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论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路径姓名:xx目录1.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1-1.1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1.2公共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1-2.公共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2-2.1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2-2.2具体人群............................................................................................................-2-2.2公共参与意识要强化主人公意识....................................................................-2-3.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若干对策............................-2-3.1多角度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2-3.2呼吁立法保护....................................................................................................-3-3.3建立桥梁............................................................................................................-3-3.4提高收益率........................................................................................................-3-4.结论...................................................-4-参考文献.................................................-4--1-摘要公众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基础,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公众参与是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研究、分析公众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公共资源公共管理参与政策1.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基础是架设在广泛的公共参与上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管理的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1.1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强调社会成员参与公共管理,意味着社会成员不仅是公共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公共管理的积极行动者;不应把社会成员当作公共管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向他们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各种机会;不应只让社会成员仅仅了解公共管理的结果,而应让他们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只有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才能培养起现代公民应有的社会意识,形成有效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切实发挥好公共管理所固有的各项功能。1.2公共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共管理是一项造福于广大社会成员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功能、增强社会活力等活动,使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社会成员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与。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蔚然成风的今天,公众广泛主动参与公共管理、共享资源、共建家园,已成为新世纪公共管理改革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动员社会成员的直接参与,发挥社会成员的主动精神,是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实现的持久动力。-2-2.公共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2.1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建立真正的公共参与制度主要就是要依托我国现行的一些政治制度,来建设公众参与的制度现在的公众参与制度主要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证制度,信自、公开制度等等但是这些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够完善公共管理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必须要遵守宪法,也必须要保证公平,这样才能保证公众的平等参与也才是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的意义所在还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俗和人文环境。2.2具体人群规范公共参与的程序明确“公共”参与中,参与的主体对象做好概念上的明确,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一些企业,地方代表,民间组织,都叫做公众,都是公众的一部分还有就是要明确参与的步骤,需要按步骤参与,要把参与的步骤公之于众要让公众参与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最后就是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要真正的利用上我们的现在媒体,运用网络,运用好我们的人大代表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建设管理。2.2公共参与意识要强化主人公意识要在公共教育中,国民教育中强化主人公意识的教育不断的推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断的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让公众有余力能够参与到公共管理中让公众参与机制能够真正的在一种人人参与的状态下发来展,改进。3.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若干对策3.1多角度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首先要让公众知道自己有权参与公共事务,这是在合法地履行自己的参与性权利。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公众基本不参与公共事务,即使在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与-3-特定公益性活动时,往往也认为自己是在尽义务而不是在履行权利,因此,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公众参与意识,大都不能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为了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倡导公众参与文化,增强公众参与意识,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参与公共事务既是自己的义务,更是自己的权利,使公众把参与公共事务当成为一种习惯。3.2呼吁立法保护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公众可以通过参与立法来促进那些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和保障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的法律条文出台。立法过程实际上是对权力资源和权利资源进行制度化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各个利益主体都有机会充分参与博弈,才能制定出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只有立法民主化,允许公众参与立法过程,才有可能避免制定出来的法律过度保护起草人的利益而忽视公众的利益。3.3建立桥梁民间组织(NGO)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从无到有,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有38.7万个。3.4提高收益率虽然有一部分理想化的公众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只重参与、不重结果,也不太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但大多数公众在参与公共事务时都符合理性人的假设,在决定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和参与到什么程度之前,他们往往要对参与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良好的成本收益率能有效地激励他们保持持续的参与热情。一般来说,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所期待获得的收益往往不仅是直接的物质利益,还包括了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感。要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公共权力部门不但不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公众的参与行为横加干涉,还必须设身处地为公众着想,切实解决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和不便之处,并对公众表达的意愿和要求予以积极回应。-4-4.结论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共的参与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不断的扩展公共参与的渠道,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公众管理的水平。参考文献[1]张铁军.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2(02):68-69[2]孙勇,孙华斌.公共管理理论流派综述与研究启示[J]商业时代,2011.1(1):82-83.[3]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新华文摘,2006(3).
本文标题:论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8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