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解读与学习新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力的指导了工程设计与应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准莫属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不可(以下简称“老标准”)。而在总结这十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后,现今又予以修订,将于今年10月颁布实施的新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标准”)较老标准又作了哪些修订与提高呢,笔者有幸先睹学习,与大家共勉、理解狭隘片面之处,诚望批评指正,以求共同进步,准确贯彻执行。9.0.1第7.0.1条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7.0.1-1的规定。表7.0.1-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类别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间距(mm)380V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10①解读与学习新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续四)李顺(Http://lishun.ib-blog.com)全国电力系统信息管理及其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西北电力设计院顾问李顺总工布线专题◎380V电力电缆2~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80380V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150注: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2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符合表7.0.1-2的规定。表7.0.1-2综合布线缆线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名称最小净距(m)名称最小净距(m)配电箱1电梯机房2变电室2空调机房23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7.0.1-3的规定。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间距应按下式计算:CablingInstallation&Maintenance•2008/05•33布线杂志-第9期.indd332008-6-1415:13:55S≥0.05L(7.0.1)式中S——交叉间距(mm);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表7.0.1-3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其他管线平行净距(mm)垂直交叉净据(mm)避雷引下线1000300保护地线5020给水管15020压缩空气管150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300煤气管30020本条阐述的是合理的避让原则。随着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内的大量设置,特别在各类工业厂房中,各种干扰源会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电缆的传输质量与安全,表24列出了国际无线电干扰委员会(CISPR)及我国目前常用的射频干扰源设备(ISM)供避让参考。表24CISPR推荐设备与我国常见ISM设备一览表序号CISPR推荐设备我国常见ISM设备1塑料缝焊机介质加热设备(如热合机等)2微波加热器微波炉3超声波焊接与洗涤设备超声波焊接与洗涤设备4非金属干燥器计算机与数控设备5木材胶合干燥器电子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等)塑料预热器超声波探测仪器7微波烹饪设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高频熔炼炉等)8医用射频设备射频溅射设备、医用射频设备9超声波医疗器械超声波医疗器械(如超声波诊断仪等)10电灼器械、透热疗设备透热疗设备(如超短波理疗机等)11电火花设备电火花设备12射频引弧弧焊机射频引弧弧焊机13火花透热疗法设备高频手术刀14摄谱仪摄谱仪用等离子电源15塑料表面腐蚀设备高频电火花真空检漏仪9.0.2第7.0.2条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2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本条第1和第2款阐述了在设计和选用缆线和配线设备时,应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状况进行考虑。当建筑物在建或已建但尚未投入使用时,为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选型,应测定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对系统与其他干扰源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进行摸底,根据取得的数据和资料,用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衡量,选择合适的器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干扰场强3V/m的规定详见3.5.1条解读。3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光纤布线具有最佳的防电磁干扰性能,既能防电磁泄漏,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在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是比较理想的防电磁干扰布线系统。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设计原则,在满足电气防护各项指标的前提下,现阶段应首选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进行布线,待光缆、光电转换器件和设备的价格与电缆及其器件的价格可比拟时,应选用光纤布线。9.0.3第7.0.3条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目的在于使得设备和装置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以避免产生电位差。根据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建议至少设置以下几块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等电位接地带。1)保护接地(设备机壳接地e)—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对地电压降到安全值以下的接地。2)计算机直流工作接地(逻辑接地o)—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各台计算机工作时的零电位在同一水平,以地电位作参照点的接地3)交流工作接地(包括交流供电中性线接地和直流供电接地N)—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而采取的接地。该接地一般在供电系统完成。各种接地可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构成联合接地体,但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保护接地、计算机直流工作接地必须分楼层或机房采用独立的引接方式连接至联合接地体的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总而言之信息系统的接地需遵循以下原则,即严格区分不同的接地内容,各自构成相应的等电位◎布线专题•2008/05•CablingInstallation&Maintenance34布线杂志-第9期.indd342008-6-1415:13:55布线专题◎接地端子板或等电位接地带,而后再独立连接至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以此尽可能的防止电位差的产生。9.0.4第7.0.4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如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如布线系统的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根据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系统当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当采用单独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不推荐采用在一个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方式,因为任何由于大地导电率引起的接地电阻变化,都可能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对布线系统产生危害。9.0.5第7.0.5条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规定,楼层配线柜的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mm2。规定1mm2既考虑了缆线的机械强度,又完全能满足电气连续性的要求。接地导线截面积也可参考表25确定。表25CISPR推荐设备与我国常见ISM设备一览表名称楼层配线设备至大楼总接地体的距离(m)30100信息点数量(个)75>75,450选用绝缘铜导线的截面(mm2)~11~50在电力行业通常接接地线的截面积铜质不小于120mm2~10mm2,一是出于安全考虑,加大机械强度,减少无意中的人为损坏;二是连接至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距离一般较长,加大截面可以降低本身的直流电阻以减少因接地线电阻值较大而可能引发的地电位差。9.0.6第7.0.6条缆线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对于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线设备(FD、BD、CD)的安装机柜(机架)内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玉屏蔽模块的屏蔽罩相连通,机柜(机架)接地端子则经过接地导体连至大楼等电位接地体。为了保证全程屏蔽效果,终端设备的屏蔽金属罩可通过相应的方式与TN-S系统的PE线接地,但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计范围。9.0.7第7.0.7条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本条强调了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要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金属线槽一般设有连接端子,不易忘却,钢管就不一样了,需采用焊接或抱箍等形式,易遗漏。二是为了保证可靠的接地连接,规定至少应有两点接地。9.0.8第7.0.8条当缆线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口处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为防止将外部的高电位进入建筑物内的信息系统,本条规定了凡需进入大楼的缆线,其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必须在进入大楼前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该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是专意为“保护接地”设置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9.0.9第7.0.9条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要求。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此作了如下规定:1)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击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2)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表2-1、2-2的规定。表2-1信号线路(有线)浪涌保护器参数参数名称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标称导通电压≥1.2Un≥1.2Un≥1.2Un测试波形(1.2/50µs、8/20µs)混合波(1.2/50µs、8/20µs)混合波(1.2/50µs、8/20µs)混合波标称放电电流(kA)≥1≥0.5≥3注:Un—最大工作电压表2-2信号线路、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性能参数1安全头等大事第8章“防火”与老标准所不同的是,在老标准中防火仅仅是第11章名称插入损耗(dB)电压驻波比响应时间(ns)平均功率(W)特性阻抗(Ω)传输速率(bps)工作频率(MHz)接口形式数值≤0.50≤1.3≤10≥1.5倍系统平均功率应满足系统要求应满足系统要求应满足系统要求应满足系统要求CablingInstallation&Maintenance•2008/05•35布线杂志-第9期.indd352008-6-1415:13:56“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中的一条,而新标准不仅是补充了内容且独立成章,可见防火的重要性。10.0.1第8.0.1条根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选用和布放及安装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关于综合布线防火的要求,首先强调应与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相适应,布线系统的防火等级低了,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可能会出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尴尬局面,更谈不上为大楼的后续服务了。而防火等级高了,无疑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因此在老标准中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原因,对于阻燃电缆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仅是要求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阻燃缆线和
本文标题:解读与学习新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