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一)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二)其他各科教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一)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情感陶冶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在若干种陶冶法尝试中,英国教育家威尔逊的“家庭化模式”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典型。其具体做法是:由几十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组成一个“家庭”,有自己的家长、男女舍监和自己的房子,成员共同参与一些日常生活。其中家长既是保证规则实施的监督和主持,更是一位与儿童平等的角色,他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问题。男女舍监分别代表男女主人,管理家庭生活。由于家庭可以既提供归属、安全、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又促使儿童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情感生活与道德生活统一,应该说家庭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德育方式。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三)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4、教师和家长。特殊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这种榜样的作用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性。教师和家长的语言、行动、思想作风时刻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育作用很大。很多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甚至个人爱好,都是从教师和家长那里学来的。很多孩子对大人的举动比较好奇,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自觉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学生的表率,成为自觉的德育力量。不要让一些社会陋习,通过我们传播给孩子。孩子大多数时间只在家里和学校,所以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因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品质也是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家里说话带口头语,动不动带脏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赌博,偷盗,不孝顺老人等等。这些都会在孩子的身心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再比如一些素质较低的老师不但没有做到正面的为人师表,而是做起了反面教材。运用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就要事先有周密计划,使学生明确向榜样人物学习什么,怎样联系自己的实际,应从什么地方学起,怎样逐步深入等。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四)实际锻炼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学生参加实际锻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非常广泛的,有学习活动、各种劳动、社会活动、参观访问、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等。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实际锻炼方式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还是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锻炼的目的和要求,要有严密的组织工作。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受到哪些锻炼,训练哪方面的品德行为和能力,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计划,以免在投入到实际锻炼中,没有目标和重点,使活动松散。2、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成为各种实际锻炼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活动中,不要过分局限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实际锻炼要反复进行,做到持之以恒。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他们进行实际锻炼的机会,不要忽视这个环节,要坚持通过日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进行反复练习。不要认为只有组织有主题的活动,才是实际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一个锻炼的很好时机。抓住任何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持之以恒。4、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加强学生实际锻炼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辅助手段。这一手段可以保证学生实际锻炼的连续性和经常性。小学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有:《小学生守则》、生活制度、作息制度、奖惩制度、少先队、班委会、课外活动小组等组织生活制度。但应注意的是:这些制度只是教育学生的辅助手段,绝不是管压学生的工具。所以,学校一方面要注意发动学生参与某些规章制度的制定,确立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把各种管理手段和制度同说服教育等方法相配合进行教育。(五)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小学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是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肯定或批评,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评价。学生可以由此判断自己行为。表扬与奖励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用于个人时,不仅个人受到鼓舞,也可使集体受到教育;用于集体可以巩固集体成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表扬与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常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颁发奖状、奖品等。批评与惩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批评或惩罚一个学生,要由个体到整体,在教育一个学生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惩罚的方式是给学生以处分,分为警
本文标题: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1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