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六讲-视觉实验(1)
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第十六讲视觉实验(1)一、人类的视觉系统和光的物理特性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一、人类的视觉系统和光的物理特性(1)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眼睛到大脑的视神经通路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一、人类的视觉系统和光的物理特性(2)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光的心理物理特征光具有三维特征:波长、纯度和振幅。与此相对应的有三种心理特征:不同波长引起人们不同的色调的感觉;纯度是光波成分的复杂程度,它引起的视觉反应是饱和度;振幅是光的强度或能量单位,它引起的视觉维度是明度或亮度。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色调不同饱和度不同明度不同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1):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明适应:在光亮环境中视觉感受性很快下降的过程。◆暗适应的测量方法:被试首先面对光亮的照明2~3分钟,然后关灯使眼睛处于黑暗之中,从关灯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测量眼睛的绝对阈限。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黑暗中刺激眼睛的光的波长以及视网膜接受光刺激的部位保持恒定。测量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阈限刺激值为纵坐标,便可得到暗适应曲线。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暗适应曲线05101520253035345678暗适应时间(分钟)阈限的对数值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阈限的变化视锥细胞暗适应视杆细胞暗适应暗适应的实质是杆体细胞的感受性提高过程。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外界条件对暗适应过程的影响布兰查德(Blanchard,1966)研究了适应前的照明作用,下图是他所得的结果: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暗适应与瞳孔大小的变化伴随暗适应的还有瞳孔大小的变化。从明亮处进入黑暗处,在10秒钟瞳孔扩大到最大直径的三分之二,达到完全扩大约需要5分钟。这个过程中,瞳孔的直径由2毫米扩大到8毫米,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加到10到20倍。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2):闪光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就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的刺激的间歇频率逐渐增大,闪烁现象就会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称闪光的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不同的人CFF的差异很大的,一般的人的临界融合频率是不一样的,一般人的临界融合频率为30~55赫兹(电影镜头制作)。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可以作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在视觉上是否疲劳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研究实例研究目的:飞行疲劳对不同年龄民航飞行员视觉融合的影响(葛盛秋等,2005)研究仪器和材料:RQ21型闪光融合频率仪,划消纸,SHJ2Ⅲ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研究过程:自变量:飞行时间和年龄;因变量: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间等。被试: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现职飞行人员47名,男性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研究结果(1):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研究结果(2):P0.05不显著已经趋于一般水平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研究结论飞行时间长短是造成飞行疲劳的主要因素,年龄不是导致飞行疲劳的主要因素,支持有限地特许延长部分年龄较大飞行人员飞行年限的观点。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3):盲点实验盲点定位实验:在纸上画一个点,旁边水平处放一小物体(如笔筒),然后用手蒙上左眼,慢慢向右移动物体。(在此过程中眼睛盯住点不要动,用余光注意物体),在大约距点5厘米处,发现看不见物体。再往右移,发现又能重新看见它。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3):盲点实验视神经纤维从视神经乳头处离开眼睛沿视通路进入大脑。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不产生视觉,因此这个地方又称为盲点。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4):马赫带现象在明度不等的两个面的相交处,出现了亮度对比,使双方各向着自己亮度的一方加强,即亮的一边更亮,暗的一边更暗,这种现象叫做“马赫带现象”。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马赫带现象”是由神经元之间的侧抑制作用产生的。视网膜由许多小的神经细胞组成,激活单独一个细胞是不可能的,某个细胞的激活总会影响邻近的细胞。刺激某个细胞得到较大反应时,再刺激它邻近细胞,反应会减弱。细胞抑制了它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侧抑制”。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眼睛环视它,交叉点是不是放出火花?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看到交叉处的灰点了吗?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二、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5):视敏度测量◆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测定: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对象与眼睛所成的张角,叫做视角。视角的大小决定映象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检查视敏度的几种常用方法觉察能力测试识别能力测试解象能力测试定位能力测试GUIZHOUNORMALUNIVERSITY实验心理学影响视敏度的因素(1)不同亮度会影响视敏度,亮度增加,视敏度增加。(2)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不同,视敏度将受到影响(3)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敏度也不同。(4)视觉的适应影响视敏度(5)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在明适应的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敏度,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
本文标题:第十六讲-视觉实验(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