量不过关,缺少品牌等。并且阐叙了要采取茶叶产业化经营,提高质量安全标准,打造国际品牌等增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对策与措施。关键词:茶叶出口;问题;对策AbstractAlthoughtheteaexportofourcountryholdstheleadingstatusintheglobaltrad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needtobeimprovedurgently.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teaexport,forexample,scaleofenterpriseistoosmall,qualityislow,thewell-knownbrandofteaisfewandsoon.Italsopresentssomecountermeasuresofincreasingthequatityofteaexport,suchasexpandingthescaleofthecompany,improvingthestandardofthequalityandsafety,developingtheinternationalbrand.KeyWords:Teaexport;Problem;Countermeasures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扩大农产品出口量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茶叶是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其出口量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应重视茶叶出口。关注茶叶在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其国际竞争力。1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茶叶作为我国出口的传统产品之一,其历史悠久,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慢,起步低,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1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我国茶园面积分布广泛,总面积约为94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45%,但产量仅为世界茶叶总量的26%,平均单产仅世界平均水平的61%。中国茶叶的种植和初制加工以个体农户、乡村集体和合作企业为主。据统计,中国现有茶农8000万,平均每户茶园0.0667公顷左右(约1亩)。我国的茶叶生产厂家众多,但多以初制厂为主(6.7万家初制厂,3000多家精制厂和100多家茶机厂)。[1]以个体农户、小型企业,分散型的生产方式和出口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茶叶贸易的需要,并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茶叶经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条件下,大部分企业亏损,缺乏发展前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原因很复杂,从产业的角度看,主要是茶叶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缺乏综合统一的产业政策与导向。由于企业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运作,茶叶行业目前尚无一家在产、供、销各环节均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龙头,相对别的成熟的产业而言,茶叶行业的经营主体存在数量多、规模小、产销分离,经营实力弱的特点。[2]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各经营主体无法在茶叶产业的高度对企业本身和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和进行长远规划,无力大举投资科研开发,促进企业自身战略的实现,更谈不上运用科学技术来促进茶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各经营主体在无法开创自己独特产品和品牌的情况下,不得不在低层次低水平进行相互残酷的竞赛,以致出现行业性的亏损。中国是茶叶大国,产地辽阔,茶叶种类齐全,还有很多名贵品种,资源丰富。虽然近年来国内名优茶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来讲,由于科技投入不足,茶叶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至于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价值的开发更显不足。由于我国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根据3国内外食品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其大体要经历五个阶段,即机械化阶段、初级自动化阶段、自动控制阶段、数据化阶段、高度自动化阶段(无人管理化阶段)。目前,国内食品加工技术已处于第四阶段。国外茶叶加工技术已进入第三、四发展阶段,如日本蒸青茶生产线和英国生产线。而我国的制茶技术总体上处于第一阶段,个别单机或生产线处于第二阶段。[3]说明我国的制茶技术水平尚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制茶工业在流通、市场、竞争意识、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大型化、集团化、创名牌战略等方面与食品企业比较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1.2产品质量不过关,缺少国际化品牌1.2.1在技术壁垒下,产品质量受到严峻的考验传统的种植加工习惯决定了茶农的食品安全意识差:[4]按老习惯施用农药化肥,使茶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超标,加工,储运环节的卫生条件差,使茶叶更容易受到二次污染。目前,中国茶叶卫生质量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超标和粉尘污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进口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欧盟国家高筑“绿色壁垒”,不断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由1999年的7种扩大到2005年的184种,其中以最小检出量作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有159种,有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值仅为原来的1%。2006年2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一新标准的执行,可能使我国茶叶出口在欧盟全面受阻。[5]此外,日本也将于2006年5月起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茶叶中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其他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0.01mg/kg执行,这将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1.2.2现有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产品质量茶叶质量和安全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缺少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无法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对茶叶生产的监督也无据可依。同时,我国农药品种更新较快,但由于标准更新速度滞后,使得标准与生产实际脱节,在茶叶出口时经常会出现农药超标现象,影响茶叶出口的顺利进行。4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不高。现在我国茶叶生产多属茶农分散经营,对加工企业而言,很难控制鲜叶来源的质量。就目前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而言,无法满足收购中对残留物质的快速检测的要求。生物农药的科研开发力度不够。生物农药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直至消除农药滞留,对于保证茶叶的生产,保障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此方面的科研开发非常欠缺。1.2.3品种繁多,缺少品牌中国茶叶按照地区划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名茶,每个地区的人也都习惯了各自产的茶叶。消费者一般在购买茶叶时,会买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而不是买哪个品牌的西湖龙井、哪个品牌的黄山毛峰,这种购买习惯也阻碍了茶叶企业打造全国性的品牌。例如贵州就是按地区,即黔东、黔西北、黔西南、黔中、黔北划分,整体展示贵州的茶叶,中间夹杂了许多牌子,但没有主打品牌。提起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享有一定国际声誉,但提起名茶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毛尖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安徽茶叶向国外出口的主要是黄山毛峰,但没有固定的品牌。出口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只有1至2美元,比印度低40%,比斯里兰卡低60%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现在许多茶叶公司已经意识到要建立茶叶品牌,才是企业的最终出路。[7]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如不久前发生的安徽郎溪县某茶业公司茶场喷洒有毒农药及茶叶制假事件,这种恶劣做法不仅砸了该公司及其茶叶的品牌,而且使安徽茶叶蒙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惊。1.3市场作用难以发挥,市场开发不够1.3.1国内外市场秩序混乱在国内,千家万户闯市场,质量不稳定,产品合格率低,同时,品牌太多,又缺乏有实力的知名品牌,在国际品牌进入后无法与之抗衡。在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企业相互残杀,低价竞销。市场导向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目前国有企业自身5体制的约束,产、供、销三个环节的企业存在扩张的阻力和相互重组的阻碍,产供销不易畅通,内外市场的信息不易及时充分有效地反馈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难以有效发挥。[3]茶农的生产缺乏方向,盲目经营。交易功能难以发挥。交易行为少。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实际上演变成了茶叶零售市场。从总体来看,规模大。但批发市场之间其实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又是茶农租赁经营,很难形成全国性市场或全球性市场,因此,对一个具体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市场规模很小。市场难以有效监管。茶叶经营主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国际贸易法规、法则、维权等方面的知识,思想准备不足,注重眼前、局部利益。并且,茶叶批发市场的投资人、管理者根本不懂也不关心茶叶发展。1.3.2对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我国的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局限于在亚洲,东南亚和非洲,香澳地区,而在欧美西方国家销量尚少,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红茶不具有优势,绿茶却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绿茶出口国。由于东西方茶文化不同,海外消费者并不看重绿茶。中国名优茶品类繁多,其中乌龙茶、花茶、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但消费者多为华人,许多名优茶尚且未被西方人们所认识。1.4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全球化经营平台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服务组织少,现有服务组织有效服务少,服务能力弱。我国茶叶服务方式多以兼业为主,传统茶业协会有名无实,新型茶业服务组织快速发展。从名义上看,中国茶业有自己的协会,但目前的情况是:无专门人才;无服务项目;无创新机制;无服务平台和服务手段。实际上茶业协会有名无实,有些成了“挂名协会”。茶业协会职能、功能、服务不能满足茶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由于茶叶全行业亏损,专业人员纷纷改行下岗。从服务体系的主体来看,没有专门部门和企业从事茶业服务工作。兼职服务多,专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活动多,有效服务少;[5]准政府协会多,企业化实体少,政府支持的少。我国茶业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2增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对策6为解决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增强茶叶的创汇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对策。2.1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开展茶叶产业化经营,以经济为纽带,将农、工、商、科、教结合起来,各尽其职,使茶叶产业得到有序的运作;通过产业化经营,科学地调整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增强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产业效益。积极探索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模式:组建茶叶总公司为母体,定点边销茶厂为骨干企业。创办龙头企业,组建公司+茶厂+基地(菜场和农户)的出口茶叶集团或内外销茶叶集团。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的领导,成立茶叶产业化指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指导协调。成立茶叶专家顾问组,负责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论证、技术咨询、基地检查评议等技术性工作。针对茶叶生产布局、茶类结构调整、茶叶产业化经营、茶叶市场和科研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在优质生态区改植、实行良种茶园和有机茶园的优惠税收、奖励政策。增加茶叶加工,发展创汇茶业,鼓励出口企业出口茶叶。加大政府投入,在执行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茶叶科技发展基金。争取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并且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重点支持名优茶、品牌茶、有机茶基地建设,茶树良繁体系、茶叶市场体系、茶叶监测体系、发展龙头企业、茶厂技改等项目。加大部门投入,有关茶叶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加大对茶叶开发的资金投入。并将多渠道资金捆绑使用,择重扶持。加大信贷资金投入,政府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和确有效益的茶叶项目银行要给予贷款支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9]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吸纳社会资金。2.2提高产品质量,创建企业名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高产
本文标题:浅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