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专业市场选点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1页共24页专业市场选点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绪论选题背景。专业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市场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早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专业市场至今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市场制度(r.j.bromley,1971),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市场形态,早在我国的唐代、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就有所记载,但工业革命后其大多数被各种新兴的零售业态所取代,虽然后来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但其真正成型并普遍发展是始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地区,它与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在一起被称为农村三项影响最大的制度创新,引发和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流程和微观基础的实质性变化,改变了农村城乡经济格局,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村工业化所发挥的作用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兴办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同时也出现了“建市场热”。全国许多省政府出台的一些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对专业市场的开办进行合理规定,也未对专业市场的布局和数量进行引导和控制,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把建市场数量的多少当作衡量各地官员政绩的一个主要标准,导致在专业市场发展过热时期失去控制,各地政府和开发商不顾实际需要,不统筹规划盲目发展专业市场。这种普遍的市场重复建设现象导致了许多市场空置或半空置,资源浪费严重,造成专业市场之间互相争抢客源,进行恶性竞争,使得本来不景气的市场被更多开发商瓜分而越来越不景气。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我国专业市场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非常普遍,更为严重的是市场重复建设导致了商品分散,市场信息集聚优势弱化,使专业市场最为基本的信息优势受到了威胁。而造成这些重大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在专业市场选点布局过程中,没有对当地的商圈辐射状况、居民的购买力、竞争情况、交通物流状况、产业集群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着重结合理论对影响我国专业市场选点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这对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前沿综述。在西方发达国家,专业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制度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在工业化前期和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专业市场的批发和零售功能被现代贸易公司、商场、超市、商品交易所取代。专业市场目前虽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是,专业市场大量存在并对农村工业发挥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主导性作用,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2页共24页因此除了早期的有关区域市场方面的理论外,有关有形商品交易市场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外并不多见。而我国在专业市场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周明星,1984)指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出现了大批的专业户。在专业户涌现的基础上出现了大批的专业市场,也就是说专业市场是为了适应专业户的出现而出现的。但这一时期的专业市场规模、影响范围都较小,因此没有得到很大的认可。(林开知,1987)提出直到浙江温州村的专业市场成功的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温州模式”,其影响之大使得许多地区都纷纷效仿。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专业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兴起和发展起来。(袁亚春,2002)指出作为与古典式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专业市场,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是有其阶段性与局限性。(马斌,徐越倩,2003)也认为专业市场在发展中暴露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危机,因此,应该对传统的专业市场进行“二次创业”。(朱阳生,2003)提出“产业支撑”是启动专业市场的根本保证,立足于在本地区范围内有计划地培育与各专业市场发展方向相配套的产业并且使该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能够有效地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单单,杨强,2005)从浙江传统制造业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现状的分析入手,阐述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与专业市场二次创业的关系,并提出了二者整合发展的建议。(单单,杨强,赵怀祥,2006)提出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是共生共荣、互动发展的关系,市场促进产业,产业带动市场。为了延长专业市场的寿命周期,我们可以对专业市场进行“二次创业”,但还有另一方法则是专业市场的建设中心转移。(郑永春,袁亚春,2007)指出专业市场制度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产物,因此它必然地随着这一发展阶段的结束而逐步走向萎缩,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专业市场的发展中得到印证。但中国与西欧不同的是,中国的幅员辽阔,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层级差异,而且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农村人口众多且分布较为分散,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的比例,这些都将为专业市场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提供基础,另外现在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推动专业市场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因此,专业市场的衰退只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它在中短期内不会绝对萎缩或者消失,它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较落后地区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向前迈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外对于专业市场的研究较少,而我国多以浙江、河北等地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市场的形成、功能和发展等方面,但对其选点布局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3页共24页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考察等途径进行资料查询、整理、分析;并采用逻辑、数据、案例等各种论证方法结合实际,最终形成本论文的一个整体思路如下(图1):图1研究思路专业市场选址布局相关理论的分析哈佛模型雷利模型零售饱和理论中心地带理论专业市场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销地型专业市场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产地型专业市场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集散型专业市场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地方政策分析竞争状况分析商圈辐射状况分析产业集群支撑产业案例分析:以义小商品市场为例支撑产业及产业集群因素商圈辐射及交通物流因素结论交通物流设施当地居民的购买力分析政府及竞争因素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4页共24页一、专业市场选点布局相关理论的分析1在对专业市场选点布局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专业市场及其商圈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一)专业市场相关概念的界定对于专业市场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理解,至今还缺乏权威的解释,大体如下:所谓专业市场,也称商贸业企业集群,是指一定范围内局部地区的以销售一、两类商品为主的市场2,是指一系列的专业店、专卖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市场3。专业品市场作为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型商业企业制度,它是由市场所有者提供销售场地和相关设施及服务,众多经营者销售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互补或互替关系的一大批商品,以现货批发为主,兼顾零售的交易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4,也就是说专业市场的特点为集中交易和坐商式市场管理,是发达的分工体系的体现,是产业和贸易在特定空间集聚的结果5。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这一特点使专业市场区别于专卖店;2.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具有较强替代性或互补性的商品,这使它区别于超市、大卖场、综合市场和百货商店等;3.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这使专业市场有别于菜市场、零售商店等;4.有固定的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每日交易或者是每周的交易日明显长于歇业日6。以发展的观点,对专业市场的合理定义可以是:所谓专业市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众多经营者直接参与的,以一种(类)或若干种(类)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商品为主要交易对象,以批发为主或批零兼营,按照市场法律运行的有形或无形相结合的现货商品交易场所。7从以上对于专业市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专业市场与一般的零售业态有所区别,但它们同样有着许多共同点如下:都由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这三个因素构成;都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现货商品交易;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交易场所与消费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都具有一定的营业面积;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存在着竞争,市场存在一定的饱和度;都具有一定的商圈等等。因此,可以将专业市场看成一个规模较1王芳.超市选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2雷如桥,陈继祥.企业集群的“柠檬市场”风险及其对策[J].当代财经,2004.03,p79-80.3赖玉萍,张玉林.议我国零售物业集群现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p14-16.4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09,P167-170.5庄丽君,张西振.浅析“会展经济”对浙江专业市场创新的三大作用[J].经济界,2003.05,P83-84.6史晋川,金祥荣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棋式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07.7王艺文.对专业市场“二次创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流通论坛,2005.07,P5.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5页共24页大、经营品种较单一、价格较低廉、商圈较大的大型超市——尽管它们不是同类项。所以当我们在分析专业市场的选点布局时,可以运用零售业态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二)专业市场商圈相关概念的界定传统的“商圈”概念主要指因商业行为而结成的圈层,即经营某种业种或业态的某专业市场或某类企业品牌分布的地理区域。通常是确定零售商业规划和定位时采用的,一些城市的商业中心就构成了一个“商圈”。但是,我们提出的专业市场商圈是一个“大商圈”的概念,它指的是国内外所有与专业市场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和区域,既包括前向的产业支撑区域,也包括后向的产品销售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跨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网络。由于专业批发市场的特殊业态,理论上谈到的所谓“商圈”的概念和“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理解也不相同,比如,仅浙江省就有4000多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专业市场相对较少。同样,专业市场也不是按照人口和区位简单划分的,比如湖南的株洲、辽宁的西柳本身不符合一般成为“商圈”的条件,但是,它们的确是专业批发市场商圈。可见,这些可以纳入专业市场商圈范畴的经济主体和区域的共同特征是:它们或借助专业市场这一平台,把自身产品销往各地;或通过专业市场,采购来自各地的商品。专业市场在这一流通过程中起到了枢纽和关键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这便是我们所界定的“商圈”。专业市场商圈的基本特征是:1.商圈是以规模超过零售市场为核心的,这个大规模专业市场支撑商圈的形成与发展;2.商圈是由若干个主题性专业市场及其配套设施所构成的;3.专业市场数量规模的扩大以及信息容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多追求“向外聚爆”,最终形成了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商圈。专业市场商圈的功能定位应当既要有别于零售商圈的功能定位,又要有别于独立购物中心的功能定位,选择若干个业态或数个业种作为功能定位的侧重点,把其他配套功能和辅助业种作为功能定位的兼顾点8。专业市场与一般的零售业态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同时它们也有着很多共同点:都是销售商品的地理区域;在商圈附近都有着消费需求;都有一定的交通距离;都由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构成等等。因此,为方便研究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将专业市场的商圈看成一个规模较大、经营品种较单一、价格较低廉的大型超市的商圈——尽管它们不是同类项。(三)专业市场选点布局相关理论的分析8专业市场商圈概念引自: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6页共24页在西方发达国家,选址早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历程(方晓,2001)。零售业态选点布局理论主要是商圈分析模型及理论,国外发达国家的商圈分析理论比较成熟,也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主要有雷利模型、哈佛模型、零售饱和理论和中心地带理论。通过上文商圈相关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已将专业市场的商圈假定为零售业态的商圈。因此零售业态选点布局的相关理论及模型同样可以应用于专业市场。1.哈佛模型该模型由哈佛(DavidL.Huf)提出,其目的是确定某个商店(群)的商圈内来光顾的住户数。该模型是在数个商店(群)集中于一地的情况下,一个住户选择其中
本文标题:专业市场选点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1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