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供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第六节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二、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的特点三、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至下节货币供应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1.货币供给的涵义几点说明:◆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竟是一个预测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2、货币供给量(moneyaggregate)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的总和,即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现金与存款共同构成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其中,现金由中央银行供给,存款由商业银行供给。●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1)货币供给的定义;(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3)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4)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度及其操作。(5)货币供给主要研究由谁来提供货币、提供什么货币、怎样提供货币和提供多少货币等问题,从而引出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的口径与层次、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等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3、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二、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的特点◆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由中央银行源头的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至下节五、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至下节我国1995-2002年M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至下节051015202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计划(%)实际(%)1995-2002年M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051015202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计划(%)实际(%)1995-2002年M2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0510152025303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计划(%)实际(%)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货币出自银行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至下节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一、货币出自银行1、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2、社会各单位手持货币的来源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银行,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银行。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银行的负债和货币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2.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现金。在我国谓之“现钞”,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债务人是发行现金的人——央行。这种负债的特点:不需要偿还。各种存款。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银行自有资金。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基金(1984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银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这应视作一种负债关系。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运用(资产)乙A1各项存款L1各项贷款A2银行自有资金L2金银库存占款其中:当年结益L3外汇库存占款A3流通中货币L4上缴财政款A4其他L5财政透支合计合计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A1+A2+A3+A4=L1+L2+L3+L4+L5(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至少要构成信贷资金来源的某一项资金增加。(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出“贷款=存款+现金”这一恒等式。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贷款和其他方式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引起的。所以笼统地说,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一结论应该是正确的。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贷款决定存款”与“多存多贷”◆“贷款决定存款”与“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专业银行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贷款决定存款”与信贷失控◆“贷款决定存款”与组织存款至下节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一、现金运行机制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至下节将我国现金运行的几条主要渠道加以综合,可以得到下图。一、现金运行机制◆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进入银行体系之后或走出银行体系之前,现金都不是流通中的,尽管它仍然以现金形态存在。◆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的变化,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纵观现金运行机制,它有如下三大特点: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所谓派生存款(DerivativeDeposit),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1.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即以法律的形式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100%的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客户存入10000元现金,则此时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表用T形账户表示为(单位:元):资产负债现金准备10000存款10000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产生出的10000元存款正好用作10000元的现金准备,这时的比率是1:1,并没有扩大任何倍数。资产负债现金准备放款20008000(全部提现)存款10000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它正好持有了法定的现金准备,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这时仍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1:1。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并长期持有这些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形账户中保留2000元的存款准备金后,其余8000元用于贷款或投资。T形账户可作如下表示(单位:元):2、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简单模型为分析简便起见,我们拟作如下假设:(1)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2)法定准备率为20%;(3)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4)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包括获得的贷款)均存入银行体系。3.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简单模型银行新增存款法定准备金(20%)增加放贷第1家银行100000.0020000.0080000.00第2家银行80000.0016000.0064000.00第3家银行64000.0012800.0051200.00第4家银行51200.0010240.0040960.00第5家银行40960.008192.0032768.00第6家银行32768.006553.6026214.40第7家银行26214.405242.8820971.52第8家银行20971.524198.3016777.22第9家银行16777.223355.4413421.78第10家银行13421.782684.3610737.42…………银行体系500000.00100000.00400000.00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120/100D=100000×=500000此一关系,如以D代表新增存款,A代表原始存款量,rd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rdAD1显然,这里的存款乘数K是1/rd=5,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存款乘数的含义是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央行规定的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实际准备超过法定准备的余额;存款支付和贷款发放的来源。◆准备金与机会成本与引致成本◆机会成本:因保留准备金而丧失的贷款、投资收益;◆引致成本:因准备金不足所导致的弥补成本与风险。结论:超额准备金是防范引致成本与风险的保险。简单模型——公式推导两边同时变动,且用∆表示,则:∆D=∆A×1/rd新增存款、派生存款总额:与∆R成正比,与rd成反比政策含义:中央银行可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即通过控制rd三个假设:(1)超额准备金等于零ER=0或re=ER/D=0(2)现金漏损等于零C=0或c=C/D=0(3)客户存款全部是活期D=Dd或Dt=0由于:超额准备金ER=0因此: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额R=法定准备金总额RR因而:RR=R又:RR=D×rd(即法定准备金总额等于存款总额D乘以法定准备率rd。故:D×rd=R它说明,rd一定时,一定的R支持一定水平的D。--→D=R×1/rd(1)简单模型中的假设:◆超额准备金等于零ER=0或re=0◆现金漏损等于零C=0或c=0◆客户存款全部是活期D=Dd或Dt=0(2)复杂模型的修正◆超额准备金不等于零ER≠0或re≠0◆现金漏损不等于零C≠0或c≠0◆客户存款不是全部活期D≠Dd或Dt≠0定期存款Dt与活期存款Dd保持一定比例(t)t=Dt/Dd定期存款准备金/活期存款=Rt/Dd=rt×Dt/Dd=rt×t4、复杂模型:简单模型的修正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复杂模型银行新增存款法定准备(rd=10%)超额准备(re=10%)发放贷款客户提现(c=5%)银行转帐第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四家银行...10000760059664534…1000760597……1000760597……800062804773……400314239……760059664534全部40000
本文标题: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供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