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1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说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第三节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利益学说第四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End2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说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End3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1)(一)绝对利益说的概念: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End4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3、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4、劳动力或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5、机会成本不变;6、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但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自由移动;7、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End5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End6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End国际分工前国际分工后X产品Y产品X产品Y产品A国B国世界劳动产量劳动产量劳动产量劳动产量1121330021110033323233337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仍然为两个国家A和B,两个产品X和Y。说明:图3-1中,X1、X2、Y1、Y2均为全部资源生产X、Y产品时的情况。A国的绝对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B国则为生产Y产品。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为X1Y1,B国为X2Y2,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产品,B国只生产Y产品,A国出口X产品,按照世界价格线,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两国均收益,世界的福利因此得到提高。End8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9四、对绝对利益说的评价(1)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End10对绝对利益说的评价(2)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End11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数学说明三、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四、对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评价五、贸易利益的分解End12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1)1、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假设条件比较利益说实际是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来的,李嘉图发展了该学说,并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进行了阐述。学说主要是为了解决斯密绝对利益说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并在理论上进一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障碍。该学说的假设条件如下:End13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2)(1)学说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即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即由A、B两个国家,X、Y两种产品;(2)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End14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3)(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在此假设条件下,李嘉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End152、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End16二、比较利益说的数学说明采用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即假设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很明显,B国劳动生产率在X和Y上均高于A国。全世界全部产出为4单位,每一国家消费X、Y产品各一单位。世界是全部劳动支出为13单位,即A国为10单位,B国为3单位。进行分工后,由于A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因而集中生产Y而放弃任何X产品的生产,B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X,因而集中生产X而放弃Y产品生产,按照分工前生产率,End17比较利益说的数学说明End国际分工前国际分工后X产品Y产品X产品Y产品劳动产量劳动产量劳动产量劳动产量A国B国世界11213300614100102.5726233102.518三、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1)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样的资源,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B国的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原国内交换比率分别为Ta、Tb(A、B点的切点)。分工前,国内生产组合、消费组合点为A、B,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A国表现为从A点上移到A1点,放弃部分X产品的生产而增加Y产品的生产,B国表现为从B点下移到B1点,放弃部分Y产品的生产而增加X产品的生产,在A1、B1点上,两国的国内均衡价格(也就是国际价格)是相等的。按照1比1交换比率进行国际贸易(与两国国内交换线相等),A国分工后生产组合点为A1,即生产GA1=OH的X产品和HA1=OG的Y产品,用CE1的Y产品换A1E1的X产品,共消费CK的Y产品和E1G(GA1+A1E1)的X产品,消费点为C。End19比较利益说的图形OXYGAA1CE1进口TaX0H(A国)K出口YXOB1JX0E2BDLIB国出口进口ⅠⅡⅡ′Ⅰ′Tb20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2)B国分工后的生产组合点为B1点,生产IB1的X产品和JB1的Y产品,用DE2的X产品换B1E2的Y产品,共消费LD的X产品和B1J+B1E2的Y产品,消费点在D点。A国在X产品的消费中,A1G为本国生产,A1E1为进口;B国的Y产品消费中,OI为本国生产,B1E2为进口,在1比1的交换线下,由CE1=DE2,同时A1E1=DE2,CE1=B1E2。可以看出,无差异曲线都有提高,即Ⅱ高于Ⅰ,Ⅱ1高于Ⅰ1,表示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End21四、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1)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1)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4)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End22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2)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2)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3)比较利益说隐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于为相对落后国家接受。End23五、贸易利益的分解比较利益可以分解为得自贸易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前者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交易。得自分工的利益,主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End24贸易利益的分解(图形)EndYA′ADCAEA(a)PWYOOBB′PWCBEBXX(b)25贸易利益的分解(说明)关于贸易利益的判断,我们知道,可以通过一种直观方法,即根据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断。在图中,无论A国还是B国,贸易后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国的福利水平。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判定贸易利益的存在。这里以A国为例进行说明。在A国,生产一个单位Y的劳动投入量为1/Ay。开放后,放弃一个单位Y的生产,能产出X的数量为(1/aY)x。然后用放弃一个单位的Y所生产出的X去与B国交换Y,所得到的Y商品为(ax/aY)PW。由于PW≥PA,所以:(aX/aY)PW≥(ax/aY)PA=1这意味着用放弃一个单位Y生产的劳动去生产X,再与他国交换Y,可获得多于一个单位的Y。这表明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要比自己两种产品都生产更合算。因此,国际贸易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各国福利水平。End26第三节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利益一、机会成本递增二、机会成本递增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三、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利益说End27一、机会成本递增(1)从理论上看,机会成本的变化至少有三种情况:即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和机会戏本不变。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均假定机会成本不变。我们已经对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原因和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当一个部门放弃一定量某种产品的生产时,其基本前提是,增加产品生产的部门所带来的收入可以弥补放弃另一部门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End28机会成本递增(2)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它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这种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当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时,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一定的资源。这种产品产量增加的越多,越是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出更多的资源,适合所放弃的部门产品生产的要素释放的越多,就意味着增加一单位产品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越大,即机会成本越大。End29二、机会成本递增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点的连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向原点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衡量两种产品生产相互转换时,被称为边际转换曲线。它时经济资源由投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转向投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的转换轨迹。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为边际转换率,即表明在该点上增加一种产品产量1个单位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单位量之比率。这一比率从成本的角度看,就是增加生产的那种产品的机会成本。End30三、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利益说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结论: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国
本文标题: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