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给结构写名称和作用靶点(10*1分)单独列出给通用名写结构(5*1分)单独列出选择(20*1)构效关系重点填空(30个空*0.5分)简答(4-5道,20分)合成(2-3个,10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药效团:药效团是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作用的药物分子中在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三维结构)2、药动团:是指药物结构中决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且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基团。(与药效团以化学键结合,是药效团的载体)3、天然氨基酸:L-氨基酸或二肽在体内可被主动转运,可作为药动基团连接于药效团上,以利于其吸收和转运。4、毒性基团:是指药物分子中产生毒性以及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的结构基团。(毒性集团一般都有亲电性质,与体内核酸,蛋白交联)其药物分子中的主要亲电基团:①含有环氧类的基团②可生成正碳离子的基团③β-内酯及醌类的基团④烷基硫酸酯或磺酸酯及β-卤代硫醚类的基团⑤N-氧化物、N-羟胺、胺类以及在体内可转化为含胺类的基团等。5、药物生物转化反应①Ⅰ相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和偶氮基的还原反应)②Ⅱ相反应:结合反应:1.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最常见、最重要)2.与硫酸结合3.与谷胱甘肽结合4.与乙酰基结合5.与甲基结合6、前药:是一类经结构修饰将原药分子中的活性基因封闭起来而本身没有活性的药物。进行前药修饰的作用(一般出选择):①改善药物的吸收性②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③提高药物的选择性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⑤提高药物的水溶性⑥降低药物的刺激性⑦消除药物的不良味觉⑧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7、软药: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8、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如亚甲基与氧原子9、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学活性的基团或分子。第三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物第一节、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咪唑并吡唑类一.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骈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突触间传递有关。GABA的α亚基上有特异的苯二氮卓类结合位点,称为苯二氮卓类受体。(所以苯二氮卓类相当于GABA受体激动剂)1、地西泮(又名安定)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为替马西泮、N-去甲地西泮和奥沙西泮本品有肠肝循环,长期用药有蓄积作用;主要以代谢物的游离或结合形式经肾排泄2、奥沙西泮C-3位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有一对旋光异构体,右旋体的作用比左旋体强。临床使用奥沙西泮的外消旋体本品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水解可生成2-苯甲酰基-4-氯苯胺,这是含芳伯氨基的化合物,经重氮化后与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地西泮与奥沙西泮的区别:前者在1位氮原子上有甲基,后者没有,地西泮在酸中水解物无芳伯氨基,不能进行重氮化偶合反应,而奥沙西泮可以,且显红色。3、阿普唑仑(了解)在地西泮的1,2位骈合了甲基取代的三唑环,使苯二氮卓的1,2位不易被水解,因此增强了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同时,还增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使其活性增强。二、咪唑并吡啶类酒石酸唑吡坦三、吡咯酮类佐匹克隆四、其他药物丁螺环酮第二节、抗癫痫药物分类:按结构类型,抗癫痫药物可分为巴比妥类、乙内酰脲类、二苯并氮杂卓类、脂肪酸类、GABA类似物和其它类。一、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巴比妥类药物具有环状酰脲结构。通常分为:长效,苯妥英钠;中效,异戊巴比妥;短效,司可巴比妥;超短效,硫喷妥钠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方式主要是经肝脏的生物转化1、苯巴比妥(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巴比妥类药物存在互变异构现象,有丙二酰脲的酮式和醇式结构共存。其亚胺醇式呈弱酸性,pKa为7.4,临床上使用苯巴比妥钠。本品的钠溶液放置易水解开环,产生苯基丁酰脲沉淀而失去药效。2.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为中时效的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其5位取代基为异戊基,具有支链,在体内比苯环易氧化代谢,故作用时间较苯巴比妥短。主要用于催眠、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3.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是将巴比妥结构中2位的氧换成硫的衍生物(生物电子等排体)。硫喷妥钠可溶于水,通常做成注射剂供临床使用,用于控制惊厥和手术时麻醉使用。因脂溶性强,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为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二、乙内酰脲类1、苯妥英钠(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水溶液不稳定,因此苯妥英钠的注射剂必须制成粉针剂,临用时注射用水溶解使用。水溶液中加入二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而巴比妥类的药物,虽也有汞盐反应,但所得沉淀溶于氨试液中,以此可以区别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妥英钠。本品为治疗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但对癫痫小发作无效。此外,苯妥英钠还能治疗心率失常。苯妥英钠与巴比妥类的不同:本品的水溶液加入二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而巴比妥类药物,虽也有汞盐反应,但所得沉淀溶于氨试液。三、二苯并氮杂卓类1、卡马西平它是该类药物中第一个上市的药物。最初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因为它的化学结构与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有相似性,后来发现有很强的抗癫痫作用,现主要用于苯妥英钠等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大发作、复杂的部分性发作或其他全身性发作。二个苯环与氮杂卓环的10,11烯键成一较大的共轭体系,其乙醇溶液在238nm与28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即有紫外吸收),可用于定性和定量的鉴别10-酮基衍生物奥卡西平,可阻断脑内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也有很强的抗癫痫活性四、脂肪酸类丙戊酸钠(了解)广谱抗癫痫,抑制GABA代谢,提高脑内浓度。五、其他药物加吧喷丁、卤加比、拉莫三嗪第四章抗精神失常药物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物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一般与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A)功能失调有关按照化学结构分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1)吩噻嗪类:异丙嗪(2噻吨类(硫杂蒽类):氯普噻吨(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4)苯甲酰胺类:舒必利(5)二苯二氮卓类:氯氮平一、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1、氯丙嗪第一个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2、盐酸氯丙嗪(冬眠灵)第一个用于治疗精神病氯丙嗪和该类药物都具有吩噻嗪母环,其中环上的S原子和N原子都是良好的电子给予体,易被氧化。氧化产物非常复杂,最初的氧化产物是醌类化合物。氯丙嗪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渐变为红棕色,应避光密闭保存;重金属离子对氧化有催化作用,遇氧化剂则迅速被破坏。为防止其氧化变色,注射液中需加入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剂。遇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而显红色,这是吩噻嗪类化合物的共有反应,可用于鉴别。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主要反应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对干共有一定影响,停药后恢复;长期大量使用,引起锥体外系反应3、奋乃静含有吩噻嗪母核,因此也容易被氧化变色,溶液中需加入抗氧剂防止变色。以哌啶环取代氯丙嗪侧链二甲氨基的吩噻嗪类药物,基本药理特性与氯丙嗪相似,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6~8倍。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焦虑症等,也有镇吐作用;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利用侧链的醇羟基与长链脂肪酸成酯,可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在体内吸收减慢,水解成原药的速度较慢,是可延长作用时间的前药,特别适用于需长时期治疗且服药不合作的患者。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二.噻吨类抗精神病药物(氯普噻吨)将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吩噻嗪环上的10位N原子换成C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得到噻吨类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物。该类药物的链上因存在双键,故有顺式(Z)和反式(E)两种几何异构体,前者抗精神病作用比后者强7倍,这可能是顺式异构体类似于氯丙嗪的优势构象,能与多巴胺分子部分重叠,有利于与受体的相互作用。1、氯普噻吨室温稳定,光照和碱性条件下可发生双键断裂,生成2-氯噻吨和2-氯噻吨酮三、丁酰苯类(了):氟哌啶醇四、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结构中有手性碳,左旋体是抗精神病的活性结构,亦可用于止吐抗忧郁,优点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五、二苯二氮卓类(了)如:氯氮平第二节抗抑郁药物现有的抗抑郁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吗氯贝胺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RIs):盐酸阿米替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盐酸氟西汀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吗氯贝胺异丙异烟肼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RIs)NRIs的结构主要是三环类,该类药物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吩噻嗪类药物分子中的S原子以生物电子等排体亚乙基(-CH2-CH2-)或亚乙烯基(-CH=CH-)替代,而形成的一类二苯并氮卓类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在肝脏内脱甲基,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替林,两者活性相同而去甲替林的毒性较阿米替林低,已在临床上使用。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盐酸氟西汀又名百忧解临床使用外消旋体S-异构体的活性交强第五章中枢兴奋药物和抗帕金森氏病药物第一节中枢兴奋药物按化学结构,中枢兴奋药物可分为生物碱类、酰胺类、苯乙胺类和其他类一、生物碱类生物碱类中枢兴奋药物主要有黄嘌呤类和其他类生物碱。黄嘌呤类药物主要有咖啡因(caffeine)、可可碱和茶碱,均为黄嘌呤的甲基取代物,只是在取代位置和取代甲基的数目上稍有不同。中枢兴奋作用:咖啡因>茶碱>可可碱;兴奋心肌、松弛平滑肌及利尿作用:茶碱>可可碱>咖啡因1、咖啡因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一水化合物本品与盐酸、氯酸钾在水浴上加热蒸干,所得残渣遇氨即生成紫色的四甲基紫尿酸铵,再加氢氧化钠,紫色即消失。此反应名为紫尿酸铵反应,是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特征鉴别反应饱和水溶液与碘试液及稀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沉淀复溶解,可用于鉴别。本品具有酰脲结构,对碱不稳定,与碱共热可分解为咖啡啶(caffeidine)。石灰水碱性较弱不能使其分解。在肝脏中发生代谢反应,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为尿酸类化合物,还可受微粒体氧化酶的作用而脱甲基,主要代谢产物有:1-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和1-甲基尿酸、7-甲基尿酸、1,3-二甲基尿酸等。二、酰胺类吡拉西坦存在明显首过效应,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具有五元杂环内酰胺结构,为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谷氨酸受体通道的调节实现。另外,能促进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胆碱能传递。三、苯乙胺类、成瘾性强四、其它药物第二节抗帕金森氏病药物1、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衡学说:因黑质病变,DA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起抑制作用)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起兴奋作用)相对占优势,从而产生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2、多巴胺的氧化应激-自由基学说:PD患者DA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和O2在黑质部位Fe3+催化下生成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促进神经膜类脂的氧化,破坏DA能神经细胞膜功能,使DA神经元发生进行性退变。一、拟多巴胺药物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需要透过血脑屏障,多巴胺的碱性较强,在体内pH值条件下以质子化形式存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不能直接药用左旋多巴L-3-(3,4-二羟基苯)丙氨酸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邻二酚结构,为酪氨酸的羟化物,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色;水溶液加1%茚三酮溶液加热即显红色。其水溶液久置后,可变黄、红紫,直至黑色,高温、水、光、碱、重金属可加速其变化。其注射液加L-半胱氨酸盐酸盐做抗氧剂。对轻、中度帕金森氏病患者效果较好,重度或老
本文标题:药物化学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7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