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育要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与皮肤•神经系统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肌肉•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等•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一)骨骼•1.骨骼生长迅速。•2.骨骼柔软易弯曲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1/32/3幼儿1/2½•骨骼柔软,软骨多。(舞蹈演员、杂技演员)•25岁左右,骨化才基本完成。•3.腕骨未完全钙化(8块)•新生儿:都是软骨•6个月: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钙化中心全部出现•学前儿童的手部力量较弱。•(举重运动员)•4.骨盆尚未长结实•5.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未固定,随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新生儿:几乎是直的;•2-3个月:能抬头,形成颈曲;•6-7个月:能独立坐时,形成胸曲;•1岁左右:独立行走时,形成腰曲。•(二)肌肉•1.肌肉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糖等较少,能量储备差、收缩力差,易疲劳。•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动作不够精确,灵活性较。学琴)•(三)关节和韧带•1.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伸展性大,牢固性差。•(容易脱臼)•2.足部肌肉、韧带还不结实.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教育学前儿童保持正确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二)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三)衣服要宽松适度(四)供给充足的营养(五)注意保护好关节和韧带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及保育要点1.呼吸道2.肺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一、什么是呼吸系统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二)呼吸运动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1.鼻:鼻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流鼻血)2.咽:新生儿期扁桃体不明显,1岁后渐长大。幼儿易患扁桃体炎、咽炎。(发烧)咽鼓短、粗、斜度小,易患中耳炎。3.喉:喉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声门窄,声带短而薄,声调比成人高。发音过长或方法不当会使声带变厚,声音嘶哑。4.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和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膜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而发炎肿胀,引起呼吸困难。(哮喘)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血较多而含气较少。(二)呼吸运动的特点(1)呼吸量少,频率快年龄新生儿1~3岁4~7岁10~14岁成人呼吸频率(次/分)40~4425~3022左右20左右16~18不同年龄的呼吸频率(2)呼吸不均匀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差,往往是深度与表浅的呼吸相交替,这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呼吸、擦鼻涕、挖鼻孔等(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3)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4)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小颗粒入口、鼻)(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音域窄,不要勉强唱成人歌曲)•课堂讨论:•幼儿吃果冻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国家对果冻的外形尺寸有严格的标准?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循环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部分。•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动脉静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强、血液流速快。分布在身体内较深部位。静脉管壁薄、弹性较小、血液流速慢。分布在身体内浅表部位。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约为体重的9-12%。(成人7-8%)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红细胞的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差。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心脏相对大于成人。心脏容积比成人小,心排血量较少。心率快。新生儿140/min,3-7岁85-105/min。特别注意:儿童心脏病,及时排查。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比成人短。血管壁薄,弹性小。血压低(管径粗,血输出量少)。(二)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学前儿童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屏障作用较差,到12、13岁时,淋巴结才发育完善。•小儿的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易患扁桃体炎(4-10岁)。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1.合理营养,从小预防动脉硬化。适当增加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注意合理的膳食,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经常适度锻炼。要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及要求憋气的活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做整理活动。剧烈运动时不可立即停止,以免造成暂时性贫血。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开水,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运动时出汗太多,可喝少量的淡盐水。•3.衣着要宽大舒适。衣服狭小压迫胸廓影响呼吸;狭小的衣领会压迫颈部的血管,使脑部血液循环受影响;紧束腰带会压迫腹腔,影响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儿童衣服成人化)•4.要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要关心幼儿的起居和活动,预防各种传染病,从而避免因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心脏疾病。还要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大量出血会影响健康,失血超过血量的1/3就会有生命危险。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消化系统消化: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把食物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吸收:经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等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二)食道(三)胃(四)肠(五)肝脏(六)胰腺口腔中最主要的器官是牙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辅助结构,舌、腺体(唾液腺)、咬肌等,使它们共同完成着:吸吮、咀嚼、吞咽、辨味、初步消化食物,辅助发音功能胃是个肌性结构,伸展性大,个体差异大,分泌的胃液为弱酸性,在帮助人体消化食物中起重要的化学作用,其中粘液细胞分泌的碱性粘液在中和胃酸、润滑胃粘膜、减少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中起作用。不同年龄胃的容积:新生儿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250—300ml3岁600ml左右6岁900ml左右胃排空时间:水:1—15小时母乳:2—3小时蛋白质(Pr):3—4小时•1.吸收能力强•2.消化能力较差•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婴儿溢奶、呕吐现象-原因之一,吞咽空气过多。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健(一)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1.定期检查牙齿2.培养学前儿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3.教育学前儿童不用牙齿咬坚硬的东西4.合理营养5.纠正某些不良习惯(二)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三)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剧烈运动(四)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泌尿系统•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功能:排泄作用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一)肾脏(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三、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健(一)培养学前儿童及时排尿的习惯(二)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三)供给充足的水分学前儿童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生殖系统•组成:生殖器官和性腺•功能:生殖和形成性别特征二、学前儿童生殖系统的特点•特点:婴幼儿时期生殖系统尚未发育.三、学前儿童生殖系统的保健(一)早发现学前儿童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情况(二)注意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三)衣服要宽松适度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组成: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性腺,垂体等内分泌腺.功能: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的又一个调节系统.调节特点:持久,广泛,缓慢.甲状腺的功能:1.对代谢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为身材异常矮小,智力低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婴幼儿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的感觉器与皮肤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一、皮肤的功能皮肤身兼数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A、感受触觉、压觉、痛觉、温觉、冷觉等,所以皮肤是感觉器官。B、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柔韧而有弹性,是保护人体的一道防线。C、调节体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D、皮肤还是排汇器官,随着汗液分泌,一些代谢的废物被排出体外。E、皮肤的间接内分泌作用。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散热和保温功能不及成人,皮肤散热多,容易生冻疮。3.皮肤渗透性,吸收性强,防止外用药物过量以免中毒。4.触觉、痛觉不及成人敏感,温度觉敏感。(打针)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健(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二)加强锻炼(三)注意衣着卫生(四)不用刺激性强的洗涤、护肤品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保育要点一、什么是神经系统组成: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功能:它的快速反应,帮助人体及时完成功能。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最重要的系统,也是人意识形成、认识世界、思考问、解决问题的构造,它的功能的完成通过传导冲动,反对活动来实现。二、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三、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一)提供合理的营养(鱼、核桃、豆类等)(二)保证空气新鲜(三)保证充足的睡眠(四)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五)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学前儿童保持愉快的情绪(六)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生理特点及保育要点•主要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功能各不相同,功能上的独特,使这些感觉器官更显示它们的重要性。•感觉器官的特性:•不可取代性;•相互协同性:为视、听协同增强了对材料的记忆,理解。•代偿性:当视觉丧失时,听觉、触、摸觉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星光大道的杨光)一、视觉器官——眼眼的结构:眼球壁:前膜前1/6角膜,后5/6巩膜中膜:虹膜、瞳孔、脉络膜后膜:视网膜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功能:感受光、颜色的刺激,产生视觉冲动、折光、成像幼儿眼的特点:1、眼球前后径短,呈生理性远视,有人统计,新生儿95%为远视眼,8岁以后眼球发育较快,9—10岁,儿童从远视眼变为正视眼。2、晶状体弹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幼儿晶状性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好。3、玻璃体透明度大,视力敏锐,视物清晰。4、幼儿辨色能力较差,但3岁时能辨认红、黄、兰、绿基本颜色,对相近色还难以区分。眼的卫生保健1)科学采光2)正确坐姿3)眼保健操、远眺4)视物时间不宜太长,距离适宜5)定期视力检查6)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二、听觉器官—耳耳既是听觉器官也是平衡感觉器官。耳的结构1、外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皮下组织少2、中耳:中耳是一个很小的空腔,所以又叫鼓室。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声波振动鼓膜则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向内耳。中耳经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3、内耳:内耳可以感受声音,保持平衡。耳的特点及卫生保健1、耳廓易生冻疮2、外耳道易生疖3、易患中耳炎4、对噪声敏感5、听觉训练:音乐,有表现力的语言,各种和谐的声音。(胎教音乐)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包括各种认识的形式,如感知、记忆、想象、推理和判断,它是个体摄取多样化的信息,将其作为知识而加以系统化的过程。特点:3岁以前,触觉起重要作用,3岁以后触觉让位于视觉、听觉。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机械记忆为主以直觉思维为主•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表达思想和情感,理解成人的语言,通过成人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特点:4-6月牙牙学语7-9个月左右无意识叫“爸爸”、“妈妈”12-13月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三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四五岁知道几千个单词的意义,并构造出一系列合乎语法
本文标题:第三章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育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