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知识点完全总结(PDF版)
1化学必修1专题知识点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按组成分类: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氧化物酸盐碱…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2)按化学性质分类: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2,CO2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二、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下列条件之一: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属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2注意: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任何一种。CH4+2O2点燃CO2+2H2O3CO+Fe2O3高温2Fe+3CO2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Cu+O22CuO(6)碱性氧化物+水→碱CaO+H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7)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CaCO3↓+2NaOH(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S+O2SO2(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SO3+H2O=H2SO4(10)酸+盐→新酸+新盐CaCO3+2HCl=CaCl2+H2O+CO2↑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1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Zn+CuSO4=ZnSO4+Cu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12)金属+酸→盐+氢气Zn+H2SO4=ZnSO4+H2↑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1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uO+2HCl=CuCl2+H2O(1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CaCO3↓+H2O(15)同(7)(16)同(10)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3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e.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性反映的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还原性反映的是失电子能力的强弱。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4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5)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O2+4HCl(浓)=△=MnCl2+Cl2↑+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MnO2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3Cl2=2FeCl3,Fe+S=FeS可得氧化性Cl2S4、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性物质、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5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是澄清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做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标↓)。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NH3(标↑)+H2O,否则一般写NH3.H2O。固体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主要化学计量数的化简和离子的删除。(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OH-和,HCO3-等。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S2-、I-,Fe2+与NO3-(H+)等6)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三、物质的量1、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4)数学表达式:2、摩尔质量(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在数6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Mm3、物质的聚集状态(1)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微粒的排列比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形状,但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且易被压缩(2)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1)固、液体影响体积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即种类);2)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而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任何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因此含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4、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表达式:Vm=V/n,单位:L·mol-1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计算:Mm/n=Vm×ρmM×n=(V×M)/Vmnm/M=V/Vm补充: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则V相同。(2)推论:①T、p相同21NN=21VV=21nn②5、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7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液注意点: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②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①检验是否漏水.②配制溶液步骤:○1计算.○2称量(或量取).○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1)计算:计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溶质)或体积(液体溶质、浓溶液);(2)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4)转移:待溶液静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选用多少毫升容量瓶);(5)洗涤: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洗涤的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及原配液不能超过所配制溶液的体积);(6)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和刻度相平。把瓶塞盖好,反复摇匀。3)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4)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知识点完全总结(PDF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3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