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今湛江辖地远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代,设徐闻县辖整个雷州半岛,并为合浦郡治。唐代,“徙闽民于合州”(即雷州半岛),南宋未年,元兵南进,闽、潮沿海大批居民从海路南迁,老市区赤坎开始成埠,元以后,沿海制盐业颇兴。明清两代,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尤以葛布著名。1898年起今市区范围为法国租借,时名“广州湾”。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相继沦陷,作为法国租借地的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偏安一隅,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盛一时。1943年,日军占领后广州湾日渐衰落。抗战胜利后广州湾回归,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历史大事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遣任嚣、赵佗平定南越,其地设置桂林、象、南海3个郡。本地归人中华版图,属象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立徐闻、高凉、合浦等县,今本市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和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属合浦郡徐闻县,合浦郡治徐闻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刺史陈文玉疏请改东合州为雷州,雷州名始于此。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2月21日,法国使臣向济政府送交照会,提出“在南省海面设立趸船之所”要求。3月30日,清政府同意将吴川县南三都(今南三岛)的广州湾几个小村落和附近海面,面积约20平方公里;租借给法国。4月22日,法海军以“接收”广州湾领地为名,未待划界即强行在遂溪县海头汛(今霞山)武装登陆,向遂溪、吴川内地扩展,激起以农民领袖吴邦泽、爱国官绅李钟钰等人为首的遂溪、吴川人民历时1年多的抗法斗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0月14日(公历11月16日)清廷与法国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租借地大大超过原吴川县属的广州湾范围,把遂溪、吴川两县部分陆地及两县之间的麻斜海(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借地,海陆面积共约21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18平方公里,统称“广州湾”,租期99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沿海各港口城市相继沦陷后,广州湾成为我国通往海外唯一可以利用的吞吐港,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空前繁盛。由于大批难民、游资涌人,广州湾“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16日,日本侵略军约1600人,汉奸武装约300人,在飞机掩护下分乘舰艇于广州湾通明港和海康下岚港同时登陆,占领海康县城和沿公路线的南兴、客路、遂溪,2月20日,日军攻占寸金桥。次日,日、法签订《共同防御广州湾协议》,广州湾被日本占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帧与法国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接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广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8月22日,广东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令,以广州湾租借地辟为省辖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0月22日徐闻县解放;10月29日梅茂县解放;10月31日廉江县解放;11月18日吴川县解放;11月28日遂溪县解放;12月5日海康县解放;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195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到达湛江,开始粤西垦殖工作。1953年1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建设湛江港、黎湛铁路和遂溪空军机场。1954年8月29日,5413号强台风在湛江与吴川之间沿海地区登陆,风力12级以上,阵风最大每秒50米,巨风掀起暴潮潮位高达6米,浪高3米以上,雷州半岛东海岸堤围几乎全部溃决,造成严重损失。1956年1月1日黎湛铁路开始营运;5月1日湛江新港开始使用。1958年4月5日湛江民航机场扩建工程竣工,是日试航,4月中旬正式使用。1959年9月19日鹤地水库基本建成。该水库地跨广东廉江、化州县和广西陆川、博自4县,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76亿立方米,成为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1960年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湛江,先后视察了湛江港、堵海工程、农垦胶林、雷州青年运河等地,并观看了抗法斗争历史粤剧《寸金桥》。196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湛江,为青年运河题词:“雷州青年运河”。1960年5月14日,鹤地水库配套工程雷州青年运河建成通水。运河总长271公里,设计能力可灌溉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化州5县及湛江市郊200万亩农田。1961年2月,湛江堵海东北大堤竣工,堤全长6820米,堤面宽8米,堤最深处20.5米。1973年9月21日,燃料化学工业部批准在湛江市建设南海石油勘探基地,次年,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从海康迁至坡头。1983年9月1日湛江地区建制撤销,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湛江市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之一。11月29日,国务院批复《湛江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报告》,同意湛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199l年8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湛江市为全省第一个全面绿化达标市。1992年12月4日,中共湛江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以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精神为指导,根据广东省委加快西翼发展的部署,确定了“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港口经济发展战略。1996年9月9日,9615号强台风在吴川市吴阳登陆,正面袭击湛江市区,风力12级以上,极大风速达57米/秒,造成严重破坏。1996年10月24日,国家林业部在北京分别与广东省林业厅、湛江市签订30万吨大型木浆项目建设协议书(后扩大为50万吨)。1997年1月10日,湛江海洋大学挂牌,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参加挂牌仪式。从广州湾到湛江湛江市区在形成以前,其范围分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今市郊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昺即位于今东海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是时,今市区中最古老的城区赤坎也开始逐步形成商埠。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堪川巡检司。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吴川县属的海湾小村坊”广州湾”(今南三岛内),然后肆意向东西两边的内地扩张,引起遂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组成部分。“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诗句,是这一伟大斗争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于清政府惧外妥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范围:南部由原遂溪县属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为界至志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为界向东出海面,横过调顺岛北边水面至吴川县属的兜离窝登岸,再向东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陆地3海里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岛、东海岛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里海面止;陆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并设赤坎市。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国同时从日法手中收回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为“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行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府仍设于西营;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地区行政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大体范围一直没大的变化。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为市管县体制的湛江市,为省直辖市,原湛江市设赤坎、霞山、坡头4个区。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湛江历史人物陈上川陈上川(1626-1715),号义略,明朝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村(今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九月初四日(公元1626年10月23日),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夏,享年九十岁。陈上川少时家境宽裕,其兄业商,迁居海南。上川少年聪敏,学制艺,善诗能文。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考试生员,录入高州府学。1642年,父母染病双亡,随舅转读肇庆府学。1644年,清军入关。1646年(清治三年)十一月,明朝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湖广总督何腾蛟等,拥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准备坚持抗清斗争。陈上川于是年加入了永历政权的抗清行列。1662年,朱由榔被俘;同年七月,与永历政权合作抗清,曾攻占过高州的李定国病逝于云南孟腊;而郑成功则于同年初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建立明朝地方政权,继续抗清;吴三桂亦于1663年底在云南打出“复明”旗号发动叛乱。此时,支持永历政权的陈上川,被驻守台湾的郑成功任命为高廉雷总兵。1664年(清康熙三年)陈上川率部驾船奔袭钦州,打败尾追的清兵,占据了钦州湾,并不时巡航南海,出入东京、广南及高棉之港口,以保护郑氏航商。陈上川等人率领的这支水师,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一方面保护台湾郑氏政权派往东南亚各地贸易的商船,另一方面则配合响应吴三桂所部在两广的军事行动。陈上川是在明末清初新旧王朝更迭之际,军事移民海外,为越南南部的开发立下基业的华侨先驱之一。他在越南的行迹和贡献,越南史籍略有记载。陈上川在越南南方三十六年,主要行迹有二:一是垦殖开发边和的农耐大铺和柴棍(堤岸),并传播中国文化,因此他受到当地华侨、华裔人士和人民的长久缅怀仰慕,立祠礼祀之;二是协助越南阮氏政权拓土保疆,屡立战功,因此他得赐殊荣,生前由先锋而统兵,而都督,死后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陈文玉(570-638),广东雷州市人。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为合州(今雷州)刺史。在职八年;秦准改“合州”为“雷州”课人民间,安抚黎苗谣寮诸族与汉族人民和睦相处,推行善政、方便人民,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对雷川半岛的开发有所贡献,对唐王朝有“立我边僵,宁找黎庶”之汗马功劳。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陈文王谢世第四年,唐太宗于郡西六里锋为陈文玉立庙,并特降诏敕,大加褒奖:一褒“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二奖,‘受父母邦,德政彰明”。陈瑸(1665-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雷州市东湖村人、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考取进士,历任福建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四川提学道、台湾厦门道、偏沅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并曾兼摄闽浙总督。尤在台湾任职最长,对台湾的开发卓有贡献。他为宫清廉,勤于政事,被康熙皇帝誉为“苦行老僧”、“清廉中之卓绝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月,陈镔病逝。康熙皇帝追授其为礼部尚书、易号“清端”。雷州府的百姓在陈的家乡建了“陈清端公祠”供奉陈瑸。林召棠(1786-1872),字帝甫,广东吴川市霞街村人。道光三年(1832)癸未种成为进士。殿试,道光皇帝问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误笔,非关学问”,遂拔为二甲第一名及第。林淡泊功名,一生未正式任官,仅授职翰林修撰;道光十二年(1831)任陕甘考官。著有《心亭亭居诗存入》、《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游历考察欧洲、拉丁美洲二十多个国家,1949年春回台湾,出任台湾
本文标题:湛江历史人文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7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