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长安大学刘强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3本教学单元讨论的主要问题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剩余价值的生产三、资本积累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五、剩余价值的分割本部分教学的基本逻辑:解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割;剖析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实质;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貌。4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货币必须在流通流域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才能转化为资本。本部分讲4个问题: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买卖的虚假性质5(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物质条件要成为资本家,首先手中必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但不能由此引申出货币就是资本。6什么是货币?钱!什么是资本?也是钱!既然都是钱,那为什么还要讲货币转化为资本呢?货币和资本有什么不同吗?请看这么一个案例:兄弟二人7从这个案例看出:同样是1万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在于:老大手中的1万元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充当的是简单商品流通的手段(G----W),得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老二则把这1万元用作新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得到的是增值了的价值(G----W----G’)。8正是在这种货币多变的过程中,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货币就摇身一变而成为神奇的资本。因而这个公式G----W----G’也就是资本流通的一般公式或总公式。9从流通的形式入手:商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通公式:G----W----G都称为流通公式,因为都包括买、卖两个阶段,是买和卖的统一。货币和资本区别与联系10区别之一:流通次序不同。W----G----W中,先卖后买G----W----G中,先买后卖11区别之二:流通的目的不同W----G----W中目的是另一WG----W----G中目的是货币。12区别之三:流通的内容不同。在W----G----W中货币作为中介,使两件商品互换。在G----W----G中W作为中介,使两个货币互换。13区别之四:流通的终点不同:W----G----W中两边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G----W----G中两边是同质的货币。形式上的不同反映了内容的不同。同量货币换货币是没有意义的。因此:14(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是:G----W----G’(=G+△G)△G就是剩余价值(m)。两个流通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所谓资本,就是能带来m的价值。量的增加可以无限,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15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马克思: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但同其他任何人的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一版序言)无止境地追求m,是资本家的历史使命。通过这种形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资本运动过程,使资本在运动中增值。16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ˊ代表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反映了资本在运动中增殖的本质,是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增值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相矛盾)。17m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而产生。18在流通中,按照价值规律不能产生m等价交换不产生m;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m:–你贵卖,别人也会贵卖,你只能贵买,相互抵消–贱买,别人也要求贱买–同时贵卖和贱买,改变社会总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19离开流通,不能产生m生产者自己手中的W和G,其价值一定,不可能无故地多生出价值。20因此,m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21这样,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W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马克思: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所有者,必须按照W的价值购买W,按照W的价值出卖W,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必须取得比他投入的价值更大的价值。)22(三)劳动力成为W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解开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是劳动力成为w劳动力成为W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w也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根本条件231、劳动力人的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242、劳动力成为w的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的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25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w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w也有价值。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26劳动力w的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为延续劳动力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来决定。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27劳动力w的使用价值其特殊性在于,其他w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或者转移。劳动力被消费时,创造出新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仅有生产w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更大的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后者大于前者。资本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购买这一商品。28(四)劳动力买卖的虚假性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在流通领域完成。(等价交换)表面看,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自由、平等的,双方都只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且都只顾自己。(似乎是等价交换)29一旦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成交,“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1卷,p20030劳动力的消费同其他商品的消费一样,是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因此,让我们同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一道,离开这个嘈杂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领域,跟随他们两人进入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牌子的隐蔽的生产场所吧!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资本是怎样进行生产的,还可以看到资本本身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赚钱的秘密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资本论》1卷,p19931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二)资本的本质(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四)生产m的两种方法(五)资本主义工资32(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了生产过程。33资本主义的生产也是商品生产W生产有两个方面: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②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w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34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w生产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因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运用劳动两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51、劳动过程是人有目的的活动,是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创造财富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3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特点:①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进行劳动。②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劳动者所有。37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必须让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生产目的是m,是价值增殖。要说明价值增殖,首先分析价值形成过程。W的价值由生产W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同一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价值形成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另一方面是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8以皮鞋的生产为例:假定,劳动生产率为:1双皮鞋/小时/人每双皮鞋生产资料耗费10元。工人工资6元/人/天,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元。每天劳动6小时,生产6双鞋则6双鞋的价值:10×6+1×6=66元,资本家的支出和收入相等,价值增殖的目的没有达到,39若劳动时间延长到12小时购买支出:10×12+6=126元得到产品价值:10×12+1×12=132元132–126=6元即价值增殖,就是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目的达到了。40剩余价值的来源是资本家把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工人新创造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差。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指工人用于补偿自己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一点,才会产生m,是价值增殖过程。41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w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w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42剩余价值的定义(本质内容)m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43劳动时间的划分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劳动时间(生产m)。m的生产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W交换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m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44(二)资本的本质从现象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和产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在它们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m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45资本的性质1.资本是能够带来m的价值。本身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有价值的物,货币、w、设备等。2.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生产关系。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特定历史阶段上存在。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46(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了生产m,资本家必须支出资本以购买材料、厂房设备、劳动力等;根据它们(资本)在价值增殖中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71、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不发生价值量变化。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物质条件482、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在劳动过程中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剩余价值,带来量的增加。49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示了可变资本是价值发生增殖的根源,m的真正来源是工人的劳动。②在理论上,对进一步阐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地租等理论做准备。50剩余价值率: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商品的价值:w=c+v+m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剥削率,准确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51(四)生产m的两种方法进一步具体分析: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2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53图示必要劳动4剩余劳动40└—————┴—————┘8m’=4/4=100%必要劳动4剩余劳动80└—————┴—————┴—————┘12m’=8/4=200%由于劳动时
本文标题:剩余价值的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0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