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三服务”工作机制研究摘要:本课题着力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中的上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党组织如何服务党员及党员服务群众的新的有效途径研究。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的“三服务”工作机制的研究成果,为创建一个和谐的高校党建氛围做出贡献。关键词:三服务、内涵、途径、保障高校党建是一个实践先行的党建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取决于他们的“服务”能力,可以说把握了“服务”这一本质,就掌握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灵魂和生命。而“三服务”机制是上海近年来力行的一项党建工作机制,在高校党建中也同样得以充分体现,笔者主要从大学生党建入手,因此内涵就是狭义的大学生党建的三服务机制。一、“三服务”内涵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界定一下我们要谈三服务的内涵,1、高校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内涵,我们这里是从狭义上来看的,主要是从大学生党建方面入手的,因此是指的学校党委对各学院党委以及学生党支部的服务;2、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内涵是指各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服务;3、党员服务群众是指学校中的所有党员对群众学生的服务。目前针对高校上级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现状,我们走访调查了包括学生党支部、教研室党支部,行政部门党支部,了解到在目前新背景新形势下全球化的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加深,社区化管理使得学生的集体观念淡化,网络在大学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挑战。大学生党建“三服务”现状也相应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三服务”无法真正深入。学分制的实施使班级概念淡化;自主择业的现实使管理者制约的手段削弱;交费上学使学生倍加关心自身的权益;社团活动的繁荣使新团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后勤社会化的起步、班级之间交流的时空发生了变化,诸如此类的变化使我们传统的组织构建方法不能适应,传统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监督渠道发生了变化,对我们新形势下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三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所面临的是无法真正深入。2.高校党建工作缺少科学化管理,使“三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近年来,由于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以及用人单位对党员毕业生的青睐,使得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大幅度增加。这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首先是时间紧。一个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成为预备党员,组织上至少要投入近两年时间。相对于大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培养考察工作显得十分紧张;其次是人员少。日前高校专职党务干部数量普遍偏少,且工作繁杂,平时很少能有时间认真思考和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这样,一些高校党组织便把组织发展工作变成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对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则很少问津,其结果势必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党员发展是“三服务”元素组成,因此在抓发展的过程中想使“三服务”真正实施阻力重重。3.大学生入党功利性明显增强,使“三服务”难以真正落到实处。随着高校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其中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也有功利主义的成分。有的学生认为入党既可以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做贡献,又可以增加自己在评优和就业竞争中的砝码,可谓一举两得;有的大学生干脆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入党只是为了捞取个人资本。这些不正确思想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学生党员是学校党员的大部分,因此学生党员的优劣决定着学校党组织的实力,因此影响着三服务的落实。4.高校党建工作定位较低,方式陈旧,相应使“三服务”从形式上没有突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作为推动历史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中心目标开展。同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特点。但现在学生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定位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多半是用来解决发展、转正等,因此从形式上“三服务”面临着巨大挑战。二、“三服务”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加强组织建设的教育,既是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也是砥砺党员思想品质,激发内在动力的可靠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民主化、传播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新时期党员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善于思考,思想活跃,因此,做好组织自身建设是首要的。在此基础上,寻找对路的方式方法,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想方设法把服务工作做好。在工作中我们准备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反对简单灌输和抽象说教,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在坚持原则性、战斗性、思想性的基础上,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一)从三服务的三方面进行分析,尽力发现新的途径和方法。1.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是由学校内党组织的新型关系决定的。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横向整合形成的新的组织体系其形成和巩固依赖于学校党委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适应这种新型关系,学校党委必须转变领导观念、改变工作思路,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中,尊重各个学院部门党组织的民主权利,维护他们的合理利益。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也是有学校党委的地位决定的。既是市教委党组织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学校的公益性、群众性是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学校党委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党委为下级党组织服务时,一是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二是要关心爱护基层党干部,从事业、健康、学业等各方面为党干部的健康成长、愉快工作学习创造条件;三是发扬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学校各层党组织的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四是创新服务载体,为学校各层党组织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造条件。2.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这种凝聚力依赖于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对党员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党组织为党员服务,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知情”。党组织要理顺党员反映意见的途径,畅通党员表达合理需求和利益渠道,即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求以及对个基层党建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解惑”。党组织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认识上的困惑,要及时沟通,共同寻求解决方法。三是“关爱”。建立党内互助机制,让更多困难党员获得党组织的帮助,各方面的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们的主心骨,为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消除后顾之忧。四是“搭台”。要善于发现每位党员的特点和长处,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员搭建服务学校的舞台。五是“维权”。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重视基层党建主体的权利和地位。3.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学生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学生服务,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的必然需求,是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校党建的根本目标。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学生服务贵在落实。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反映学生民意的机制,疏通学生利益表达渠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二是扩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覆盖,发展群众学生为党员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四是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充分发扬学生群众力量,带领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去。“三服务”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提供服务,目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组织为党员服务,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热情;服务群众是高校党建的价值归属和工作重点。三者统一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建设中。4.构建高校基层党建网络平台增进“三服务”服务覆盖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迅猛崛起,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建立高校基层党建网络平台,来把三服务的覆盖面扩展到最大化。目前已经有些学校或学院已经开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生工作开展,我们也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从而高校三服务机制也就有了依托。我们可以利用学院网络、BBS等建立党建板块,也可以在学校到学院网站上开辟党建阵地,但一定要增强网页的可看性,不仅布置一些知识理论通知等,还要结合时事国情建立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讨论等,而且还可以公开各支部信箱,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等等,总之利用好目前的网络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5.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到三服务当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不仅做好了服务,而且保证了我党的素质提高。党的创新理论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党的创新理论如果不能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其巨大威力和无穷魅力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生动展现。把党的创新理论停留在书本上、深藏于高阁中,只能窒息它的蓬勃生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切实承担自己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在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与改革发展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理论武装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人曾这样形容一些理论宣讲活动:参加靠动员、鼓掌是客套;手中一张报,随时想溜号;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讲者学习研究不深入、方式方法不对路,没有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没有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试想,如果宣讲者疲疲沓沓、缺乏激情,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或者满足于照本宣科,习惯于老生常谈,碰到问题就绕,遇到矛盾就躲;或者居高临下、板起面孔教训人,把生动的理论讲得枯燥无味,那么,这样的宣讲又怎么能够使人入耳、入脑、入心?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点功夫研究探讨。(二)三个意识是确保三服务实施的重要保证。方法实施的保证是意识,我们首先要树立增强“三个意识”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胡锦涛同志关于增强“三个意识”的要求,寓意深刻,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带到我们这里的研究也是一样适用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意识。增强“三个意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表明了我们党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强烈责任感。“三个意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忧患意识是动力。确立忧患意识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那就等于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更没有希望。在三服务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和有备无患。公仆意识是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特别是推进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核心就是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只有增强公仆意识,才能正确处理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节俭意识是保障。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俭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党的
本文标题:三服务机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2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