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1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二、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2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三、教学准备(一)教学策略3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视频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二)课时分配:1课时(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共青团团徽,并让学生听《中国共青团团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中的“五四的火炬”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五四运动”。(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巴黎和会的视频,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4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而当时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教师讲解:“外争主权”及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所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过渡:随着北京青年学生运动的展开,中国其他地方也纷纷开始响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五四运动的扩大。(板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教师讲述: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逮捕了30多人,5月5日北京专科以上的高校开始实行总罢课,并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运动升级并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它们向北洋政府施压,学生运动遭到更大5规模的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共逮捕了800多名学生,从而直接导致工人阶级参与进来,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1.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让学生探讨。(设置此环节让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熟知,从而加深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教师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3.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只能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师过渡: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也产生了伟大的历史意义。那五四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请同学阅读教材。(板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学生回答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师相机提问,加深学生对意义的6理解。生答: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设置此环节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向同学们讲解中国近代史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并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3.教师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7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同点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生回答8教师总结: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四)随堂演练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A.一次大战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C.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板书设计五四运动五四运动9六、教学反思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采用歌曲导入的方式,围绕“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两个内容展开教学。前者内容涉及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利用视频来呈现,学生较容易理解。第二目关于五四的过程,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文,在观看视频、图片和一些故事,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展示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在本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过渡、提示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本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取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阶段、时间、地点、口号、结果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尤其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的理解。
本文标题: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8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