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宣贯内容提要:总则采暖空调基本参数与要求空气调节冷热源一、总则1编制目的:◇通过设计环节提供工程建设的能源效率、建筑节能设计质量。◇通过选用节能技术实现节能目标:南方地区50%北方地区65%2适用范围: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制冷、锅炉房的节能设计。3针对民用建筑中采暖、空调节能的共性问题而编制的技术措施。对现行、即将颁布的规范、标准的细化、延伸和补充。二、采暖空调技术参数与要求1、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的确定参数:1.1规定了室内计算温度“宜”参照的民用建筑采暖和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参数—温度、湿度。1.2、规定了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新风量“应”符合的要求—表2.1.3。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DBJ/T01-100-2005参数冬季夏天温度(℃)≤22≥24相对湿度(%)33~6040~70舒适性空调室内温度湿度设计参数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2.1居住建筑即将出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1995年发布的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2001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3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加以统一修订补充,制定出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的国家标准。◇采用“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衡量当地和炎热的程度。◇按照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将全国分为五个气候区:①严寒地区、②寒冷地区、③夏热冬冷地区、④夏热冬暖地区、⑤温和地区采暖度日数(HDD18)heatingdegreedaybasedon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degreedaybasedon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居住建筑1、严寒、寒冷地区-控制传热系数在限值内。2、夏热冬冷地区(采暖):外窗不应过大,传热系数控制在限值内;围护结构的其它部分,控制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3、夏热冬暖(采暖)屋顶和外墙控制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窗墙比:北向≯0.45,东西向≯0.5,南向≯0.5(≯=不应大于)天窗:窗/顶≯4%,K≯4.0w/(㎡·k)◇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冷桥,取平均传热系数。◇各窗墙比不同时,控制K、遮阳系数超标时,控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2.2公共建筑1将全国分为五个气候区:①严寒地区A区;②严寒地区B区;③寒冷地区;④夏热冬冷地区;⑤夏热冬暖地区。◇五个区根据体型系数、窗墙比分别控制围护结构的K;◇五个区控制地面和地下外墙热阻值;◇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还控制遮阳系数;三、空气调节1、一般规定1.1空调房间或区域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水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1.2负荷计算考虑:◇群集情况和设备与照明的同时使用率;◇冷负荷应按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用于确定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和风机盘管等的设备容量;◇选择空气处理机组的空调系统整体冷负荷的确定1)空调系统所服务的空调区总冷负荷:不设温度自控时,宜按各空调房间或区域最大小时冷负荷的总和计算;设有温度自控时,宜按所有空调房间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所得的综合最大小时冷负荷确定;2)新风冷负荷:应按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湿球温度确定;3)考虑空气处理过程中存在冷热抵消时的附加冷负荷;4)考虑风机风管的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回风管在非空调空间时,还应考虑漏入风量对回风参数的影响;5)送风管道漏风引起的附加冷负荷;6)确定整体冷负荷时,可考虑空调系统在使用时间上的不同,采用小于1的同时使用系数。◇空调冷源冷负荷应为空调系统整体冷负荷及其冷水通过水泵、水管等温升引起的附加值的总和。1.3、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等于10000m3,仅要求下部区域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宜采用分层空气调节。采用分层空气调节时,可按全室空调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乘以小于1的系数作为空调区冷负荷,其值应经计算确定。1.4、以下情况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1)需要对空调方案进行能耗和投资等经济分析时;2)采用利用热回收装置回收冷热量、利用室外新风作冷源调节室内负荷、冬季利用冷却;塔提供空调冷水等节能措施,需要计算节能效果时;3)采用蓄热蓄冷装置,需要确定装置的容量时。计算机模拟通过建立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建筑热过程的计算模拟可采用Dest、HASP、DOE-2、ESP-r、BLAST、EnergyPlus、NBSLD等。1.5夏热冬冷、严寒和寒冷地区,当空气调节房间存在较大内区需要常年供冷时,应根据室内进深、朝向、分隔、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内外区,并按内外区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或末端。1.6、空气调节系统的选择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并应优先选择能耗低、经济性好的空调系统1.7空调设备的选择要求:1)冷热源、空气处理、风水输送等设备的总容量,应以冷热负荷和水力计算结果为依据确定,不应无原则增加富裕量。2)设备运行效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规定,应选用在设计满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效率最高的设备。风机的设计工况效率,不应低于风机最高效率的90%;3)设备选择还应考虑容量和台数的合理搭配,使系统在部分负荷运转时也处于相对高效率状态。1.8集中空调系统应采用自动监测与控制,并根据建筑功能和系统类型选择确定自动监控的内容和控制系统形式。末端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温控阀与三挡风速结合的控制方式。1.9分体式空调器(含风管机、多联机)室外机的位置不能随意安装2、空调水系统2.1一般规定:1)除水蓄冷蓄热系统和空气处理需喷水处理外,水均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系统。2)定压和膨胀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3)对水系统采取必要的过滤除污、缓蚀、阻垢、灭藻等水处理措施。4)空调冷水的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在保证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宜尽量加大冷水供回水温差降低水系统的输配能耗,但应注意流量减少对定型盘管设备(例如风机盘管等)传热系数的影响。5)空气调节水系统布置和管径选择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超过15%时,根据水力平衡要求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2.2空气调节系统的计量1)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处,应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2)公共建筑内部宜按经济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3)冷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2.3空调系统的循环水泵宜采用自动变速控制,变频泵的变频范围应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要求和系统流量变化要求。1)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空调冷水循环泵;2)二次泵系统的二级循环泵;3)采用水/水或汽/水热交换器间接供冷、供热循环水系统的二次水循环泵。2.4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2.4的规定。ER=0.002342H/(∆T·η)式中:H——水泵设计扬程(m)∆T——供回水温差(℃);η——水泵在工作点的效(%)。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管道类型两管制热水管道四管制空气调节冷水管道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热水管道夏热冬冷地区ER0.005770.006180.008650.006730.0241适用条件:①适用于独立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最远环路总长度一般在200~500m范围。区域供冷(热)管道或总长过长的水系统可参照执行;②表不适用于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供回水温差小于10℃的系统。2.5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和运行要求选择水路系统的配管制式:1)建筑物所有区域同时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时,应采用两管制的空调水系统。2)当建筑物内只有一些区域需全年供冷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的空调水系统。3)当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可采用四管制的空调水系统。2.6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空调冷水系统的循环水泵配置形式:1)中小型和功能简单的工程可采用冷源侧定流量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2)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时,宜采用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设置一级泵和二级泵的二次泵系统;3)具有较大空调水泵节能潜力的大型系统,在确保设备的适应性、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采用冷源侧变流量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2.7空调冷水循环泵规格和台数,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除空调热水和空调冷水的流量和管网阻力相吻合的情况外,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应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2)除采用模块式等小型机组和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情况外,一次泵系统及二次泵系统中一级泵,应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和流量相对应。3)二次泵系统中二级泵台数应按系统的分区和每个分区的流量调节方式确定,且每个分区不宜少于两台。2.8空调冷水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管道连接形式和控制阀的设置,应在保证流经冷水机组的流量恒定的前提下,以经济、节能、运行控制方便为原则进行优化设计,不应无谓地增设大口径电动阀增加造价和系统阻力,应按下列要求设计:1)末端装置宜采用两通调节阀。2)末端装置采用两通调节阀时,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压差控制的旁通阀,旁通管管径应按一台冷冻水泵流量确定。3)两台和两台以上的冷水机组和空调冷水循环泵之间宜采用一对一独立接管连接方式。当冷水机组数量较少时,宜在各组设备连接管道之间设置冷水机组和冷水泵之间互为备用的手动转换阀;循环泵和冷水机组之间一对一接管连接方式(无备用泵)和阀门配置1—冷水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2—循环水泵;3—常闭手动转换阀;4—单流阀;5—设备检修阀、部分负荷时用,应能够关闭自如,关闭严密。循环泵和冷水机组之间一对一接管连接方式和阀门配置1—冷水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2—循环水泵;3—备用泵;4—常闭手动转换阀;5—单流阀;6—设备检修阀、部分负荷时用,应能够关闭自如,关闭严密。4)当冷水机组和空调冷水循环泵之间采用一对一独立连接困难时,可采用共用集管连接;当水泵停止运行时,应隔断对应冷水机组的冷水通路;当采用集中自动控制系统时,每台冷水机组入口或出水管道上应设置电动隔断阀,且应与对应的冷水机组和水泵连锁开闭;5)应适应系统负荷变化控制冷水机组及其一次泵的运行台数。循环泵和冷水机组之间共用集管连接方式和阀门配置1—冷水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2—循环水泵;3—电动隔断阀;4—单流阀;5—设备检修阀、部分负荷时用,应能够关闭自如,关闭严密;6—共用集管。2.9空调冷水二次泵系统应按下列要求设计:1)末端装置应采用两通调节阀。2)冷热源侧和负荷侧的供回水共用集管(或分集水器)之间应设旁通管(平衡管)或耦合罐,旁通管管径不宜小于空调供、回水总管管径,旁通管上不应设置阀门。3)一级泵和冷水机组之间的接管和转换、控制阀门的设置和运行台数的控制在冷机部全部投入运行时应考虑不旁通流量的设计原则。4)应根据系统的供回水压差控制二级泵转速和运行台数,控制调节循环水量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系统压差测定点宜设在最不利环路干管靠近末端处。空调冷水二次泵系统1—冷水机组;2—一级泵;3—二级泵;4—旁通管;5—电动二通阀;6—末端盘管2.10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空调冷水一次泵系统构成1—冷水机组;2—一级泵;3—电动隔断阀;4—电动旁通阀;5—电动二通阀;6—末端盘管1)基本控制环节①末端装置应采用两通调节阀。②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可不对应设置,其启停分别独立控制,水泵转速一般由最不利环路的末端压差变化来控制。③冷水机组和水泵采用共用集管连接,冷水机组进口或出口应设置与机组连锁的开闭的电动隔离阀。④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流量或压差控制的旁通阀,旁通管管径应按单台冷冻机的最小允许流量确定。2)系统流量变化范围:①应考虑蒸发器最大
本文标题: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节能专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