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三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目的和构成1、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进行有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行为。2、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3)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手段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政策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各国或地区政府;政策客体:贸易政策所规划和指导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政策目标:贸易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内容:贸易政策的具体指向,它反映了贸易政策的倾向、性质、种类和结构等;政策手段: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经济结构及市场状况等而分别制定的进口与出口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一国根据有关国际经济格局及政治社会关系等情况,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不同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信奉的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经济状况、竞争力、与他国的关系)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等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第二节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一、主要演变过程1、古老的贸易保护论:重商主义15-18世纪中叶早期:威廉·斯塔福——货币差额论晚期:托马司·孟——贸易差额论2、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并行:18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后(19世纪中叶)【英】【美、德】内容:废除谷物法内容:李斯特的保降低关税护幼稚工业论取消特权公司改变殖民政策推行贸易扩张3、超保护贸易政策:1930--二战后【美】凯恩斯内容:从保护农业推广到工业对外贸易乘数理论4、贸易自由化:二战后【美】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5、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美】保护的商品增多、保护措施多样、保护制度系统、保护程度提高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6、贸易自由化的深化:90年代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倡导贸易自由化,保护浪潮渐弱。二、重商主义政策(15-18世纪中叶)(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标准,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重商主义将贸易盈余作为获取货币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二)发展的两个时期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早期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防止货币外流,主张绝对顺差),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晚期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增加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主张长期和总体的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三)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在重商主义影响下,西欧一些国家在外贸上执行奖出限入,独占殖民地贸易,制定航海法,鼓励外国技工移民和人口繁殖等政策。晚期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限制进口政策促进出口的措施:例如给予津贴、出口退税、减免出口税、鼓励进口原料加工后再出口等等。其他措施:如保护农业、采用本国船舶运输等。(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缺陷: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一方受损。根源在于他们没有认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交换所得的产品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一得一失。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方式的发展。它对现实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仍然可以恰当解释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提出的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打下基础。可以说,各国普遍追求贸易盈余,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思考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三、自由贸易政策(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棉织业、交通业等迅速发展,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在英国建立起来了。原因:产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大量从国外进口原料,因而要求取消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标志:1846年6月25日,《谷物法》被议会宣布废除,重商主义的大坝开始瓦解。(谷物法是英政府1815年颁布的旨在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的法律)理论形成过程: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鼓励农产品出口以换取工业品),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休谟都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1、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可以增进各国各专业的特殊生产技能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可以节省社会劳动时间可以促进市场发育2、扩大国民真实收入。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3、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则进口廉价商品,减少国民开支4、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二)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三)对自由贸易政策与理论的评论1、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自由贸易政策实施后,农业的发展也是惊人的。作为废除谷物法的补偿,地主们获得了低息贷款,大量资本投入到农业上来,最终使英国农业对外竞争能力增强了。2、自由贸易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掩盖了英国资本自由扩张的实质,抹煞了国际分工中的生产关系。自由贸易论者的目的是英国应当成为世界工厂,其它一切国家要为其提供原材料等服务。四、保护贸易政策——“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19世纪,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例如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制造业报告》提出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于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更具有代表性。(一)保护贸易政策的形成背景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1)指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本国的工业将越来越弱。(2)批评古典派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李斯特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说: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自由,葡萄牙)——农工业时期(保护,美、德)——农工商业时期(自由,英国)(3)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例:植林者可主动造林而不是只期待风力吹播种子造林,喻为国家可采取适当干预的保护措施。(一)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2、保护的对象与时间保护对象的条件是: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保护时间:30年为最高期限3、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对某些工业品:禁止进口或征收高关税复杂机器鼓励进口: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二)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他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该理论的保护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的目的。3.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他把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是以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为前提假设。思考保护幼稚工业的效果将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果保证好的效果?李斯特的理论以后一直被广泛引用,成为落后国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论据。在实际操作中,保护幼稚工业能否在长期获利,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这些被保护的“新生儿”必须有长大的潜力,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会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第二,保护只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第三,被保护的“新生儿”在长大后带给社会的收益会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付出的“抚养费”。经济学家发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实践中有两个很难克服的困难:(1)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2)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采用产业政策优于关税等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在产业政策下,企业的补贴来自政府,政府有权控制和调节,政府为减少开支会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在关税等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下,企业的收益来自市场,来自无数个不知名的消费者,对此企业自然无所顾忌,没有提高效率的压力。通过限制进口的错误手段来保护幼稚工业还有一种常常不被人注意的社会代价,即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例:对电子计算机的保护)WTO条款——对某些特定工业的发展提供援助GATT1994第18条规定发展中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特定工业的兴建与发展提供援助,可以修改关税减让和实施数量限制。(一)提供援助的原则和标准两种类型的成员可以援引:第一,只能维持低生活水平、经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的成员;第二,经济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但不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成员。(二)两类成员为经济发展目的采取措施1.为建立某一特定工业提供关税保护或实施数量限制建立某一特定产业(幼稚工业)的含义是指:建立一项新的产业;在现有产业中建立新的分支生产部门;现有产业的重大改建;只占国内供应相对较小份额的现有产业重大扩建;因战争或自然灾害而遭到破坏的产业重建。2)满足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而提供关税保护或实施数量限制第一类成员应提出援引证据,并进行修改关税减让和实施数量限制第二类成员必须得到WTO的同意,否则其他成员可报复案例——日本加入WTO后对国内幼稚工业的保护确定机械工业为幼稚工业扶植幼稚工业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资金援助利用贷款调整产业结构进口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关税保护思考:中国的幼稚产业有哪些?中国会展业中国软件产业中国数控机床产业中国内资民族直销业中国的幼稚产业--汽车中国金融业五、超保护贸易政策20世纪30年代,垄断削弱了自由竞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大危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等措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英国抛弃了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此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形成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幼稚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的目的变了。从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到更看中垄断能力的加强。3、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从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到进攻性扩张国内外市场。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和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的运用。(二)超保护贸易的特点投资乘数理论公式: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乘
本文标题:第三章 对外贸易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