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17课1《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常熟何市中心小学端木爱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4.引导体会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蒙。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感受歌谣魅力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读着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相机板书:歌谣)3.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自由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4.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教师抓住以下要点相机点拨:《亮堂堂》体会到愉快的劳动场面及快乐温馨的农村生活。《凤凰》体会到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主要内容)这两段歌谣分别描绘了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都与月亮有关,都很美。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这两段歌谣从形式结构上看,像我们学过的古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充满诗情。《小红孩》体会到小红孩的可爱,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孩子的农村生活情景。《小老鼠》刻画出了一只调皮的老鼠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趣又好玩,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毛娃》把毛娃的日常生活中的哭、笑、醒、睡等日常最熟悉、最常见的表现写出来了,富有亲切感,使一个天真、可爱的毛娃形象跃然纸上。(主要内容)勤劳的小红孩、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爱。(语言特点)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幽默风趣。5.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17课26.出示文中民歌民谣的特点。出示:明快、流畅、含蓄、风趣。齐读。(师述:这些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二、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1.刚才是我们同学自己读歌谣、谈感受,那么,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师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读第一句时相机板书:美妙2.(课件播放歌谣)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4.出示文中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1)指名读。(2)读着这句话,你们能想象,当时“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3)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读这句话。)(4)抓“芳香”谈感受。从这“芳香”,你感受到了什么?品出了什么?(5)这“芳香”一词用得太妙了!让我们品出了母亲声音的甜美、轻柔;品出了母亲的歌声使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小结: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有这芳香的音韵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5.我们知道,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谣呢?请大家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默读。(2)学生交流,师随机引导。●歌谣就是这样由外婆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孩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看来啊,母亲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会的,。●(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联系上下文理解二个长的不同意思,第一个长是“生长”的意思,第二个长是“孕育、创造、流传”的意思。)教师提升: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那儿虽然土地贫瘠,但人们勤劳、智慧,创作、流传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像滔滔不息的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母亲用这些歌谣——引读(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你能抓住关键词说说这句话中的意思吗?指导读: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句话。(评价:A、读出了一个智慧的母亲;B、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17课3一个懂得感情的母亲;C、一个无私的母亲;D、通过你的朗读,母亲的形象我们的心中高大起来。)★6.教师深情叙述: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其实呀,她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给我爱的启蒙,诗的启蒙,这一切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看来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除了用歌谣,天资聪颖的母亲还用什么方式启迪“我”的童心呢?板书:神话、谜语。默读文章后面的部分。想想“我”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蒙。7.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8.过渡:母亲就是用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迪着我混沌的童心。引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1)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1、母亲在月光下的美丽圣洁;2、母亲在我心中的伟大;3、母亲传递着对我的爱,我也爱着自己的母亲。)(2)指导朗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小结:童年的夏夜,有这样的母亲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9.读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10.师小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11、读到这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明明是母亲的启蒙,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你觉得,母亲与月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A、月光是柔和的,母亲也是很温柔的。B、月有光。我喜欢看月夜,看月色不分贫富贵贱,分摊给每家每户,照亮了大地。母爱也有光。母亲在清苦的日子里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童谣,让我知道了面对艰难困苦,也要充满热情地生活,永远有追求。母爱有光,母亲为“我”点了一盏心灯,照亮了“我”以后道路。C、月光无声。母爱也无声。还有她自己,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就如唐诗中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2、看来啊,母爱与月光有太多相似处了,这真是——板书:母爱如月13、怪不得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月光,你能否一下子把它找出来,交流出示: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17课4……14、看来,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将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板书:情景交融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15、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离不开月光启蒙。他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中结尾这样写到(点击出示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1)学生自由读。(2)这段充满诗意的语言,老师把它改成了诗歌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满情感激之情来朗读。(配乐引读。)三、表达感激、怀念之情1.教师深情叙述:同学们,40年后,孙友田赶回老家去看望母亲时,(出示母亲画像,补充原文片段)出示: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2.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些什么呢?出示: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起;想起;想起……3.学生练笔,交流,评价。4.总结:是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就会想起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想起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后来他写下了《母爱三部曲》,我们今天所学的《月光启蒙》就是选自其中的一篇,你们课后可以上网找来读一读,并且搜集几首家乡的民歌民谣,相信它们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不少的启迪。板书:月光启蒙歌谣情景交融美妙神话……谜语母爱如月
本文标题: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8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