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古代医药文明医药卫生从史前文化中与人类共同出现。萌芽(P5)旧石器遗址:用火:火疗、热熨的可能栏杆式建筑、土木合筑屋坑灶:卫生物质条件兽皮衣:御寒、保健食疗发现陶器制作:医药载体生殖崇拜(P5-6)岩画石刻、婚姻制度、形象文物。文明古国经验医学(1)古埃及(P7-8)(前3100年始)纸草医学文献铜质手术刀(前2600年)——简单手术荷马史诗记录干尸制作——人体结构、外科切割、缝合包扎技术的提高。认知——类比联想:气象、河水与人体脉管、呼吸名人伊姆贺特普——健康之神(前2800年)希波克拉底(前6世纪,来此游学)(2)巴比伦(p9-10)(前2000年)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献按身体部位分类疾病认知——人——小宇宙(3)古印度(P10-11)(前3000年)婆罗门教——《吠陀》(前10世纪)(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认知三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瑜伽术——统一和谐名人:苏斯拉他(前5世纪)——《妙趣集》、鼻成形手术Chrana中医学建立萌芽: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六气病因学说:阴、阳、风、雨、晦、明针刺、按摩等方法的应用、酒的使用甲骨文中“疒”的出现、对病因观念的体现药物知识、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的建立奠基:战国秦汉时期——系统化、理论化现存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医学专著的问世:张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华佗(2~3世纪)麻沸散、腹部手术,外科学鼻祖;五禽戏;中藏经(宋人伪托)针灸家——程高、郭玉扁鹊——切脉诊断淳于意——一师多徒西南亚:犹太:用水清洁、割礼《塔木德》伊朗:《阿维斯塔》、《列王记》古希腊:荷马史诗(前11~前9世纪);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四体液);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阿尔克迈翁(健康——和谐状态)医学流派:1.健康——完全和谐2.灵气学说3.希波克拉底亚历山大里亚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解剖与生理学炼丹术传播(前200年)古罗马奴隶主卡图;公共医疗设施——医院(家奴、士兵);精密医疗器械塞尔萨斯:运动、饮食和卫生;拉丁文写书方法学派灵气学派折衷学派医圣——盖伦:动物解剖、目的论。古代东西医比较与交流二、中世纪医学1.罗马帝国衰退、鼠疫爆发、天花流行、梅毒泛滥,基督教统治,科学与自然哲学方式行医陷入黑暗时期,信仰疗法的出现和盛行。修道院医学(桑普松医院,六世纪)、经院哲学的出现。萨勒诺医学中心——完全世俗机构,最早医学校。传染病的认知与卫生检疫(麻风、鼠疫)。2.阿拉伯医学:(7-13世纪)《古兰经》希腊化时代黄金时代:雷泽斯《医学集成》《说疫》;阿维森纳《医典》;炼金术3.同一时间,中国医学兴盛与发展(p33-p49)医学专著的问世:王叔和《脉经》;皇甫谧《甲乙经》;巢元方《诸侯源病论》;方书的发展: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要方》(治脚气等)、《千金翼方》;药学的发展: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药典《新修本草》;雷#《雷公炮灸论》中外医学交流:中医药学传至国外;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国;印度医药传入中国。炼丹术:制药校正医书局(1068~1077年、p50-51):《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经史政要本草》王安石变法与医学:太医局(医学校);太平惠民局;修和药所(和剂局)临床医学:法医学:宋慈《洗冤录》;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妇科学: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儿科学: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金元四家(寒凉、攻下、滋阴、补土,P52-53):刘完素(守真)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攻下派李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丹溪)滋阴派张元素(气味、药物归引);三、文艺复兴时期医学1.时代背景: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厂形成;古代文化复兴;思想与言论自由;自然科学进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2.医学革新:巴拉塞尔萨斯: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理论上没有突破;文艺复兴时期医学家的二元性、矛盾性。人体解剖:达·芬奇(1452-1519,科学方法论不能脱离实际);维萨里(1514-1564,推翻盖伦结论,重做人体解剖)《人体的构造》;静脉瓣的发现。传染病学:弗拉卡斯托罗《论传染和传染病》临床的进步:巴累:改革外科(实践中总结经验)。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p126)16世纪:1.李时珍:《本草纲目》2.临床:内科:大方脉;薛已;赵献可;张介宾(景岳)《景岳全书》(此三人非温补学派,实乃重视补法)针灸:集大成时代;杨继渊:《针灸大成》外科:薛已:《正体类要》;陈实功:《外科正宗》妇产科: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儿科:薛已;万全《万密斋医书十种》3.诊断的完备:望闻问切4.人痘接种法四、17世纪医学1.天文学与化学的进步。伽利略:量度观念的发展。波义尔:化学的独立与进步;阐明空气与呼吸的关系。梅犹(1643-1679):燃烧与呼吸的概念。2.显微镜的发明应用:列文虎克,细胞、细菌的发现。3.生理学:桑克托瑞斯,人体机能测量;血液循环理论建立,哈维(1578-1657)。4.内科学:西登哈姆,重视临床医学,“近代西方临床医学之父”。5.理论变革与医学学派(17世纪):医物理学派;医化学学派;活力论学派;6.传统医学的发展:自然能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稳定时期(P138)(1)温病学派的形成:吴有性(又可):戾气学说《温疫论》;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辩》医学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宗金鉴》(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3)陈修圆《医学三字经》(4)王清任《医林改错》(5)吴师机《理渝骈文》与外治法五、18世纪医学1.物理学的进步:牛顿三定律的出现;植物呼吸作用研究与发现;卡文迪许:氢氧结合生成水(否定原先错误观念)2.机械唯物论的形成: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卡巴尼斯《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3.布尔哈夫:18世纪内科学,重视临床医学教育,重心重新转移到病人。4.拉什:18世纪美国医学;黄热病与峻猛疗法5.叩诊法(奥恩布鲁格);药物治疗;麦斯麦术。6.莫干尼(1682-1771),病理解剖学的建立;7.精神病学:皮尼尔,第一个对各种精神病有完整记录;罗伯特·伯顿《忧郁的解剖》8.产科学的独立:产钳的发明。9.预防医学兴起:统计学的发展;公共卫生改革:食物供给、灌溉排水的改进;医院药房的改进;10.牛痘接种术的发明(1778-1798):贞纳11.四体液学说逐渐被抛弃。12.水疗法、顺势疗法的兴起。中国1.1840以前西医传入:17世纪中叶:罗雅谷《人身图说》;邓玉函《人身说概》17世纪末叶:巴多明《人体解剖学》(钦定格体全录,满文)六、19世纪医学西方:1.资本主义成熟时期,生产力巨大;新一波传教士浪潮,殖民地现代医学兴起。认为其它地方医学都是落后的、推测的、无效的;按脊疗法的出现。2.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的建立:布朗:1831,观察动物细胞施莱登:《论植物发生》(1838)施旺:动物细胞——补充施莱登,动植物所有组织、器官皆由细胞组成。微尔啸:《细胞病理学》(1858)细胞病理学的建立。4.医院医学诞生:新型中央政府控制的医学教育与医学体系的建立。5.诊断学:奥恩布鲁格与叩诊;听诊器的发明;耶格与视力表的发明;分析化学的常规检验方法;X射线的发现(伦琴)。6.外科学发展:(1)麻醉剂的发现与应用:1800,戴维,N20麻醉作用;莫顿,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乙醚麻醉表演;威尔斯,哈佛大学氧化亚氮麻醉表演;氯仿、可卡因等;(2)消毒与防腐:塞麦尔威斯、李斯特、伯格曼(3)输血技术突破:1875,兰多伊斯,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发现;1896,兰德斯坦纳,免疫机理与抗体的本质研究,ABO血型的提出。(4)治疗学:药物治疗:奎宁、咖啡因的提纯;伯尔纳:筒箭毒碱松弛骨骼肌。7.生理学:(1)神经生理学:穆勒(1801-1858);柏尔(1744-1842);伯尔纳。(2)生物化学:李比希(人体化学过程的大致情况推测);维勒;伯特兰(辅酶的发现)8.微生物学的建立:巴斯德:发酵、酿酒、蚕病、炭疽病、鸡霍乱、狂犬病科赫:发现、分离、鉴定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研究手段进步:细菌纯培养技术,琼脂阿胶培养基、染色法9.寄生虫病的研究:疟疾10.免疫学:贝林:血清疗法与白喉抗菌素梅契尼可夫:吞噬现象与细胞免疫理论埃利希:免疫侧链学说11.预防医学的发展:卫生调查、研究与公共环境卫生的改善(p113-114);公共卫生学的建立;社会医学的兴起(p116);12.法医学的建立13.护理学的兴起:南丁格尔创办护士学校14.现代医学体系的形成(P117-119):正规医学教育的兴起;女子医学院的建立;医学团体、医学期刊的发展(柳叶刀、国际红十字会(杜南)、红新月会成立);中国:1.医学现代化运动:1840年以后西医作为侵略工具传入: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1.思想界、医学界:民族虚无主义;机械唯物主义2.早期医院的设立:澳门设立眼科诊所;广州设立博济医局3.早期医学校的设立:教会医学校:广州博济医局培养学徒;美改组协和;国立医学校:李鸿章办北洋施医局、天津海军医学;北洋政府公布医学校条例。成立北京、杭州医学专门学校。4.中西汇通派:王宏翰《医学原始》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恽铁樵《群经见智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1.废医存药:余云岫提出“废除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七、20世纪医学——现代医学的发展与成就1.社会整体进步与科学技术革命:生物化学的独立;现代遗传学的兴起:孟德尔豌豆实验(1866);摩尔根基因连锁定律(1910);格里菲斯与艾弗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遗传密码与中心法则(尼伦贝格与苯丙氨酸);人类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的兴起:电流递质理论、化学递质理论;分子生物学的兴起(p157-158)1.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人体机能研究的深入(p163-164)基础、临床、预防、军事医学的建立与明确;1.对生命和疾病认知的变化: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口蹄疫(病毒)、立克次体病、热带病研究(黄热病)。维生素的发现与分离(p187-188):《千金方》;艾克曼,脚气病的研究;激素的发现与内分泌学发展(P188-192):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门脉系统等。化学疗法与抗生素(p195-196):青霉素、抗疟药、磺胺剂、606(抗梅毒)的合成外科学(P196-199):血型的发现与输血;麻醉技术;心脏外科(心脏搭桥、人工心脏);移植外科;显微外科。人工生殖技术:试管婴儿替代医学的兴起1.预防免疫技术的进步: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基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超声技术、激光技术等。2.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特点与趋势(p213-216纵横交错):医学研究深入和综合;学科分化和综合;高新技术广泛应用3.新的困境(P217):(1)疾病谱的变化:构成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传染病重新出现:已控制的疾病重新出现;新的病毒不断出现;全球化的影响;生化恐怖13.生命伦理学的建立(P220)14.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建构及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中国医学的发展(p168)1.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卫生行政体系及保健制度的建立:公费医疗;防疫站等。3.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设立中医研究院、中医进医院、“西学中”、掀起学习研究中医高潮。4.1980年确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方针。90年代提出中西医并重。5.主要防治成就:血吸虫病、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6.医学研究成就(P172-174):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预防医学。7.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标题:医学史考试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8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