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网络贸易与实务第一章
网络贸易理论与实务赵新星TEL:15933498709第一章贸易基本理论与实务学习目标•1.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2.了解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3.认识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等国际贸易措施。•4.了解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差异,认识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5.了解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权利与义务。•6.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实务。•7.了解流通和国内贸易,熟悉批发业相关知识。案例思考•案例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那么关于对外贸易我们又需要知道些什么呢?国际贸易有哪些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有哪些规则?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本章的内容中找到。本章内容•1.1国际贸易理论•1.2国际服务贸易•1.3国际贸易措施与政策•1.4国际贸易实务•1.5流通与国内贸易•1.6实践训练1.1国际贸易理论•1.1.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及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与国际贸易相近的概念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国与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有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2.国际贸易的分类•(1)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①出口贸易②进口贸易③转口贸易④过境贸易•(2)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①有形商品贸易②无形商品贸易•(3)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划分①双边贸易②多边贸易•3.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1)贸易额和贸易量•对外贸易额也称为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值与出口值相比较的差额。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叫出超,也叫贸易顺差;如果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则叫入超,也叫贸易逆差;如果进出口值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3)贸易条件•对外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多,称为贸易条件好转;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少,称为贸易条件恶化。•(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对,代表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1.重商主义学说•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1.1.2国际贸易基本理论•2.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绝对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这种优势的基础上的。•②主张自由贸易。•(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按照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3.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F.List,1789-1846)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早年倡导自由主义,后来转为贸易保护主义。•李斯特认为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说”的观点存在错误,因为按比较成本原理购买国外的廉价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利可图,但实际上却影响了本国该产业的发展,从而会长期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步。而如果放弃这种短期利益,对这种幼稚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虽然一开始该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不但本国的产业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且生产力提高后,商品的价格也会下跌,甚至会低于外国的进口价格。在李斯特的影响下,通过保护政策的扶植,德国经济在短期内有了迅速的发展。•1.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超保护贸易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2)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相继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改变为奉行保护政策,强化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凯恩斯赞同超保护贸易政策。凯恩斯主义的结论是,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大失业。1.1.3近代国际贸易理论•2.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俄理论的要点可以概括为:•(1)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2)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商品。•(3)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商品价格趋于均等,而且要素价格也趋于均等。•3.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基于这种认识,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方法对赫-俄理论进行检验。他发现美国出口的是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结果显然与赫-俄理论的推断相矛盾。这便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需求偏好差异说(2)人力资本说(3)贸易保护说•(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①产品创新阶段②产品成熟阶段③产品标准化阶段•(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需求偏好相似学说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来的。林的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1.1.4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1.2国际服务贸易•1.2.1国际服务贸易概述•传统上人们将贸易看作一种物品转移活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部门的产出是关键性的投入性要素之一。•1.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国际服务贸易指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形式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提供服务的贸易•2.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1)按是否与有形商品贸易有关联为标准,可分为追加服务贸易和核心服务贸易。①追加服务贸易是指随附实体商品出口而提供的补充服务。②核心服务贸易是指与商品的生产和交易无关的,消费者单独购买,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务。•(2)按服务贸易中是否包含生产要素,可分为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1)服务产品进出口的非海关控制性•(2)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更具有刚性和隐蔽性•(3)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4)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保护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迅速增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贸易额的绝对数来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快,规模日益扩大。•第二,从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看,除少数年份外,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般都超过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第三,从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别特点来看,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远远超过了其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地位。•第四,从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发展来看,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发达国家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服务化后,国际服务贸易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1.2.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也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特点是:•(1)起步晚,增速快,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服务技术层次低,出口结构不合理。•(3)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创新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潜力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多差距和不足,例如服务贸易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宏观管理结构、部门协调机制、政策环境、法律体系、统计制度等均亟待建立健全。1.2.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1.3国际贸易措施与政策•1.3.1关税•1.关税概述•(1)关税的含义•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2)关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关税是税收的一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关税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增加政府收入。②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③调节进出口贸易。•2.关税的种类•(1)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①财政关税②保护关税③调节关税•(2)按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的不同①进口税②出口税③过境税•(3)根据特殊目的或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的分类①进口附加税②差价税③特惠税④普惠制•1.3.2非关税壁垒•1.非关税壁垒概述•(1)非关税壁垒的含义•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GATT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关税总水平大幅下降,关税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弱。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兴起和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寻求其他的贸易保护措施,所以非关税壁垒的运用越来越广泛。•(2)非关税壁垒的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有效性、合理性③隐蔽性和歧视性•2.非关税壁垒的种类•(1)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进口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准予进口。进口配额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方式。•(2)进口许可证制•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3)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①最低限价制•最低限价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商品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②禁止进口•禁止进口是进口限制的极端措施。当一些国家认为实行进口数量限制已不能走出经济与贸易困境时,便直接颁布法令公开禁止某些商品的进口。•(4)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往往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作用。•(5)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从而达到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目的。•1.3.3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1.鼓励出口的措施•(1)出口信贷•(2)出口补贴•(3)商品倾销•(4)外汇倾销•2.出口管制政策•(1)出口管制的目的•①政治与军事目的②出口管制的经济目的•(2)出口管制的对象•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战略物资及先进技术,如军事装备、高技术产品•其二,国内紧缺物资。•其三,珍贵历史文物、艺术品及黄金、白银等特殊商品•其四,“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其五,出口国或组织垄断的商品。•1.3.4GATT与WTO•1.GATT•2.W
本文标题:网络贸易与实务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