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41(七)环境工程专业1、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EngineeringMechanic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2H01B学分数:3总学时:60学时分配:讲课43,实训17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将传统的二大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内容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研究力系的简化和平衡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结构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分析理论,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工程设计课程奠定基础。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工程力学的任务、结构的计算简图及受力分析(3学时)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工程力学的任务;掌握荷载、平面结构支座类型、简化结构计算简图;掌握力的性质(力的三要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约束与约束反力,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构件的受力图。(教学方式:讲授)2、空间、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解析法,平衡方程(5学时)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包括用图解法和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合理投影定律)与平衡;掌握力沿空间直角坐标轴的分解;掌握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3、力矩、力偶系,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学时)掌握力矩的概念及力矩定律;掌握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掌握空间一力对坐标轴的矩。(教学方式:讲授)4、空间、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4学时)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求解主矢与主矩,掌握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掌握力线的平移法则。(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5、摩擦基本概念及平衡问题(2学时)了解工程中的摩擦问题;滑动摩擦的概念;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方程;掌握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求解平衡方程;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教学方式:讲授)6、轴向拉伸与压缩(6/2学时)掌握用截面法求轴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掌握应力的概念及轴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拉(压)杆的变形及虎克定律;掌握材料在单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的概念及轴拉(压)杆的强度条件;了解应变能及应变比能的概念;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教学方式:讲授、习题讲解)7、剪切(1/1学时)理解剪切变形的特征;掌握剪切实用计算所做的主要假设;掌握剪切构件的强度计算。(教学方式:讲授、习题讲解)8、扭转(4/2学时)理解扭转变形的特征;掌握外力扭矩、内力扭矩的计算及内力扭矩图的作法;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掌握等直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9、弯曲内力(3/2学时)理解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两种内力-----剪力和弯矩;掌握用截面法确定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442理解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三种方法;重点掌握用剪力和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这种方法。(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0、弯曲应力(5/2学时)理解梁横截面上的两种应力-----正应力和切应力;理解推导正应力公式的方法;掌握梁弯曲变形的基本公式;理解计算梁横截面惯性矩的方法;掌握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强度条件;了解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1、弯曲变形静不定梁(4/2学时)了解工程实际中的弯曲变形问题;掌握梁挠曲线的微分方程;了解用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形;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掌握梁的刚度条件;了解提高梁刚度的措施。(教学方式:讲授、习题讲解)12、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学时)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理论;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了解空间应力状态;掌握材料破坏的两种基本形式;了解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对构件进行强度计算的四种方法。(教学方式:讲授)13、压杆的稳定(2学时)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掌握大柔度杆、中柔度杆、小柔度杆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计算;掌握压杆稳定的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教学方式:讲授)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成绩评定与考核方式:根据平时、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工程力学》1997年修订版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理论力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乔宏洲主编和哈尔滨建筑大学刘明威主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3)《材料力学》孙训方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力教研室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建筑力学》周国谨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训课主要由每次作业讲解及课堂练习组成,与课堂教学交叉在一起《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见土木工程专业443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2H15B学分数:3总学时:60学时分配:讲课43,实验17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通过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讲课:3学时)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的进展3、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4、分析结果中的数据处理5、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概论(讲课:2学时)1、滴定分析概述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映的条件3、标准溶液4、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5、活度与活度系数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酸碱滴定法(讲课:7学时,实验:4学时)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2、不同pH值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及分布曲线3、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4、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5、一元酸碱的滴定6、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7、酸碱滴定应用示例8、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配位滴定法(讲课:6学时,实验:6学时)1、概述2、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及其稳定性3、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4、滴定曲线5、金属指示剂及其它指示终点的方法6、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7、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讲课:6学时,实验:4学时)1、条件电极电位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与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4444、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5、高锰酸钾法6、碘法7、其它氧化还原法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沉淀滴定法(讲课:4学时)1、概述2、沉淀滴定分析的要求3、沉淀完全的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的因素4、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5、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6、沉淀滴定分析的计算与应用示例分光光度法(讲课:6学时,实验:3学时)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与构造3、显色反应与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4、测定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5、吸光光度法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讲课:4学时)1、电位分析法2、色谱技术3、光谱技术4、其他仪器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讲课:3学时)1、沉淀分离法2、萃取分离法3、色谱分离法4、离子交换分离法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讲课:2学时)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2、试样的分解3、测定方法的选择原则四、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答辩、课堂讨论和实验为辅,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2、课堂讲授建议逐步转到多媒体电化教育,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1、考核分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2、成绩评定按平时考核成绩(15%)、实验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65%)比例评定得出总成绩。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成都科技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教学参考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实验教学大纲445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编号:112H15B课程总学时:60实验学时数:17课程总学分:3实验学分:0.5开设实验项目数:5个一、实验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2、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4、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二、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内容简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1盐酸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操作必做配制盐酸溶液,并用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掌握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42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操作必做EDTA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以及计算方法43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操作必做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掌握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的硬度方法24高锰酸钾溶液的配置与标定综合必做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45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操作必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铁含量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的实验方法3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三、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实验考核内容分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五方面,考核方式以平时实验和考查相结合。考核标准以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及实验数据分析合理性为标准依据,结合实验报告规范性、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评定实验成绩。分数比例为:实验态度(10%)、实验技能(15%)、实验操作(15%)、实验结果(25%)和实验报告(35%)。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推荐教材:《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程》柴华丽、马林、徐华华、陈剑宏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编写组编吴性良、朱万森修订复旦大学出版社本大纲主撰写人:胡国强2004年10月审核人:朱建林446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2H05Y学分数:3总学时:60学时分配:讲课26自主学习17实验17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普通化学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有机化学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化学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组成、性质、结构、合成及应用。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对一些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同时在科学思想能力方面获得应有的训练和培养。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自主学习:1学时)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方法,共价键的形成和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和试剂的分类,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名命(讲课:1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系统命名法,烃和烃类衍生物的命名。3、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讲课:2学时)构造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现象:含有双键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含有碳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光学异构现象: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手性和对称性,手性碳的构型表示方式与标记,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现象,碳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讲课:1学时)红外光谱、紫
本文标题:(七)环境工程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