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一讲中国对外贸易引论XXXX
中国对外贸易主讲教师:宋伟良副教授第一讲中国对外贸易引论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1.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2.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新世纪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6.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4.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第二节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会通过两条传导路径:一是向银行业传导,使相关国家货币贬值,增高银行业风险;二是向实体经济传导,使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抑制民间投资,减缓总体经济发展。(一)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为复杂在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极大的挑战。估计欧美经济低增长状态将维持较长时间,市场要求将受到压抑。(二)使中国的外需减弱问题更为严重欧美债务危机会导致两个最明显的结果:一是欧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采取了紧缩政策,削减公共支出,美国在未来10年,也将分两步削减赤字约2.4万亿美元;二是欧美货币贬值,自2009年12月初以来,欧元从高位下跌,相对美元贬值超过20%。欧元及美元的相对贬值将减缓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削弱欧美国家的购买力,从而抑制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三)使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贸易有所减少欧洲债务风险爆发的国家已涉及欧猪五国,除意大利占欧盟经济总量的17%外,其他四国约占欧盟经济总量的14%,五国共占欧盟经济总量31%五国一旦爆发债务危机,对欧盟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ireland—爱尔兰、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合称piigs欧猪五国欧盟已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479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6.1%,其中,欧猪五国约占2.77%。希腊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希腊的贸易明显减少,2011年1-6月,中国对希腊进出口增长率为-14.7%,对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进出口增长率较2010年分别减少了14.3,16.7及13.2个百分点。2011年1-6月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根据相关模型测算,如果欧猪五国全面爆发债务危机,其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会减少1%左右,而乘数效应将使欧盟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重减少5个百分点,使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降低3个百分点即使不爆发危机,由于欧盟国家采取紧缩政策,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也会受到影响(四)使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出现结构性变化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为385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2.96%2011年1-6月,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206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低于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率5.7个百分点,与前两年基本一致。相关模型预测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一是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会逐渐减少;二是美国对欧盟的进出口会有一部分转向中国;三是由于美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会受到明显影响,而对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及消费品会继续增加。第三节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2012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制约外贸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一、外部环境分析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2012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一是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清偿债务。二是危机已经蔓延到欧元区核心经济体。三是危机已经严重波及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存在对“欧猪五国”的巨大风险敞口,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兴银行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分别达到1983亿、1356亿和470亿欧元。“欧猪五国”一旦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将会严重恶化欧洲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银行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间同业拆借,一旦各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恶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将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目前,“欧猪五国”削减财政赤字的计划在国内面临重重反对。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国内存在着反对政府用纳税人金钱救助他国的压力,刚刚结束的欧盟财长会议也并未就债务危机达成新的协议。在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进一步升级。中银香港内部报告称,2012-2013年仍是“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欧猪五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将高于2011年。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2011年5-7月,美国总体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6%,为2008年11月以来的历史高位。能源消费价格上涨是拉升美国总体通胀率的主要因素。5-7月,居民能源消费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分别达21.5%、20.1%和19%。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2011年4月欧元区通胀率高达2.8%,目前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显著超出欧央行2%的警戒线。欧洲央行需要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欧元区仍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已经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宣布将低利率水平维持到2013年中期,并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曲操作。土耳其、巴西等部分新兴国家货币政策也从抑通胀向促增长转变。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2011年初,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不仅破坏了该地区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对全球原油供给造成了较大影响,推动国际油价直线上涨。对油价和食品价格占消费物价2/3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持续高涨的油价使得原已十分突出的通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经济增长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缓慢复苏的发达经济体而言,高油价不仅将推动物流运输成本上升,而且将直接增加消费者在能源方面的相关支出,挤占其他消费开支,降低其消费意愿,从而减弱经济复苏的潜力。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其后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灾害不仅对日本本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还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构成一定影响。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称,日本大地震或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5%。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电子元件、汽车电子等产品的重要产区,产能分别占日本总产能的20%、50%和18%。大地震造成了日本生产设备设施受损、物流运输中断、电力供应短缺,企业经营基本停滞,电子信息、汽车等产品出口能力大幅下降,相关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也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大地震也对日本商品期货、股票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造成了极大打击,日本海外资金开始回流本土。中长期来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稳定和灾后重建的陆续展开,日本出口产能将逐渐恢复,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影响逐步减弱,灾后重建带动国内需求增加,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补库存效应减弱,2012年外需有可能继续萎缩。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持续恶化。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1年初7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份的45.4。欧盟迫于主权债务危机,各成员国不得不紧缩财政,既制约经济复苏,又将不可避免影响社保、养老等福利支出,削弱消费者支出意愿。2011年9月份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负19.1,为25个月来新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也将抑制需求增长,制约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市场。2011年前9个月,巴西进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二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欧洲银行系统受主权债务危机牵累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忍耐度,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外需萎缩风险。美国银行业也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放缓减少了贷款需求,市场波动加剧增加了投资风险,加强监管抬高了经营成本,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金融系统不稳定将是影响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数。三是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尽管2011年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
本文标题:第一讲中国对外贸易引论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