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七章第四节任务中心模式
第七章第四节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内容一任务中心模式的发展历史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三概念界定四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五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一、产生与发展1.为什么会形成?(1)传统治疗模式目标过于远大,效率低下,费时较长。(2)个案工作者开始重新评估传统的治疗模式,积极探索,寻找更有效可行的治疗模式。(3)1972年,雷依德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2.怎样形成的?(1)20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市的社区服务协会通过实验证明,简要的心理暨社会个案工作方式在处理家庭关系问题时,显得更为有效,从而肯定了短期疗法的效果。任务中心模式也从此拉开了序幕。(2)20世纪70年代,雷依德与爱泼斯坦两人极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尤其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行政学院,特别开展了对于此种模式的研究与教学。3.如何发展?•80年代,Reid(雷依德)在研究中发现,将长期治疗删减后,其治疗效果与全程的长期治疗效果一样,他坚信有计划的短期治疗也是很有效的。•当时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在社会工作领域越来越重视服务的效率,强调服务时间的限制。•此外,任务中心模式比较重视兼收并蓄。二、任务中心模式基本假设人之所以有问题是能力暂时受到限制,而非病理因素所致解决问题之障碍来自环境或资源不足个人了解到有问题,而且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下,会使个人采取行动解决人有改变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忍受为止,而非根本改变人陷入问题困境时就产生改变之动力,但是人有适应问题之本能三、概念界定•任务中心模式是一种针对传统治疗模式费时较长、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发展出的一种有相应时间限制并且是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模式。•显著特征:简明与时限。四、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清晰的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合理界定任务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存在服务对象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服务对象愿意处理这个问题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时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清晰界定问题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类型:☼①人际冲突☼②不良社会性关系☼③与正式组织互动中产生的问题☼④角色扮演上的困难☼⑤决议上面对的困境☼⑥反应性情绪困扰☼⑦社会资源不足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且做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求助对象;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明确界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合理界定任务五、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1介入过程与方法2沟通技巧3案例阐述与分析1.介入过程与方法•1)确定目标问题•2)拟定契约•3)制定工作任务•4)任务实施•5)介入程序1)确定目标问题目标问题是指案主能直接自己做的行为,或间接通过工作者来处理的。目标问题的确定是该模式的先决条件。△目标问题必须是案主确认,并表示愿意处理的问题△目标问题的确立,要使缓解问题的关键在案主身上△目标问题必须明确具体2)拟定契约•契约的功能是提供案主与工作者一个彼此清楚双方应该如何共同努力去达成他们所期待要完成的改变。•在任务中心模式中,强调短期处遇与问题解决,因此必须通过签约的程序,工作者与案主共同界定服务期限与问题解决的程度,来明确协调双方彼此期待的差距。•Reid倾向于用口头合约而不用书面合约,因为口头合约相比较而言,较少压迫性。契约内容①以案主角度陈述他同意的目标问题,可以是一个或数个,最多三个②明确目标:用认知或行为的词汇,从案主观点介入所欲结果的优先次序③案主的任务:以认知或行为的词汇清楚地列出案主要做什么。任务可包括几个部分或单一任务,在必要时可以修改④工作者的任务:支持案主有效执行任务⑤介入期限:指出大约要持续多长时间。通常是在8-12次以内,预计2-4个月⑥介入的行程:估算介入进行的方式与处遇问题顺序⑦参与者:有哪些人会参与会谈⑧地点:每次会谈在哪里进行3)制定工作任务①任务的本质与特性任务中心取向认为任务是案主的目标和行动,任务是个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努力或行动表现,也就是特殊的问题解决行为。②分析与确定任务了解案主的动机分析任务的可行性及可欲性分任务与多重任务的确定开放式任务或封闭式任务的选择任务的订立分析与确定任务4)任务实施1234进行任务完成状况的记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进行相应的技巧训练①模拟②引导练习分析遇到的障碍①工作者与案主找到目标问题②工作者与案主就目标问题、服务时间及服务安排达成协议③根据案主对各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次序④双方就有关问题选择及确定任务,同时分配这些任务给案主及工作者⑤案主与工作者完成有关任务⑥检验成绩并计划案主在辅导结束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5)介入程序六阶段“履行任务程序”五个连贯的步骤(Reid&Epstein,1975):①提高案主承担任务的积极性②确定执行此任务的各种细节与步骤③估计可能出现的阻力④模拟及预习履行此任务的行为⑤总结并不断给案主鼓励,同时对案主的成功持乐观期望的态度2.有效的沟通行动此模式不太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但非常强调沟通的作用,认为沟通才是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桥梁。Reid&Epstein认为当事人最关心的是他的问题与任务,而他此时此刻的需要和感受,都在他的问题和任务上。因此将沟通集中在这两方面来满足案主的需要。1)有效的沟通行动的2个要素有系统:沟通必须以任务进行的阶段为依据,集中焦点,不节外生枝。有反应:要适时的给予案主适当的反馈,鼓励案主表达自己,让他感觉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也帮助他借助工作员的辅助去解决他的问题。2)有效的沟通行动的5个功能探究:明确案主的问题和需要承担的任务。组织:规划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式与目标,帮助服务对象了解任务的具体内容、进程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的互动方式。增强意识:透过协助案主达成任务,增进意识。包括回馈、澄清、反映、面质等鼓励:对案主采取的行动表示赞同或正向反应或对案主的态度表示赞同。方向指导:向案主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建议与忠告。3.案例阐述与分析基本资料主要问题工作计划小林,男,18岁,初中肄业,社区青少年。7岁时父母离异,后跟随其父生活,父亲一直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他从读初中开始就与社会上的不良群体为伍,并养成了诈骗的恶习。2003年因殴打保安被拘留5天,2004年底、2005年初曾两次因骗取他人手机分别被拘留10天、15天。2004年9月,父亲因对儿子彻底失去信心而搬出住所。因平时生活无人照料,又消费无度,父亲每月给的生活费无法维持日常开销,小林因此便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现一个人居住在家徒四壁的两居室内。基本资料父亲:我与他住在一起,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我一回家习惯把外套脱掉,他就会掏我的口袋。而且我与他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符。我要睡觉了,他还在看电视。他经常在外面闯祸,每次受害者都会找上门来,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搬出去住。我每个月给他生活费。他已经改不好了,把家里的电器都卖了。过年的时候我又帮他买了煤气灶和油、盐等物品,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没钱了就来问我拿。我现在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他说的话我都不会相信。学校老师: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就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有一次还和同学把学校的灭火器砸坏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给他发毕业证书的原因,校方希望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照价赔偿。社区居委会干部:印象中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我们认为主要是父母离异,还有就是以前他父亲对于他犯的一些错误碍于面子多加庇护,总是替儿子善后,现在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案主一人居住,生活无人照料。案主的家庭系统问题很多。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又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父子之间缺少沟通。案主的朋辈群体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很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案主从初中开始就与不良青少年为伍。问题分析: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因素所致,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母爱。父亲对于他在学校所犯的过错常施以棍棒,彼此间缺少正面的沟通。父亲平时给他零用钱时从不吝啬,养成了案主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主要问题文本内容工作计划总目标:先帮助案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树立生活目标,逐步改善父子关系。①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基本生活状况,协助案主与其父亲取得联系沟通,先解决案主的基本生活问题。②帮助案主树立生活目标,先协助案主补办初中毕业证书。③鼓励案主参加技能培训,报名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④与案主父亲面谈,赞扬案主良好的改变,希望他们改善父子关系。•案例2见教材213页
本文标题:第七章第四节任务中心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0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