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五讲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2现代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上的差异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不变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供给角度需求角度VSVSVSVS同质产品同类异质产品VS3世界钢铁工业领先地位的变化(主要指产量的位次变化)引例英国中国韩国日本前苏联美国德国第一节产品生命周期论2009年(2010)世界钢产量12.24(14.1)亿吨;中国大陆钢产量5.68(6.3)亿吨,占世界的46.41%(44.3%)2010日(1.1)美(0.8)俄(0.7)印韩德乌巴意4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80年代到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世界半导体工业领先地位的变化(主要指产量的位次变化)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强。中国21世纪00年代中期始5西欧50年代中期21世纪初21世纪20年代日本韩国中国全球造船业转移趋势欧洲继续萎缩,日本处于守势,韩国处于成熟期后期,中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全球船市韩中日“三足鼎立”6中国电器走向世界在纽约市场,同索尼、菲利浦和三星等品牌同台竞技的有中国的康佳电视机。5年前,中国的电视机还有70%是外国产的,现在中国产的电视机已在国内市场上占有80%的份额。此外,微波炉生产商格兰仕也在大力开发国际市场。目前,中国的微波炉生产商已经控制了70%的国内市场,并占领了25%的欧洲市场。中国电器正在走向世界。1999年美国《洛杉矶时报》)7美国自行车“远足”中国1878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工厂。100多年来,美国一直生产并出口自行车。近年来,随着本国劳动成本的上升,美国逐渐放弃自行车生产。1999年秋,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赫菲公司决定关闭在美国的最后的两家自行车厂,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的6家工厂,台湾的1家工厂以及墨西哥的1家工厂。赫菲远足”中国只不过是其产业转移中的一例。1999年美国《芝加哥论坛报》8一、技术差距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首次提出。该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技术差距理论的国家类型技术创新国&技术模仿国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由于技术掌握滞后,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10生产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让与期时间数量0ABCD消费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出口进口进口出口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1966年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以此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11该理论是解释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创新国美国、模仿国其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三、工业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中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国家类型(三种):国际贸易中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贸易开始其它发达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美国成为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13第二节产业内贸易理论当前国际贸易理论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该理论博采战后国际贸易研究的新成果。产业内贸易的内涵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14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产品(按SITC标准分类时,至少前三位数均相同),如: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日本出口丰田汽车到德国,同时又进口德国的奔驰汽车;瑞士出口劳力士手表到日本,而又从日本进口精工手表;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到英国,又从英国进口汽车零部件;韩国出口计算机中的各种零部件到日本,同时又从日本进口半导体芯片及计算机的其他零部件等。二、产业内贸易的内涵151、巴拉萨指数(某一产业)Ti=∣Xi-Mi∣/∣Xi+Mi∣,当Ti=1,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当Ti=0,该产业达到最大化的产业内贸易;当0≤Ti≤1,且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越发达。三、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衡量一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3、标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一个国家的角度)Ti=1-[Σ∣Xi-Mi∣/Σ∣Xi+Mi∣]2、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某一产业)Ti=1-[∣Xi-Mi∣/∣Xi+Mi∣]16需求偏好相似论四、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相互倾销)17理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B.Linder)AB人均收入商品小汽车计算机电视机自行车O需求偏好相似论1961年《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需求偏好相似论18需求偏好相似论主要内容两国的需求偏好越相似,发生贸易的机会就越大。国内的需求结构决定着一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偏好就越相似;19第三节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解释同类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和工业品的双向贸易(产业内贸易)。保罗·克鲁格曼,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执教,目前为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一、代表人物简介PaulKrugman1953-2008年10月13日,保罗·克鲁格曼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创新精神、最富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理论家”。20论述了金融市场是如何不稳定的,又是如何不值得信任的。因而,面对目前的危机……大胆预言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了解和洞察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生产率、浮动汇率以及波动起伏的股票市场中的种种谜团……21既重视传统的理论,同时又包含了许多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各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实践。22从国际贸易的产生、历史的作用、技术与贸易和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模式的决定因素、保护本国市场的作用和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最佳贸易政策等命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23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1985年,与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的赫尔普曼合作书中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其主要观点为: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新贸易理论的正式形成,也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贸易理论开创人的地位。241991年和1995年,《地理和贸易》和《发展、地理和经济理论》。克鲁格曼提出的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分析方法是对传统贸易理论最激烈的背离。《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年)《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模式》(1980年)《产业内专业化和贸易收益》(1981年)《工业化国家间贸易的新理论》(1983年)《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1985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力图使新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间建立关联。25由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企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下降。(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内部规模经济2、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多集中在汽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26C1C2Q1Q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产量Q单位成本CAB27(1)差异产品与价格操纵权现实中,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某种优势获取对市场价格的操纵权。获得垄断或控制权的关键是使产品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最便利途径是生产差异产品。(2)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在一国市场内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与追求差异产品是相互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国际贸易。新贸易理论第一个重要理论,开创了新贸易理论的新阶段28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生产、信息收集、产品销售、辅助性服务等方面的成本就会降低,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生存发展能力。(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外部规模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有利于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共享,在企业本身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生产成本的下降。提高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新贸易理论第二个重要理论,用于分析产业集群29(四)规模经济与相互倾销(不完全竞争)詹母斯•布兰德和保罗•克鲁格曼在其著名的论文《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1983年)中指出,垄断竞争厂商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将增加的产品产量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往国外市场。新贸易理论第三个重要理论,将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推向更高层次303、在不同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1、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即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2、市场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不完全竞争作为贸易的原因之一是与垄断企业或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歧视(倾销)行为联系在一起的。313、国内外市场份额不一,一般国内较大(需求弹性愈小),国外较小(需求弹性愈大),即外国的市场需求弹性大于本国市场。解释:1、工业制成品,差异产品,互补性强,垄断竞争,有一定的定价能力。2、各国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及各种规章限制,国内外市场是分割的,很少有人能将出口的商品再倒卖到国内市场。32PPdPfPMCMRfMRdMCDdDfQQ00本国销售量Qd出口量Qf本国市场国外市场相互倾销模型相互倾销行为所形成的贸易不是由于两家分属不同国家的厂商生产了差异产品,而是因为各自对自身最大限度利润的追求。33第四节国家竞争优势论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亦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Diamond)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国家的繁荣和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不是象传统自由贸易理论那样取决于本国的比较优势状况。34要素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需求性质和需求规模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波特的钻石理论(Ⅰ)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波特的钻石理论(Ⅱ)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政府机遇37波特特别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与激烈的国内竞争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在于国内竞争对企业产生压力,迫使企业改善技术,进行创新,在国内竞争中增强了竞争力的企业,能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从某些产业扩大到整个民族产业,增强一国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38《政策造就了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世界经济导刊,2005.3)巴西飞机制造业——财政激励措施、政府采购、技术转移和技术支持条款、出口信贷。始于20世纪50年代。依托本国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工业基础和拥有200多名航空科技人才的航空技术学院,巴西开始生产本国的飞机。巴西现已奇迹般的成为世界第6大航空工业国。39南非汽车制造业——在20世纪20年代通用和福特决定在南非设立汽车组装厂。目前汽车制造已成为制造业中最大的行业,在全球各国汽车制造业里,南非则居第18名。60年代政府推行的政策是以当地含量要求、高关税壁垒和直接进口控制等为主的进口替代。1995年实行汽车工业发展纲要对南非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1995年后汽车出口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40印度制药业——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对制药业实施扶持政策。除关税保护以外,政府还依靠价格控制、企业外国股权限
本文标题:第五讲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