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基于可竞争市场分析的中国电信业改革研究
基于可竞争市场分析的中国电信业改革研究作者:杨印华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孙俊彦新世纪电信业发展新动向2001今天,人们比以往更关注电信业的发展,因为它是信息速公路的基础,是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研究内容:一、电信业经营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二、新世纪电信网络的走向,三、广西电信市场的现状和展望,四、以崭新姿态走向市场的广西电信。2.学位论文李树忠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2007随着国内电信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光网络技术也从以前一味追求超大容量的光组网方式,逐步转变到构建更经济有效的新一代光联网上来。智能光网络的提出对整个电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体系结构和运营机制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光网络的缺点,以及自动交换光网络的特点;接下来,阐述了ASON(AutomaticSwitchedOpticalNetwork)的体系结构、网络结构模型和标准化进程。在ASON中,业务可实现动态连接,时隙资源也可进行动态分配,其原理是在现有的光网络上增加一层控制平面,并利用这层控制平面来为用户建立连接,提供服务和对底层网络进行控制,同时支持不同的技术方案和不同的业务需求,具备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高有效性等特点。对运营商而言,拥有智能光网络,网络业务的调配变得更加灵活,可将话音信号传输、InternetIP业务传输、ATM信号传输、FRAMERELAY传输、数字图像信号传输融为一体,即可以在同一传送平台提供话音信号、数据信号、图像信号的传输,实现传输网络的统一,使传输服务提供商在较低的投资下提供全业务传输服务,增强传输业务服务商的竞争能力,且业务升级容易,网络维护管理费用降低,同时可提供多种类型的网络恢复机制。国内各大运营商也都在积极跟踪研究,立项试验网项目,美国电信运营商TouchAmerican和澳大利亚著名电信运营商Optus等也都开始进行智能光网络的布署。通过采用华为设备,对辽宁电信锦州本地网MESH组网规划设计,最后投入实际应用,总结成果。3.学位论文秦鹏阜新农电局电信业务需求综合解决方案2006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针对阜新农电局的具有行业特点的多种电信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了阜新移动的MSTP网络、GPRS网络,CMNET网络及移动电话交换网等电信网络资源,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效益显著的电信业务综合解决方案。在具体方案提出前,本文首先对基于SDH的MSTP技术、GPRS技术、VPN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力求能通过工程实践,对以上前沿技术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当今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客户对业务需求越来越广泛,通信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作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综合业务提供商,应针对某些电信大用户的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网络资源和先进技术,灵活地开发出符合大用户个性化业务需求的通信服务产品,以此在通信市场中的竞争中占据上峰,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寻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期刊论文姚世宏.YAOShi-hong中国电信网络融合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针对目前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论述了网络融合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技术、业务、终端、行业和管理监管等层面,分别分析了电信网络的融合,给出了可供我国电信网络融合选择的两个模式并提出了融合的几点措施,最后对我国电信网络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展望.5.学位论文罗亮“网络融合”趋势下电信业市场结构、商业模式与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2005电信业正处在一个“网络融合”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软件技术、TCP/IP协议、宽带接入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原本各自独立的、专用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正在走向融合。但是,人们对“网络融合”环境下的电信业产业组织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主流的电信产业组织分析往往把研究对象限定于传统的电信产业领域,即在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区域内,对一个明确标识的运营商所提供的明确定义的业务集合进行产业的竞争与规制分析。因此,本文将考察“网络融合”背景下电信业的产业组织问题。文章主要关注三个相互联系的电信业产业组织问题:(1)在“网络融合”的背景下,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将如何推动市场结构的演化;(2)在“网络融合”的环境中,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博弈将如何推动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的转变;(3)在“网络融合”的趋势中,电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将如何推动政府对公共政策的调整。论文的第二章首先对电信业产业组织分析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评介。这一综述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电信业经济学特性的总结。我们从两个角度考察电信产业的经济特征,即既从供应方角度考察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又从需求方考察电信业的网络外部性特征;(2)对电信产业竞争理论的总结。我们主要考察了电信业竞争性结构重组的均衡分析,同时也考察几种间接的竞争理论,例如特许权竞争、替补者竞争和标尺竞争等;(3)对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的总结。我们考察了从传统规制到激励性规制的理论发展,然后集中介绍了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中的具体应用;(4)对电信业“网络融合”问题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我们考察了近年来在“网络融合”的本质、产业组织专题和公共政策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简单评述。论文的第三章主要讨论“网络融合”背景下电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动态影响。在“网络融合”的影响下,电信业市场结构出现了从纵向结构转向横向结构的趋势。从“市场关闭”(MarketForeclosure)出发的分析表明,在纵向结构中,一方面,“瓶颈”领域的运营商实施市场关闭的动机会随着竞争性领域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提供绕道的企业效率越低,“瓶颈”运营商实施市场关闭的动机就越强,市场关闭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也就越大。而在横向市场结构中,在位者实施横向市场关闭的行为并不一定能阻止创新者的进入;为了分享创新带来的收益,在位的“瓶颈”运营商是否实施横向市场关闭存在不确定性;当在位者与进入者进行技术创新竞争时,横向市场关闭刺激在位者增加技术创新的投资,对进入者和消费者而言却具有不确定的效果。论文的第四章讨论“网络融合”环境中电信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博弈对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的影响,提出了电信业的“双边市场”问题。“网络融合”使得信息通信网络成为一个通用的平台,同时面对卖方用户和买方用户,因而形成了电信业的“双边市场”。按照商业模式设计的要求,该章分别讨论了“网络融合”环境中电信企业客户选择、价值获取和战略控制的经济学原理。从第五章开始,论文讨论“网络融合”趋势中电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这组博弈关系中,我们把政府和企业分别看作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网络融合”的趋势下,传统产业的交叉地带将形成新的业务、新的市场,在现有的规制体系下,这些新业务、新市场会受到多个规制机构的多重规制,存在激励的冲突,因此我们采用“共同代理人”模型讨论了规制机构的融合问题;其次,由于“网络融合”对电信业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规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反垄断的“竞争政策”日益重要,但并不能替代规制政策,对此我们利用契约理论做了经济学的解释;此外,“网络融合”还将涉及到其他一些具体的公共管理政策的改变,我们选择了普遍服务、标准化和内容服务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对中国电信业的“网络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中国电信业“网络融合”的发展现状。鉴于电信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将重点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的演化过程,并就其如何适应“网络融合”的趋势进行分析;第三,介绍中国电信业规制制度的改革过程,并就政府的产业监管如何适应“网络融合”的趋势进行分析;第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电信业“网络融合”的前景作进一步展望。6.期刊论文汪建宽带:铸就转型基石——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副经理田竑阐述宽带战略-中国电信业2008,(6)在信息时代,宽带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宽带化已忧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实施国家宽带发展战略,成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中陶电信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发展趋势,近年来一直把宽带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宽带不仅关乎中国电信的现在,更关乎中国电信的未来,已经成为其长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总结宽带发展经验,探讨中国宽带通信的发展思路,中国电信业杂志特别邀请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副经理田竑介绍发展思路.7.学位论文安玉兴电信网络竞争与接入:基于中国的分析2008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电信市场的垄断结构已经不再是最优的产业组织结构。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已经成为了促进电信市场竞争的有效的、通用的方法和手段,而根据网络效应理论,实现电信网络的有效竞争,就必须实现不同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同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涉及到了接入价格的确定的问题。接入价格的确定方法(政府强制或谈判协商、互惠接入定价或非互惠接入定价等)以及接入价格的高低都将影响电信运营商的接入激励和市场的竞争效果。因此从电信网络之间的接入为切入点,分析接入方式、接入定价等对电信网络之间的竞争的影响,结合中国电信市场的实际,提出提高中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这篇论文基于传统的SCP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分析电信网络结构、运营商行为以及市场的竞争绩效。电信网络之间的结构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电信网络横向结构,包括基于覆盖率的网络结构、基于成本异质的网络结构、基于网络差异化的网络结构以及基于异质网络的网络结构等;二是电信网络的纵向结构,包括纵向一体化的网络结构和纵向分离的网络结构等。运用经典的LRT模型,本文分析了本地电信市场的网络竞争、长途电信市场的网络竞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原有的LRT模型进行了必要的扩展,以适合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分析。模型的扩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入决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移动网络之间的竞争、移动与固定网络之间的竞争、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网络竞争。本文将使用规范分析方法对电信竞争中接入问题进行了分析,使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接入定价行为及其产生的竞争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及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业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判断,以了解和掌握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接入价格的构成和规制制度以及零售市场价格竞争状况。在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网络间竞争的分析中,使用博弈分析方法确定接入价格等决策变量。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本论文认为: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市场结构以及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接入价格的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接入(结算)体系在促进电信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作用微弱,甚至起阻碍作用,因此中国电信市场没有实现有效的竞争。电信市场的放松规制、引入竞争仍将继续。无论是基于覆盖率、成本还是基于网络之间的差异性,网络的对称性决定了网络的竞争均衡的对称性,但是接入价格是否互惠性、零售价格是否线性、零售价格是否歧视性等价格行为将影响市场的最终绩效。如果竞争性的网络是没有价格歧视的话,那么在线性定价下,接入价格成为合谋的工具,而在两部收费下,接入价格不会成为默许合谋的工具。如果网络之间有价格歧视的话,那么两部收费仍然会成为合谋的工具,竞争性网络会采取互免结算的方法来弱化网络之间的竞争。当网络基于覆盖率、成本还是网络之间的差异而存在不对称的时候,竞争均衡将不具有对称性。长途电信市场的竞争均衡取决于网络的结构(一体化或分离)、成本结构(独立的长途部门与一体化的长途部门的成本差异)、单向和双向接入价格的制定方式和水平以及本地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本地电信市场的竞争越是激烈,那么长途电信市场的零售价格越低。但是中国长途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是由于本地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是由于接入价格的结算体制导致长途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如果规制者完全规制零售价格和接
本文标题:基于可竞争市场分析的中国电信业改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4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