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为人民服务》解读提炼教学流程
指示共产党人前进的路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解读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个短语中,中心词是“服务”,虽然对每个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但要说出它的准确意思,还真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呢!查字典有对这个词精确的诠释:“服务:动词。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由此,我们就准确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毛泽东为什么讲这个“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呢?他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的?他又是怎样讲的呢?这就促使我们研读文本来寻求答案。首先看开篇第一句话“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这句话中的“革命”,在当年毛主席说这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明白它的含义。不过时过境迁,今天的读者对这个词的意义可能不甚明了,所以,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革命”在当时是指共产党所领导的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毛主席说的“革命的队伍”是一支什麽队伍了。而通过整句话,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这支队伍的组成:共产党,和他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样就明白了接下去那句话开头“我们这个队伍”的意思。因为它承上句而来,它的意思也应该从上句去理解。“这个队伍”指的就是那个上句所说的由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组成的“革命队伍”。这样,两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说“我们这个由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组成的革命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下句提到了张思德同志,说他“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那么,这段话就等于说了两句话,和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仔细想来,两句话有共同的联结点:“这个队伍”,不同的是后一句说张思德是这个队伍的“一个”同志,前面一句只说这个队伍,没说多少同志,但我们可以理解,是指所有同志。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两句变形,第一句是:我们这个队伍所有的同志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第二句是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我们把这两句话重合起来,就可以通过共同的联结点,推出一句新的话:“张思德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毛主席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它又确实是前面两句话的必然结论,也可以说是这段话的总结。下文一开始仿佛并没有承接上文的意思继续言说,而是宕开一笔,说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是转折句,转折句一般都是强调后一句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主要是在说“‘人的死’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引用司马迁的话来做具体阐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固有一死”的意思和前面毛主席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是同一个意思。古汉语的“或”在很多时候或者说在经常意义上并不表示两个意思的“选择”,不是“或者”的意思,它更多的时候是不定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的”,或“有的人”。“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和现代汉语的语序略有不同,下面毛主席说的“比鸿毛轻”,“比泰山重”,是今人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那麽这句话便是“有人的死比泰山重;有人的死比鸿毛轻。”可能很多人由此也就以为对这句话完全理解了,其实未必。它的意思需要进一步去理解。首先,人的死为什麽说成“重”和“轻”,“人的死‘重’,人的死‘轻’”怎样理解呢?查字典,“重”可以理解为“分量大”,“轻”可以理解为“分量小”,“轻”、“重”显然不是指“实体”的分量大,分量小;而是一种引申的理解,指“人的死”在活人心里的一种感觉。因此,某人的死在活人心里的感觉“分量大”,是指人们认为这个人的死有价值,死后值得怀念;“分量小”则是在人们看来,某人的死没有价值,死后就被人遗忘了。其次,死的“重”的,在人们心里的“重”多“重”,“轻”的多“轻”?司马迁在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性的词语:“泰山”、“鸿毛”。泰山之重,与鸿毛之轻是对比着说的,这二者相比,相差何止千里,这说明人“不同的死”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印象是多麽悬殊。再者,比喻都是就喻体本体某个相似点形成的,人心里的“重”和泰山的“重”哪点相似呢?说泰山分量大,一方面是说此之“重”不可称量,是“最大”的重。另一方面是说泰山的重分量是永远不能变化的。这和人的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印象最深刻,觉得最值得怀念,以及这怀念永远不能改变的感情有一致之处。人心里的“轻”和鸿毛的“轻”的相似点又在哪呢?说鸿毛轻,一是它的重量不用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鸿毛随风而逝,而吹走后原地不会留下任何印记。这和人死后活着的人对他的轻视以及迅速遗忘是极其相似的。至此,第二句要阐述的是:人死的意义有不同,一种人死了,活着的人觉得他死得有价值,并且要永远怀念他;另一种人死了,在活着的人心里不但留不下印象,而且很快就把它遗忘了。那麽,在抗日战争时期,哪种人的死重于泰山,哪种人的死轻于鸿毛,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现在这两种人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死了“比泰山还重”;“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的,死了“比鸿毛还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三句话,环环相扣,依次递进,最后落脚在“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第四句回到张思德身上:“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前一句是两项内容:比泰山重的,比鸿毛轻的。下面只承接了重的一项,说到了张思德,这是因为如果也承接轻的举出一个例子来,就离开了悼念张思德这个主要话题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可以说,这一句是毛泽东对张思德同志的死的高度评价,也是本段的结论。这样,第一段是说张思德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着人民利益工作的。第二段是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这三句话是张思德同志一生坚守的三个做事原则,“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就是由此推出的结论。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两段的意思合起来,做出这样的理解:因为张思德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着人民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在人民心里是崇高的,是永远值得怀念的。而张思德只是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是一个代表。如果我们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就应该是:像张思德那样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着人民利益工作并且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将被人民永远怀念。这其实是在号召“我们这个队伍(延安的党政军民,可以进而理解为根据地的党政军民,还可以扩展到全国的革命人民)要学习张思德的做法,做张思德那样的人。第三段开头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那该怎么在上下文里理解这个“为人民服务”呢?因为这句话是承接上段而来的,答案应该在上文去找,“我们”就是上文中的“我们这个队伍”,那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队伍”坚持的做法——也就是张思德坚持的做法。这个做法就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全部含义。那怎么说到“改正缺点”上去了呢?第一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显然这句话中的“因为”与“所以”之间的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联系。那究竟怎么理解这句呢?观察前面我们讲过的两个地方语句的表达方法:第一个是第一段:(因为)所有我们这个队伍的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又因为)张思德同志是我们这个队伍的一个同志。(所以)张思德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第二个是第二段:(因为)凡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又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再看下面这句话?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前面如果加一句话,就可以组成和上面一模一样的句子组合。加什么呢?我们可以逆推。可以根据第二句补一个“所有为人民服务的”,也可以根据第三句话补一个“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样就可以组成和前面一模一样的三句话:(因为)所有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又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之所以能说出第三句话是因为前两句有一个连接点:为人民服务的。但为什麽“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批评缺点”呢?为什麽说到“改正缺点”上去了呢?这和为人民服务有什麽关系呢?接着毛泽东举了一个不怕批评的例子。党外人士李鼎铭提了一条“精兵减政”的意见,我们认为“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就采用了。”查字典:“精兵减政:精减人员,紧缩机构”。当时延安和抗日根据地条件很艰苦,但那时我们的脱产人员太多,加剧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的利益”,所以李鼎铭一提出来,我们就“精减人员,紧缩机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也就是下文那句“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话的意思。那句“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又是什麽意思呢?联系第一句“为人民服务”,显然是指坚持张思德那样的做法:完全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做之后,我们的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总之,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为了“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我们无论做什麽,无论坚持好的还是改正错的,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那麽,抗战时期,大敌当前,我们应该怎麽做呢?请看第四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五湖四海”是借代,代指全国各地。“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下面说的“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解救他们”。“走到一起来了”,是指团结在一起的意思。“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就是团结全国人民的意思。这句话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团结起来,完成解放全民族、解救受难的中国人民的伟大使命。这是我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做的。除此之外,我们的同志要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要努力奋斗。“要看到成绩”,什麽成绩?联系上文可知“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这些成绩都是靠无数张思德那样的战士,完全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人民利益牺牲换来的。“要看到光明”,什麽样的光明?人民已经从张思德那样的为人民利益奋斗牺牲的同志身上看到了希望和前途,“全国大多数人民”将要被我们团结起来,我们的根据地也将“更大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提高什麽样的勇气?是指像张思德那样“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人民利益去牺牲的勇气。即“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至此,本段的意思就比较清晰了:现在我们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像张思德那样为着解放人民,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团结起来,勇于牺牲。第五段是提倡为张思德那样的同志开追悼会,并明确提出为牺牲的同志开追悼会要成为一种制度。实际上毛泽东是号召大家利用这样的形式,宣传张思德同志那样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回顾全文,毛主席通过这篇文章表述了这样一个中心意思:我们要像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心论点。故此,为了把这个中心论点论说清楚,毛泽东在第一二段讲述了张思德的事迹:张思德同志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着人民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以此来说明什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是什麽。第三段以为人民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的例子论述为什麽要为人民服务——使我们这个队伍兴旺起来。第四段则论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像张思德那样为着解放人民,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团结起来,勇于牺牲。第五段则进一步号召大家向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论述思路。文章读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指“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着人民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那麽在今天呢?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呢?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我想,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替,“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应永远成为我党领导人前行的路标。教学内容分析及对教学方法的思考:经过一番解读,我们已明确:毛主席在第一二段以张思德的事迹为例阐释为人民服务的含义;第三段以为人民坚持好的,
本文标题:《为人民服务》解读提炼教学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1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