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摘要: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它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大学课堂上沉默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消除课堂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沉默;分析与对策中图分类号: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5:1009-2560(2010)04-0024-04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疑思问”,他自己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大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很少提问,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大都保持沉默态度。由此形成的课堂沉默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才,而且会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各个方而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广泛覆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使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日益复杂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呈现复杂化。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必须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而入手。(一)社会文化方而的因素在中国文化生活中,而子观念一直是一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在意自己的而子,他们会用理性反复去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很少会考虑这些言行是否是自己真实J清感的表达。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子在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方而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会导致自己而子丢失时,或者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自信时,他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沉默,用沉默来消极地保全而子。其次,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各种纷繁复杂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滋生浮躁的心理,有的听课、看书容易走神。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学生普遍是网络的爱好者,从网络上获得的新鲜的、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在脑中留下一些影像和杂念。这些影像和杂念会时常在脑中涌现,有时就会干扰听课和学习,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造成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印象不深刻,“不知老师所云”缺乏对老师所抛出问题的认知,当然无从回答。(二)教育制度方而的因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以应试为目的。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主动求知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自觉意识,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在他们身上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的习惯模式。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多听少言”和教师“权威”不容侵犯的教育,教师也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到了中学阶段,学生仍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很少有质疑,更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进了大学以后,学生尽管意识到大学学习与中学有区别,但已形成的习惯模式很难改变,再加上部分教师也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新的主动的学习习惯模式,所以,导致大学生课堂上不活跃。(三)教师提问的策略因素教师的提问策略是否得当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教师不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有关。比如有时教师的提问内容太难,以至于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有时教师的提问内容不需要思考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教师对学生沉默的容忍度不够,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等待时间,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压力,害怕回答问题。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的,并且能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实际,那么这个问题就容易激起大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欲望,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体验到成就感。(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首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有研究者把动机分成工具型和结合型两类。前者指学习者的功能性目标,如为通过某项考试或找到一份工作而学习,后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以及目的语文化所处的群体产生兴趣,产生与之融合为一体的结合型动机。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或者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最后能拿个大学毕业证找个好工作。这样的学习动机带有很强的工具性。这种工具型动机直接导致了他们不重视课堂师生互动,而选择保持沉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是由于他们对一些专业必修课课缺乏结合型动机,即缺乏学习的兴趣。其次,性格不同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性格外向的学生比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可能参与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或讨论,他们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是属于课堂上比较活跃的部分。而内向性格的学生一般在公众场合说话时都比较腼腆,害羞,所以在课堂上只是专心听老师讲,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当老师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因为紧张害怕而什么也说不出来。性格内向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上课时一言不发,他们是课堂沉默中的大多数。最后,挫败体验造成了课堂沉默。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没能完全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引导,甚至还受到批评和冷眼,以及受到一些同学的起哄和嘲笑,这些都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尊心极强,有了挫败的体验,自尊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不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再参与课堂活动。二、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态度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从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而去探讨解决方法。(一)教师层而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现状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指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按照时代和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吸引力。同时要对课堂沉默现象保持警惕,多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引导学生自觉维护课堂秩序。此外还要努力提高25自身的学识水平。2.提高课堂提问技巧根据Chaudron的观点,提问是课堂活动交流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所占的比率高达20%到40%,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学生和师生课堂互动有着非常重要影响。所以,教师提问不仅要有启发性,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这一内容的能力。要使学生想表达的愿望强于保持被动沉默的愿望。首先,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尽可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如果班级人数只在三十人左右,就应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在课堂提问前不妨用两三分钟时间活跃课堂气氛,谈一些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时事,校园热点话题等等。对课堂上要提的问题应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技能设计问题,并预测学生回答的可能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要保证每个学生在开学初两三个星期内都有一次课堂发言的机会。因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时间越长,要让他发言就越困难。因此,在开学初应尽早安排学生分组或自由讨论,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能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大胆发言,倾听自己的声音。其次,课堂提问要注重有效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简单明了,要注意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开口,会试图将问题重新解释一遍,而在重新解释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样就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难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此外,教师提问后应耐心等待学生的答复,不要害怕沉默。当然,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自己把握时间,一般沉默时间不超过三十秒。最后,教师要给保持沉默的学生以特别的鼓励。这些学生通常是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愿发言的。沉默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参与讨论或者问题的思考,教师需避免过分的努力。有些沉默的学生只是在等待一个可以放松的时机开口讲,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机会,比如给难得发言的学生报以微笑,走到或者坐在没有发言学生的身边,近距离接触也许会让这位正在犹豫的学生马上加入到讨论中,或者提问时假装自己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样也会鼓励那些犹豫是否要发言的学生积极发l门O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师生之间、同学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态度和体验。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他们才能消除心理上的胆怯和顾虑,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必须具有感染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同时,教师必须增加感情投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自己的积极感情和独有的亲和力感染学生,使课堂出现和谐的心理氛围。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感情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和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现状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要作用,但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首先,大学生要强化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在上大学之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基本上是很明确而端正的,那就是努力学习,考入重点高校。而进入大学之后,解除了高考压力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考上大学已经完成了学习的主要任务,思想松懈的他们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当然也无从谈起,因此也就自然会散漫起来。学生的学习工具型动机较强,结合型动机相对较弱,通过考试这种外在的刺激对短期的学习是有用的,然而一旦目标达到,这种工具型动机就会停比作用,所以大学生要自觉培养对所学专业知识和课程的真正兴趣,即强化结合型动机。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上课2h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考试,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大学生就要自觉转变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形成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以及学习者自身的主观努力等多方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应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其次,大学生要认识课堂交际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认清课堂互动的作用,不仅把课堂学习当作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主渠道,而且把它当作一次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由于大学教学的自主性特点,平时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少,大学生应抓住课堂学习机会向老师、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此之外,对一些在课堂上经常保持沉默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课堂互动更是一个挑战自我、锻炼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平台。最后,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信心。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观点的正确度缺乏自信,害怕犯错误,引起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对此,大学生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会做得很好,并不断鼓励自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应提供较多的情感支持,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帮助他们逐步确立自信。参考文献fll巴巴拉C.戴维斯.教学方法手册fMl.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f2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
本文标题: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4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