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公开课-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回扣基础突破考点强化审答集训真题练出高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高考延伸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4)掌握两大经典实验的思路分析及方法运用1.2015年全国I卷T1(选择题)(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2.2016年全国I卷T29(非选择题)(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DNA及DNA复制)3.2017年全国I卷T29(非选择题)(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验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1(2015全国卷I)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菌落荚膜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无多糖荚膜S型细菌菌落光滑有多糖荚膜两种菌落的比较无毒有毒回扣基础·构建网络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一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存活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回扣基础突破考点强化审答练出高分集训真题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实验结论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将蛋白质与DNA等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2、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基因重组1.实验思路?2.利用下表区分两个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操作人细菌培养场所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实施的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结果观察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思主要是艾弗里小鼠是否死亡菌落类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扣基础·构建网络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二1.噬菌体结构及增殖外壳DNASP寄生合成(组装)回扣基础突破考点强化审答练出高分集训真题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35S)32P35S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大肠杆菌(32P)噬菌体---DNA(32P)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大肠杆菌(35S)2.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体组装合成注入吸附释放侵染别的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增殖(1)模板:(2)合成DNA的原料:3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噬菌体DNA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回扣基础·构建网络(2)侵染细菌高低低高3.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即是遗传物质。DNADNA与艾弗里实验比较,两者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提示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思考回扣基础突破考点强化审答练出高分集训真题实验过程: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菌内(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结果35S32P没有被标记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无35S标记蛋白质无32P标记DNA外壳蛋白质无35SDNA有32P标记【实验三、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注意:不能证明Pr不是遗传物质。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35S为什么沉淀物含少量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为什么上清液含少量放射性?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32P回扣基础·构建网络网络构建DNARN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蛋白质DNARNA回扣基础突破考点强化审答练出高分集训真题突破考点·提炼技法2.判断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生物类型所含核酸遗传物质举例真核生物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大多数病毒非细胞生物极少数病毒DNA和RNADNA酵母菌、玉米、人DNA和RNADNA细菌、蓝藻仅有DNADNAT2噬菌体仅有RNARNA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考点三命题探究技法提炼核心突破2017全国卷I29题: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1)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2014浙江五校联考)“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D)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D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B)B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D跟踪训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例.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A例.下列有关探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B.艾弗里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侵染大肠杆菌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可检测出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例.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如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所用技术手段(物质提纯与分离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材料、实验结论(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面)都是不相同的。两个经典实验的比较被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RNA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TMV)四、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TMV)蛋白质RNA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四、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遗传物质DNA和RNADNADNARNADNARNA例.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例.水稻的雄蕊是否可育,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共同控制的,这种情况下水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A.DNA和RNAB.RNAC.DNAD.DNA和RNAC
本文标题:公开课-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7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