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阿姆斯特朗-“环法之王”•1971年9月18日,美国堪萨斯州•1992年,首个赛段冠军•总共得到7次总冠军,22次分站赛冠军•1995、1999、2000、2001、2002、2003、2004•1996年10月,被诊断患癌症•前职业车手保尔·谢尔文:“外科手术医生当时告诉我,阿姆斯特朗只有20%到50%的恢复希望。”•1998年1月,在被确诊为癌症的17个月之后,阿姆斯特朗重返自行车赛道•2005年退役,2009年再次复出Question•你能像阿姆斯特朗这样做吗?•你能身患重病又重返赛场,向你的体能发起挑战吗?•你认为是什么心理因素激发了他的这种行为?•人具备这种行为方式需要由一个特殊的生活经历吗?或者是某种外部因素,如某种环境因素?•如果大多数人处于这种相同的环境,他们的行为会一样吗?•阿姆斯特朗:•“从身体上说,我并未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天赋,但我拥有对胜利的极度渴望。当我骑上车子开始比赛的时候,我就会由心底产生一种愤怒,我会大声尖叫长达5秒钟,我会在车上像疯子一样摆动,以驱使自行车向前行驶。我的眼珠会凸起,我的心跳会达到每分钟200下。”•你倾向于:•一个人看恐怖片•和朋友一起看•为什么?Ipreferto-wantalone-wantwithothers控制组:低恐惧实验组:高恐惧图3-1沙赫特主持的人类亲和动机实验•实验表明:•亲和动机的强度与个人所处的情境有关。•个人在焦虑恐惧的情境下,会产生较强的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动机。•沙赫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列。•顿伯(Dember,1964)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老大在婴儿期受到父母较多的关怀和照顾。第三章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丁倩(496215357@qq.com)本章内容介绍Ⅰ动机概述Ⅱ生理性动机Ⅲ社会性动机Ⅳ动机理论Ⅰ动机概述•动机的涵义及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动机的分类动机的涵义及功能•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始动功能•引起某种活动•导引功能•促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维持和调节功能•维持某种活动直至达到目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调节有机体活动的强度和具体途径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无法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外在行为进行推测•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食物(刺激)→饥饿(动机)→吃(行为)•相同的行为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相同的动机可能引发不同的行为•小结:非“一一对应”关系想发财盗窃抢银行努力工作……赌博赌博寻求刺激好奇想发财……模仿需要、诱因与动机•内部条件:需要•有机体内部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机体内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当这种不平衡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活动的动机•外部条件:诱因•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正诱因: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负诱因: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小结:需要(饥饿-食物需要)有可能成为动机,但诱因(食物)永远只是动机的条件•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可以由内部的需要的所驱动,也可以由外部诱因所推动•通常情况下,动机是由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诱因动机行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动机对行为效果或工作效率的影响毋庸置疑•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动机越强,效率越高?•动机越弱,效率越低?•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动机强度•任务难度•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工作效率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任务持漠然态度,工作效率必然很低;动机过强时,行为者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思维混乱、过分激动、惊惶失措),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从而限制正常活动,使工作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既有足够动力,又不至于过度紧张)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工作所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强度会导致较好的成绩•在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强度的动机会导致最好的成绩•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强度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教材:P54动机的分类•标准不同,类型不同•生理性动机VS社会性动机•原发性动机VS继发性动机•外源性动机VS内源性动机Ⅱ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如饥饿、渴、睡眠、缺氧、性欲、排泄、躲避危险等•生理性动机会驱使有机体采取相应行动以维持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生理性动机的强度便趋于下降。•生理性动机的内容非常丰富•饥饿•性•母性•刺激寻求饥饿动机•饥饿的生理机制•胃壁收缩•坎农实验(1934)•葡萄糖和胰岛素•饥饿狗与饱食狗血液交换实验(1930)•糖尿病患者•饥饿中枢•饱中枢:下丘脑底部(抑制胰岛素分泌)•饥中枢:下丘脑外侧(刺激胰岛素分泌)•饥饿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人会超过生理需要过度进食?•肥胖症•为什么有人会不顾生理需要抑制进食?•厌食症哪些因素会激发进食行为内部线索•低血糖•低血脂•脂肪细胞发出的激素信号•胃排空基于生理的食物偏好•味咸的食物•味甜的食物•富含脂肪的食物环境因素•对于某些食物的偏好•压力引发的进食行为•抑郁引发的进食行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因为食物出现而进食•社交性进食•其他线索进食(看电影)内部线索•高血糖•高血脂•脂肪细胞发出的激素信号•胃涨基于生理的食物偏好•味苦的食物•恶臭的食物环境因素•单位食物所含热量•与恶心相关的食物•宗教禁忌(如猪肉)•因压力而食欲受抑制•因抑郁而食欲受抑制•文化因素(苗条偏好)哪些因素会阻止食行为多源因素•恐惧•厌食症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偏瘦:18.5以下•正常:18.5~24.9•过重:25~25.9•肥胖:〉30什么样的体型最吸引人?性动机•人类性动机的特征•种族性•社会性•性驱力的生理机制•性激素•脑•同性恋•成因•案例:•男、女生对不同图片的瞳孔反应教材:P59~62实验结果:男女生对不同图片的瞳孔反应母性动机•母性动机的生理基础•泌乳激素•母性动机的产生•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对于多数动物而言,母爱是天性,凡是幼稚期较长的动物,若没有天性母爱的保护,这种动物将会绝迹。例如:大熊猫、食蚁兽、人类•案例:哈洛的实验(安全保护期、收放管教期、相对独立期)•当然,母性动机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实验:最伟大的母爱•没有妈妈的熊猫宝宝根本就不能生存,刚出生6-8周的熊猫宝宝不能睁开眼睛,出生大约3个月之后,它才学会走路。•黑豹宝宝头两年都呆在妈妈旁边,学习生存技能,观看妈妈如何捕获猎物。在这两年里,黑豹宝宝就像妈妈的影子。•1931年,心理学家瓦顿(Warden)设计了一个障碍箱,来研究各种动机的强度。实验结果:各种动机强度的比较刺激寻求的动机•感觉寻求•刺激寻求驱力:•对探险、操作、好奇和刺激的一种反射性需要。•唤醒理论:•唤醒指身体和神经系统被激活,不同活动需要不同的适度唤醒水平•感觉寻求量表•测一测:你是“跟着感觉走”的人吗?你是“跟着感觉走”的人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安闲平淡的经验,有人爱好热闹刺激的感受。有一种感觉寻求量表,可用于鉴别一般人爱好刺激感受的程度。•量表编制者:佐克曼(M.Zucherman)•请在以下14个项目中,就A与B所述情境,凭直觉圈选其一:1.A对个性缓慢言行步爽快的人谈话,我没有耐心B对任何人谈话,我都觉得满有意思2.A一副好的图画必须具有引人心灵震动的感觉B一副好的图画必须具有引人心灵安适的感觉3.A我觉得爱骑机车飚车的人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B我喜欢坐在机车上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4.A我向往能住在一个安全、平静、人人快乐的城市里B我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产生一件创造历史的动乱大事5.A我时常想要去做一件冒险刺激的事B我认为凡事谨慎,尽量避免危险6.A我不想尝试被人催眠B我想尝试一下被催眠的感受7.A人生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向环境挑战的充实经验B人生的最重要目的乃是求取快乐与安适8.A我很想尝试高空跳伞的那种惊险感觉B我从未想过去参加高空跳伞之类的惊险活动9.A在进入冷水游泳池时,我总是慢慢进入,让身体有时间适应B在进入游泳池时,不管时温水还是冷水,我的习惯总是一跃而入10.A出外旅行时,我喜欢住安静舒适的旅馆B出外旅行时,我觉得住野外的帐篷更有意思11.A我喜欢说话时表情丰富的人B我喜欢说话时稳重不带情绪的人12.A我喜欢一直在同一地点上班的内勤性工作B.我喜欢时常改变地点的外勤性工作13.A坏天气待在家里不能出门时,我喜欢这个意外的假期B坏天气待在家里不能出门时,我感到很不耐烦14.A我喜欢结交新朋友,对日久相处的老面孔感到厌烦B我喜欢跟熟朋友相处,我觉得与人相交日久,相知才日深•记分标准•凡是选:•1A、2A、3B、4B、5A、6B、7A、8A、9B、10B、11A、12B、13B、14A•各得一分•常模:•0~3极低•4~5低•6~9中•10~11高•11~14极高小白鼠“快乐中枢”的发现•Olds&Milner,1954•将微电极埋在白鼠脑内某一部位,将相连的电路开关摆在动物面前,按一下开关就会使脑内那一部位受到一次电刺激,随后电路自动被切断,必须重新按开关才能再得到电刺激。•研究发现白鼠很快学会自己按开关,并且连续地按开关以便不断地得到脑内的电刺激,甚至可达每小时八千多次按开关动作,直到累倒为止。Ⅲ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又叫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范围要广阔得多、种类要繁杂得多。•此处仅探讨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两大类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促使人去:•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社团活动,等•从种系发展来看,凡是群居动物,都存在合群和个体间的亲近行为,这是它们固有的生存方式。•人类自古就是群居动物,亲和动机可能有某种生物学的根源。幼猴:有奶便是娘?•亲和动机主要是由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人的幼年期特别长,而幼年期的生活尤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即使是成年人,遇到危险时,也需要他人的保护。•从事活动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人类的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分工协作、经验传递、信息交流。所以,亲和动机根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研究表明:•个体亲和动机的强度与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有关,而依赖倾向又与母亲的抚育方式有关。•母亲的抚育方式分为两类:•自我需求制:对喂奶时间、奶量和断奶等都以婴儿自己的要求为准,成年后较独立•定时制:完全按成人的一套规定来抚育,成年后较依赖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善的地步。•默瑞(Murray)最早重视研究成就动机,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成就需要。H.A.Murray,1883~1988•40年代末期以后,麦克兰德(McClelland)等人系统地展开了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形成了一套测定成就动机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个体成就动机与其实际成就或后来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挑战性较强,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简单容易的任务或职业。•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总贸易额、电力消费量;基于儿童语文课本的追踪研究(P68)•阿特金森(J.W.Atkinson,1958,1964)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对心理向度的解释,即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希望成功-使人
本文标题:动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7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