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共107张PPT)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解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胡明•一、课程性质及课程结构的调整•二、课程内容结构•三、课程内容创新点•四、新旧课标“课程内容”比较•五、基于课程内容创新的教学变革一、课程性质及课程结构的调整(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及其学科意义)•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高中地理课程及其课程育人意义)(二)课程结构的调整•2003版•共同必修课程,3个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共6学分。•选修课程,7个模块(各2学分)。•2017版•必修课程,2模块:地理1、地理2(各2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3模块: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各2学分)。•选修课程,9个模块2003版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116学分)选修学分I选修学分II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科学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中至少获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2017版•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含校本课程8学分)。•与其他学科比较,地理学科在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地位没有变。•与2003版课程方案比较,地理学科在高中课程中位置没有变。二、课程内容结构(一)内容结构必修课程•地理1(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分)•地理2(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2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2学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2学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学分)选修课程•选修1天文学基础•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4环境保护•选修5旅游地理•选修6城乡规划•选修7政治地理•选修8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9地理野外实习必修课程有2个模块。《地理1》以自然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地球科学的内容;《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容。设计必修课程的内容时,重点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宽而浅,为后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夯实基础。二是不追求系统完整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选材。三是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性必修课程有3个模块。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使这两个模块构成“T”字型;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是对《地理2》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继续展开。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在设计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时着重考虑三点:•一是与必修课程的衔接;•二是适应高考的要求,相对增加系统完整性;•三是更多地展现案例式、主题式学习的要求。(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组织原则:•经典性:总体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保留经典的课程内容。•时代性:根据现实国家的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要求,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要贴切地融入地理课程中,如地球科学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等。•针对性: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任务,课程要紧紧围绕任务而设计,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选择。课程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国家对地理学科的宏观要求,体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发展观。•第二个层面地理学科的内容要求,体现人地关系、环境与区域认知、可持续发展、地理实践力。•第三个层面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体现对比分析、区域分析与综合思维、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组织方式:•按照“学科体系+专题”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结构和学分组织模块内容。•从地理课程标准的中外对比研究和历史研究发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一般有:主题式、问题式、地理要素式、学科体系式等几种形式。•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学科体系特征比较明显。地理1自然地理(+地球在宇宙中),地理2人文地理,地理3区域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国外很多课程标准采用主题式或问题式。如:(三)各模块内容组织方式及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创新点(一)课程标准创新点新课标内容由七部分组成: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旧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创新1•与2003版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水平划分。素养名称内涵表现素养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素养水平综合思维水平1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水平2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水平3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1)情境。•(2)地理要素。•(3)思维能力表现。创新2•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1.保证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地理课程规定了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共4学分所有学生必修。•2.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有特定学科潜力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在相关科目上可以多学些、学得深些,做到发挥特长、因材施教。地理课程将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共6学分)作为学生兴趣选修和高考专业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选修。创新3•三是突出了学业质量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1.学业质量对各水平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精确表述。2-1对于给定的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地球演化、水循环等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能够简单分析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人口分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化、产业区位等的时空变化过程,结合某国家发展战略,简单分析其地理背景,辨识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以及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4-3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比较全面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阐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区域认知)2.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总之,新课标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功能的全面提升。(新课标最大的创新:功能全面,真正做到了“教材编写依据、教学依据、评价依据”)。(二)“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课程内容部分每一模块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构成,课程内容增加了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旧标:“标准”、“活动建议”•“内容要求”就每个知识点提出学习目标。•“教学提示”主要是提示内容结构和教学内容组织线索,提示教学手段和技术运用,提示学生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领,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业要求”则是就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的学业质量要求。如:必修地理1【教学提示】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必修地理1【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三)“课程内容”创新点1.内容选择更符合时代要求与2003版课标相比,本次课程内容修订显著创新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海洋地理、国家安全、石油安全、碳减排国际合作、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新课标内容创新依据“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
本文标题: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共10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4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