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一章中国对外贸易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回顾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汇率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回顾并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轨迹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并在以上分析基本上,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此外,本章还通过对中国的以对外贸易体制及汇率制度的变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研究来寻求及对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变迁的影响。中国经济【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回顾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本节,回顾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并在此基本上,概括了这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本节提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中国贯彻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为了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经济发展上实施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赶超”战略,并推行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在对外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基本上推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对外贸易上,推行的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总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不能运用关税、汇率、及配额等国际通用的政策手段,而只能根据指令性计划安排进出口。价格因素从来都不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考虑因素。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价格信号被极度扭曲。这一时期,中国推行了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战略,对外贸易仅仅是作为工业政策的补充,中国的外贸政策是在有限的外汇和出口条件下发展进口,为了不断获取进口的外汇来源而组织进行出口。建国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同帝国主义开展反禁运斗争,积极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所需的重要物资和原材料。因而,这个时期,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低,一直徘徊在4%—4.6%之间(表10-1-1)。,“一五”期间,出口年平均增长14.2%,外贸出口依存度上升到5%以上。尤其是“一五”完成后,我国已有了自己的具有加工能力的工业部门,因而,在外贸领域也打破了由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一定程度开始了的加工品的出口,但由于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见效快、国际市场扩张、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对于外贸扩大而滞后,因而,在这个时期,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依然不断上升(图10-1-2)。(一)建国后及“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1953-1957)由于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再加上,从1958年开始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外经贸部门不切实际的“大进大出”,超越国力,导致外贸出口的较大幅度下降,1960年外贸出口依存度下降到4.34%,倒退到1954年的水平。这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一直起起落落,进出口额变化不大,直到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进出口额达到36.95亿美元,但整个60年代,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低于1950年代的水平,徘徊在2.5%—4%之间。(二)“二五”期间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期间(1958-1965)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0~1970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率降到了1.3%的低水平,到1970年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由1960年的4.3%降低到2.5%。6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步转向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比重从1957年的17.9%上升到1965年的52.8%。因而,我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停滞,1969年进出口额只有40.29亿美元。1970年以后,由周思来、邓小平同志先后主持党中央工作,整个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对外贸易颇有上升。1975年进出口总额达147.5亿美元,创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1976年由于“四人帮”加紧从各方面进行破坏,致使进出口额下降到134.3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65.78亿美元,出口额68.55亿美元)。(图10-1-1)(三)“三五”和“四五”的十年动乱期间(1966-1977)(一)总体特征对外贸易的增长只是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定一的贡献,但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近三十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年平均不足53亿美元,1977年我国的贸易额也仅有148亿美元,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由1953年的1.23%下降到1978年的0.75%,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位次由第17位降至第32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二)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1.以初级产品为主(图10-1-1)。2.资源密集型特征明显(表l0-2-1和图10-1-3)。3.工业优势未能转化为出口优势(图10-1-4)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回顾与现状特征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与现状本节回顾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与现状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国经济【本节提要:】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改革,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带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出要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一重大的战略方针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外贸易的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进出口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中国不仅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而且对中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使中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51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总为4383.7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128.4亿美元,比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55.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总为167.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87.4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4.0、26.2及22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27位,到2003年上升到第4位,外贸依存度也由1978年的9.8%(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6%和5.2%)上升到了2003年的60.4%,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1.1%和29.3%。因而,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贸易成长阶段外贸在管理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中央和省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2.6%,外贸依存度从10%逐步上升到20%以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对外贸易稳步发展阶段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使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进出口贸易总额1999年比1980年增长8.5倍。外贸依存度也持续上升达到30%以上。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对外贸易加速增长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12.1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35.6%,四年的年均增速高达23.9%。而且,四年的外贸依存度均在40%以上。一国对外贸易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两个总体性指标:一是,从量方面反映的外贸依存度;二是,从质方面衡量的对外贸易结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与现状1、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发展速度快,并保持基本平衡状态(图10-2-1和图10-2-2)1978年至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由206.4亿美元猛增至8512亿美元,规模扩大了24倍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而经济普遍不景气外,各年份均实现了正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仅为5—6%,我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规模与速度(1)出口贸易额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图10-2-3)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355亿元,出口额为167.6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的9.80%和4.62%,此后,出口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直至2003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已达到了60.38%和31.09%(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中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和位次(表10-2-1)1978年,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97.45亿美元,同期的世界出口总额为12988亿美元,我国仅占0.75%,居第32位。实行对外开放以后,出口总额迅速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同期世界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份额逐步增加,排名位次不断上升。2003年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法国,成为了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上升至全球第4位,其中,中国的商品进口额达4128亿美元,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进口国。200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445亿美元,进口538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名2002年从原来的第10位上升到第9位,进口仍列第8位。(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规模与速度(3)(1)在过去的25年内我国外贸绝对值稳步增长,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进出口保持平衡;(2)贸易增长速度保持平稳。中国经济结论1、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图10-2-4和表10-2-2)(1)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迅速超过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出口商品总体结构在低层次上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工业制成品比重已高于发展中国家(地区)。(2)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3)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和多样化取得重大进展,但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1)1、2、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图10-2-5和表10-2-2)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初级产品为辅,但其间也有一些起伏波动。(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2)1、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发展阶段图10-2-6、图10-2-7和图10-2-8(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来料加工为主,首先在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开展,是中国吸收外资的最早形式,一经出现就获得了迅速发展。(2)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东亚产业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开始向外转移。(3)90年代初期以后,加工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已占外贸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且欧美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其跨国公司也将一些成熟的中间产品的制造转向我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层次有所提高。(三)加工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2、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1)加工贸易的国内地区分布和海外伙伴均比较集中(图10-2-9)(2)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图10-2-11)(3)机电产品是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但从要素密集状况来看,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4)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了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三)加工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1、经营多层次、多元化,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图10-2-12和图10-2-18)2、外商投资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图10-2-19)3、民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四)外贸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外贸对中国国内经济总量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外贸对中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本节分别从总量与结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及进出品商品的结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的总量增长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的推动作用。中国经济【本节提要:】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统计分析进口与出口贸易对中
本文标题:第7章中国对外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