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2.1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古罗马、古希腊时代,代表人物:柏拉图)观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所具备的技能只有某些,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换和互助;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在社会分工中每个人的职务取决于个人先天的秉性。二、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约14世纪末-18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时代背景15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对资本的依赖逐渐深化,社会财富的重心从土地转向了金银货币,交换的目的从互通有无变成了积累财富。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如果本国没有黄金资源则对外贸易或掠夺成为获取黄金的主要途径。而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系列地理发现以及随后两个多世纪的殖民扩张给西欧通过贸易或掠夺黄金提供了机会,重商主义应运而生。观点:金银贵金属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象征;贸易顺差可以带来金银的流入,国家富强的方法是使出口大于进口;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演变: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贸易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game):贸易使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WHY?讨论:如何评价重商主义?贸易顺差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象征吗?为什么中国政府面对我国近几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情况不喜反忧?三、重农学派(17世纪下半期)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主张经济自由化和重视谷物出口。重农学派对贸易并不重视,但他们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主张自由贸易,尤其主张谷物的自由出口。WHY?2.2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2.2.1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国富论》,1776)“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费用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进行交换。”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斯密主张自由贸易(交换),认为国际贸易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不应加以任何限制。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的高潮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天下,一些国家却一贫如洗?他用强调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国富论》中举了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用18世纪70年代的手工工具,1个工人1天能造20个别针。而如果通过劳动分工,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人专门从事的工序,第一个人负责拉铁丝,第二个人负责弄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光,然后有三个人做针帽,再有一个人负责固定,最后再将别针擦亮并包装。这样,即使同样的手工工具,10个工人一天可以惊人地完成48000个别针!思考: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劳动分工能否得到支撑?2.2.2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一、基本假设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无运输成本。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二、贸易的基础贸易发生的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或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三、生产和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LQjjLjQLa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呢?绝对优势理论的生产和贸易模式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产品。一个绝对优势的例子表2.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80100中国和美国各自生产什么产品?如何进行贸易?表2.2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大米(人均产量)小麦(人均产量)中国1.00.5美国0.81.0注:Q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其中j=大米、小麦。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大米,来交换美国的小麦;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中国的大米。表2.3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aLj)大米(aLR)小麦(aLW)中国1.02.0美国1.251.0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成本(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大米,来交换美国的小麦;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成本(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中国的大米。四、贸易所得(gainsfromtrade)增加了产量(产量如何增加?)增加了消费量(消费量如何增加?)分工与贸易的重要性一个贸易所得的例子贸易有什么好处呢?五、贸易政策和性质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贸易性质:正和博弈。六、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表2.4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15010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为什么会发生?某些劳动生产率几乎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什么会发生?2.3.1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79)一国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能够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把精力集中在你做得最好的东西上,其余的让贸易伙伴国去做”。自由贸易可以使资源更合理地配置,更有效地使用。2.3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理论2.3.2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1.假设条件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2.贸易的起因相对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相对成本差异(比较成本)国际贸易3.生产和贸易模式在比较优势模型中,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一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4.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1)相对劳动生产率:LQBLQAAB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相对于产品B)(2)相对成本:LBLAaBaA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的相对成本产品(相对于产品B)(3)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1936哈伯勒):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增加的小麦产量减少的大米产量小麦的机会成本=表2.5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大米/小麦小麦/大米中国2.00.5美国0.81.25表2.6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大米(aLR/aLW)小麦(aLW/aLR)中国0.52.0美国1.250.8一个比较优势的例子表2.4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150100表2.7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大米小麦中国1.00.5美国1.51.0相对劳动生产率大米/小麦小麦/大米中国20.5美国1.50.67美国在大米和小麦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中国(绝对优势),但是从相对劳动生产率来看,中国生产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美国高(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生产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中国高(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大米,美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小麦。讨论:1.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哪?劳动力要素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口众多,在众多产品和服务上具备世界上最大的需求增长潜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以加工组装为重点的制造业优势通过学习先进经验而具备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善于经商、借鉴、吃苦耐劳等传统品格讨论: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吗?所谓世界工厂,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和劳务关系的总和。19世纪初,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20世纪两次大战后,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战略从“加工贸易”转型“技术立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几个国家成为世界工厂的共同特点是,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制造品的产量和价格;既是全球制造中心,又是全球创新中心;往往伴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等。050701000283080100大米5030251007065P0=1/2S1CIC0CIC1中国美国C0(S0)小麦C0(S0)P1=1S1CIC1CIC0P1=1P0=1.25C1C1图2.1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一)一般均衡分析图2.2“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gainsfromexchangeandgainsfromspecialization)05070100大米503025P0=0.5CIC0CIC1小麦AP1=1P1=1BCCIC’0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发生贸易后,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造成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对价格的变化促进各国实行专业化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新的生产贸易下,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贸易所得来自于产品的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的有效配置。通过贸易,一国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0405070100大米产量0283080大米产量图2.3贸易前后的各国大米市场(二)局部均衡分析0.5大米相对价格PR/PW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两国总需求11.25大米相对价格PR/PW供给曲线需求曲线0需求曲线1供给曲线贸易后,两国大米的相对价格会趋同:中国的大米相对价格会上升,美国的大米相对价格会下降。价格效应:大米价格上升的国家对大米的需求量下降;大米价格下降的国家对大米的需求量上升。表现为需求量沿原有的需求曲线上下滑动。收入效应:贸易不仅通过出口直接增加了收入,而且还由于进口便宜而节省了原来用于消费同量产品的开支。由于大米是一种正常品(收入的需求弹性为正),收入增加,需求就会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局部均衡中出口贸易获利: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d)。abcd大米数量每单位大米价格PdPwSD局部均衡中进口贸易获利: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d);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abcd小麦数量每单位小麦价格PdPwSD三、总结与评价李嘉图模型用最简单的模型形式,揭示了国别差异如何产生国际贸易以及贸易所得。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各国之间的差异仅仅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国应当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模式。贸易所得来自于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两个方面。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李嘉图模型拓展到多个国家、多种产品,其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
本文标题: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