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诗歌阅读翻译、答案及解析(高考真题)
•2016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十口同离仳(pi3夫妻分离),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就使人平添许多愁绪,想来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是断碑残垣,那立在殿前的铜驼,还在昭示着亡国的悲哀。料想着金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派人去打听消息,得来的都是一些谣言,对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伤感凄凉的旧京女还保留着宣和时期的发式。•【答案】•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2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翻译•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无用之费,因而足以加倍。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答案】•23.去无用之费•24.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解析】•23.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4.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客喜而笑,___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昨夜雨疏风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5.【答案】(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2016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内宴奉诏作》翻译•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答案】•8.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2016全国高考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6天津•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翻译•韵译:•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答案】•(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实之情。•(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2016山东•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注释译文注释①鏖战:激战。②缴缠:纠缠。③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译文•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答案】小令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朔风吹老梅花片”,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心情无比畅快豪爽。•14.(1)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2)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2016上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译文•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d•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d•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2016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译文•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8.
本文标题:诗歌阅读翻译、答案及解析(高考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2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