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年,()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代替了(),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设置(),制定历法()。2、都城遗址;()遗址;5、灭亡:()统治残暴,约公元前()年被商汤所亡。(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2、盘庚迁殷:商王()迁都至殷,统治稳定。3、灭亡:商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伐纣,双方在()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①周王根据()远近和()大小,将()和()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的权力,建立();②诸侯具有较大的(),但需要向()进纳贡物,并服从()调兵。()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扩大了()。(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分为:()→()→()→()(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年,()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四)东周建立: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总结讨论:(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者得天下,()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铜器青铜时代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1)()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遗址出现铜镜。(2)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及()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代表:①()(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②()(造型奇特);③利簋[guǐ]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2)铸造技术:()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和牛、羊等()上的文字。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农牧业、()、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周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前221年洛邑周平王2()、()、天文历法等4.发现意义:(1)()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特点:使用()、()、()、()、()等造字方法。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2)战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后期,()和()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市场、()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二、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2、表现:(1)()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2)()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在财政上陷入困境。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的地位。三、诸侯争霸1、背景:①由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②()的矛盾也有所发展。2、经过:()、()、()、()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和()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3、影响(结果):(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在()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七国形成:(1)三家分晋: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2)著名战役:()之战、()之战、()之战(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战国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前770——476年()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前475——前221年()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3★★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兼并(统一全国)战争特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军队数量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称霸方式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二、商鞅变法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时间、人物: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3)统一()。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5、作用:使()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2、构成:都江堰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第8课百家争鸣一、老子与孔子:1、老子:(()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①人们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③政治上主张()。2、孔子:(()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记述了孔子言论)(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②政治上主张以()治国;③主张实行()政。(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②教学:注重()教育和()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二、百家争鸣:1、背景:()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史称()。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⑴墨家:创始人是(),主张:“(、)”;提倡()。⑵儒家:代表人是(),主张:实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⑶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⑷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⑸法家:代表人是(),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注意: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2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