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中华汉语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古代汉语课的性质:(1)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2)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2)古白话。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2)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词有音和义两部分。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所以,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有古音学知识。而作为对语音史的研究,本身也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方面:汉字一章涉及意义问题,词汇一章也涉及意义问题,因为在古汉语中,字与词既有区别而又关系密切。一个字(词)有多个意义,用词义引申的理论来掌握它,这与汉字一章的“本义”、“引申义”有关。古汉语的词不是独立存在和变化的,它的使用也常有并列、同义换用的情况,要理解掌握一个词,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关系、同源词关系得到更深入的理解。语法部分:解决了字词(实词)的问题,还有组词成句的规则问题。实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改变词性,是词类活用。把字词一个个串起来的是句子,组词成句的法则就是句法。在实词间起辅助、加强表达作用的是虚词。句法和词法合起来就是语法的内容。这些都是必要掌握的。古书注解部分:古汉语的语言,储存在一种特别的载体即经典文献中。历代对经典文献的注释、整理工作很多,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古汉语。反过不定期,读古汉语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利用古代文献。所以,文献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掌握。中华汉语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以上就构成了本材的通论的各个部分。这也反映了通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牢固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综合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将通论的学习和文选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附录:古汉语课内容和知识点•文选:主要为1.先秦:《左传》、《战国策》、《礼记》以及诸子,等2.汉代:《史记》、《汉书》、《文选》等3.唐宋:韩、柳、欧、苏散文以及部分诗歌,如《诗经》、《楚辞》以今人注为主,古人注为辅。本科生要实现从读今注向读古注的过渡,进行一定量的古注阅读训练。(二)通论:1.文字(1)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楷书)(2)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因形求义(4)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2.词汇(1)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3)同源词——因声求义3.音韵(1)等韵学——古代的语音学(2)中古音——《切韵》的声、韵、调系统;反切(3)上古音——声母研究及其结论;韵部研究及其结论(4)上古字音的判定目的——判定同源;确定通假;了解用韵和声律;了解复音词的构成标准和方法——声符、古注、声训;工具书4.词法与句法(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数词用作动词中华汉语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2)短语问题名词作状语(名+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vi+名)特殊动宾关系(施动、与动、因动……)动宾语序:A疑问代词作宾语;B否定句中的宾语;C被强调的宾语(用是、之复指)双宾语主谓之间加“之”(或“其”)(3)句子判断句(无判断词“是”)被动句无标记有标记:“见(……于)”、“为(……所)”、“被(……所)”5.虚词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6.古书阅读(1)古注A.作用:古汉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培养起直接阅读带古注(不带古注)的文献的能力。B.发展: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C.类型:传注;章句;义疏;集解D.内容、体例、术语(2)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略)(3)阅读古书(包括研究)所需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经籍纂诂》、《经传释词》等。初学实词方面可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虚词可用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杨树达《词诠》等。第一章汉字教学目标: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掌握因形求义的基本方法;熟悉假借字、分化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教学重点:汉字构造类型的判断;因形求义方法的运用;几种用字方法的识别。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2教学内容:第3—4学时导入“汉字”这一章,有四部分内容,分为四节:(一)形体演变;(二)六书;(三)因形求义;(四)古书用字。其中,对于本科生来说,核心部分是因形求义(最重要的是实践)。因为,我们学习的古汉语,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寓义于形是其本质特征。古汉语的词的本义,很多是可以通过对汉字的最初构形的分析理解来掌握的;掌握了本义,也可以进一步掌握从本义出发的引申义。从而把一个词的几个义项系连起来。如:“自”字,古文字象鼻形,本义是鼻子。《说文》:“自,鼻也。”“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心之忧。”“臭,味也。从自,从犬。”中华汉语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鼻子”有开始、本源之义,如“鼻祖”,《方言》卷十三:“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所以“自”有开始、本源义,如《韩非子·心度》:“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后代有“渊源有自”一语。)由本始义又引申出由来、由头、缘由义,如《礼记·中庸》:“知风之自。”注:“自,谓所从来也。”后来又语法化,产生多种意思和词性:1.本来之义,如《论衡·问孔》:“人之生死自有长短。”(副词)2.自然、当然之义,如《史记·田单列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副词)3.从之义,如《左传·成公二年》:“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词)因形求义,必须根据最早的字形。这是是因为,汉字的形体是不断演变的,后代的字形(今文字)不能反映最初文字的构形意图。如“自”字的隶书形体已经看不出鼻子的象形。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古文字构形的道理。上古文字形体的认识,即它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形,代表语言中的哪个词,其中有很多道理。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它的造字道理,才能认识。造字的道理,古人总结了“六书”,也叫造字的原则。比如,“自”是象形,“从”、“及”是会意,“本”、“末”是指事。如果没有学习古人造字的道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上古汉字。所以要学习“六书”。写在古书中的字,与写在字典中的字,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即,认识了字典中的字,并不等于就一定知道古书中写的这个字是表示什么词,是什么意思,因为古书用字和古人造字是分别进行的,处于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人。其中有用本字的,有用通假字的。比如,“庄公寤生”,照着“寤”的本义讲,就成了“寤寐而生”。这就要学习通假的知识。古代字少,后代字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文字的分化造成的,知道文字的分化,可以了解很大一部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学习古书用字的有关知识。(二)通论:1.文字(1)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楷书)(2)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因形求义(4)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2.词汇(1)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3)同源词——因声求义3.音韵(1)等韵学——古代的语音学(2)中古音——《切韵》的声、韵、调系统;反切(3)上古音——声母研究及其结论;韵部研究及其结论(4)上古字音的判定目的——判定同源;确定通假;了解用韵和声律;了解复音词的构成标准和方法——声符、古注、声训;工具书4.词法与句法(1)词类活用中华汉语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数词用作动词(2)短语问题名词作状语(名+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vi+名)特殊动宾关系(施动、与动、因动……)动宾语序:A疑问代词作宾语;B否定句中的宾语;C被强调的宾语(用是、之复指)双宾语主谓之间加“之”(或“其”)(3)句子判断句(无判断词“是”)被动句无标记有标记:“见(……于)”、“为(……所)”、“被(……所)”5.虚词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6.古书阅读(1)古注A.作用:古汉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培养起直接阅读带古注(不带古注)的文献的能力。B.发展: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C.类型:传注;章句;义疏;集解D.内容、体例、术语(2)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略)(3)阅读古书(包括研究)所需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经籍纂诂》、《经传释词》等。初学实词方面可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虚词可用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杨树达《词诠》等。第二章词汇教学目标: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意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的情况;认识古代汉语多义词的特点,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
本文标题: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