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海外项目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消除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有的甚至影响到业主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施工时必须进行有效防治,下面将近年来境外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一.昀常见的质量通病(1)屋面、厨房、洗手间、外墙渗漏水;(2)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3)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4)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5)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6)金属栏杆、管道、配件锈蚀;二.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1)屋面渗漏屋面渗水、漏水是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不论卷材或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都有类似的情况。1卷材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结构变形,基层处理不干净;找平层不平、不干燥;油层太厚、涂刷不均匀;局部构造(如女儿墙、山墙、天沟、伸缩缝等部位)不合理,施工处理不当;卷材局部破损铺贴不实,接头、压边不严密;绿豆砂带有尖锐棱角、抛撒不均、未嵌入油层内;温差过大等原因,致使沥青胶老化、流淌,卷材错动、开裂;形成气囊、水囊、泛水等现象而产生渗水、漏水。混凝土刚性屋面渗漏的原因:结构变形,板面清扫不净、灌缝不实,分格缝设置不合理,油膏嵌缝不严密;防水层较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施工振捣不密实,收光、压光不好,早期干燥脱水,后期养护不良,山墙、女儿墙等局部构造不合理、施工处理不妥,以及温度应力作用等,致使屋面开裂渗水、漏水。防治屋面渗漏:应从材料采购、使用防水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外,施工前还必须对进场准备使用的防水材料进行抽样复试(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屋面设计构造应按相应的防水等级和使用年限要求、正确选用防水材料、防水方式,进行防水设计,确定屋面防水层的具体做法。如根据屋面泛水面积,合理确定屋面排水坡度,水落管直径、数量及位置,防水层的层数及山墙、女儿墙、天沟等节点处理,为确保防水性性能提供技术保证;施工技术上浇砼时,应有专人负责将钢筋网片达到设计高度,再覆盖顶部砼,昀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压光养护。预埋雨水管时,应适当预埋高一些,然后根据刚性防水的充筋高度截去多余管头,使管盖与管口连为一体。这样既满足了管口的美观,又使雨水直接流入雨水管内,从而避免了从管口渗进屋面的现象。女儿墙与屋面直接相连,如果女儿墙开裂进水,雨水将避开屋面防水层直接流向屋顶结构层,造成屋顶甚至外墙渗漏,因而女儿墙必须砌筑密实,压顶应该采用钢筋砼制作,同时认真做好滴水线,以隔断雨水沿女儿墙2向室内渗漏的途径。水箱大多安装在屋面上,水箱支架多是方钢或角钢制成,直接放置在屋顶上,很多柔性屋面被沉重锐利的支腿扎通而渗漏,因而水箱支腿下必须安装垫片,防止其破坏屋面防水层;屋面完工的检验和试验要求;涂膜防水层的针刺检验;蓄水屋、种植屋面的蓄水试验;一般屋面的防水层浇水试验等;针对其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综合治理。(2)卫生间积水、漏水、管道堵塞卫生间积水、漏水、管道堵塞是昀常见的质量通病。积水的原因:地漏安装高度偏差较大,地面施工无法弥补;地面在地漏四周形成倒坡;地面的平整度及坡向地漏的坡度不符合要求。漏水的原因:排水管甩口高度不够,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蹲坑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没有填抹严实;厕所地面防水处理不好,使上层渗漏水顺管道四周和墙缝流到下层房间。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封堵不严,造成杂物掉入管道中;卫生器具安装前没有清除掉入管道内的杂物;管道安装时没有清除管膛杂物;管道坡度不合要求,甚至局部倒坡,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如用T型三通,而不是用Y型三通,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管网未进行闭水试验就交付使用等。防治措施:地面泛水应坡向地漏,地漏口应低于地面,做成盆子形;穿过楼板的管道洞口,与管壁的空隙应四周均匀并不宜过小;嵌填缝隙前应清扫、洒水湿润,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分层嵌实;在嵌填砂浆、混凝土未充分硬化前,避免管道振动;在管道四周用砂浆或混凝土,做出高于地面的馒头状锥体或设置的套管上口应高出完成后的地面等。(3)外墙渗漏水3渗水原因;砖砌体与混凝土构件变形不协调,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线膨涨系数约为砖砌体的两倍,在相同温差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伸缩要比砖砌体大,冬夏交替就会出现温度应力裂缝,造成渗漏,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部位主要是较长建筑物顶层开间的窗问墙,山墙及女儿墙根部等部位;当温度变化时,构件就会出现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而渗漏,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越冬保温措施不合理时极易发生冻胀造成开裂,一般易发生在条形基础底层、窗口以下等部位;起填充作用而非承重作用的外墙轻质砖的温度膨胀系数比粘土砖大,所以经过冬夏交替或强烈太阳下,突然下雨的温度变化,轻质砖与混凝土框架梁柱之间必然会出现裂缝,同时轻质砖本身还有收缩变形大、吸水量大、表面强度低及易起粉等对防水不利的因素;外墙抹灰分格缝不交圈、不平直或砂浆残渣未清理使雨水种积聚在分格缝内,分格条嵌入过深使分格续底部抹灰厚度不够,雨水渗入墙内;外墙粘砖前没有认真堵塞墙体上的孔洞和缝隙;饰面砖之间勾缝不认真或砂浆标号低形成毛细孔,在风压作用下出现;目前建筑物大多数门窗采用铝合金、塑钢、白钢制成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它们界面之间产生裂缝,由于未用密封材料或封堵不严及密封材料质量低劣而导致渗漏;外墙许多构件中,容易造成渗漏如挑檐、雨蓬、阳台及凸出墙外的装饰线等,这些构件如未做滴水线或做得不标准,造成水沿外墙流淌;另外,培体砌筑施工时,固定脚手架的铅丝洞,脚手洞等堵塞不严、各种砌体的砂浆饱满度达不到要求、灰缝不饱满等都易留下渗水的通道。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墙体裂缝无论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还是框架结构,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很难完全避免裂缝的产生,别外还有门窗洞口、脚手眼穿墙管根等,对这些容易渗漏的薄弱环节,施工时应加强管理,严把质4量关,做到防患于未然;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外墙外的抗渗能力如墙面分格缝易产生渗漏,我们可以使用玻璃条、一次性塑料分格条等代替,外墙饰面砖的勾续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以减弱水泥砂浆的脆性;外墙找平层如遇不同材料交接的可加钢丝网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线膨胀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抹灰用砂要严格控制含泥量,杜绝使用风砂等;并充分认识细部构造的重要性,昀人限度地减少墙面渗漏;造成外债渗漏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各个环节,既有共性又有地区特点,因此在这里提出与同行商讨共同将外墙面渗水治理好。(4)抹灰空鼓、裂缝抹灰空鼓、裂缝和起麻点的原因:基层面没有清扫冲洗干净,对光滑面层未作“毛化处理”而空鼓;一次抹灰厚度超过15mm,出现坠裂或收缩不匀裂缝;抹灰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导致有的抹灰砂浆和易性和保水性差,硬化时收缩性大,黏结强度低;配电箱、消防箱等背面的抹灰层薄,又没有防裂措施基层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未浇水湿润;底灰未干到一定程度就抹面层;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固定不牢;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石灰膏未充分熟化等。处理方法:将起鼓的范围内的抹灰铲除并清理干净,在其四周向里铲出15°的倾角。当基体为砖砌体时,应刮掉砖缝10~15mm深,使新灰能嵌入缝内,与砖墙结合牢固;基体表面(含四周铲口)洒水湿润,要求洒足而均匀,但也不要过量;抹底灰,按原抹灰层的分层厚度分层补抹;抹罩面层,待第二遍抹灰层干到六七成(一般约为1~4h),罩面层应与原抹灰面相平,并在接缝处用排笔压实抹光。预防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处理好基体面层;混凝土光滑面要用10%的稀盐酸5溶液洗刷面层的油污和隔离剂,随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进行“毛化处理”,如凿毛、喷毛或洒毛,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胶:水:水泥:砂=1:4:10:10)喷和洒毛后,湿养护7天;抹刷必须分层施工,头遍砂浆的稠度要大一点,厚度控制在6mm左右。要用力刮,使砂浆嵌入灰缝中,等干硬后再抹中层灰,要求平整,垂直,厚度宜在7~8mm之间,面层根据规定必须抹平、抹光,并进行喷水养护,以防止因早期脱水而开裂、脱落;配电箱、消防箱的背面无砌体时,应钉有钢丝网。每边放大100mm,再做抹灰层。墙体与门窗框接交处抹灰层空鼓原因分析:基层处理不当;操作不当,预埋木砖的位置不合理,数量不够;砂浆品种选择不适宜;门窗框周边没有用水泥砂浆填嵌密实,造成门窗在开启时震动,周边的抹灰层出现裂缝和脱落等现象。防治措施;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宜铺钉钢筋网,每边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洞每侧墙体内预埋木砖不少于3块,预埋位置正确,木砖尺寸应与标准砖相同,并经过防腐处理;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砂浆不宜太稀,塞缝前先浇水润湿,缝隙过大时应分层多次填塞。(5)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地面起砂、起壳原因:配合比不当,水灰比过大;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水泥标号低,或使用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没有按规定遍数成活,在初凝前又没有适时压光;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浇水不足,或残留有积水;未按规定留设施工缝;炉渣垫层质量不好,水泥浆结合层粘结力差;地面施工中受冻,或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在地面上走动;洒水养护的时间过早或过迟,或养护天数不够等。6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用量,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防止离析;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均匀密实;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方可通行。(6)混凝土裂缝裂缝特征: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具有表面性,缝宽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产生原因:砼产生裂缝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地基基础沉降及边界约束条件等之外,其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不,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不,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预防措施: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7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处理方法: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故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养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工程管理中心2009.6.128
本文标题:援外工程质量通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