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11导言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物质资源依赖型的货物贸易走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投资、技术、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综合经济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持续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其在总贸易中的份额也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逐渐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入到国际市场,国内服务贸易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但由于国内服务产业自身的弱点,造成了我国服务贸易总量较小,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能力弱,发展滞后等,使得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既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因此,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为政府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促使服务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服务贸易的发展,减小服务贸易逆差,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如何?具有优势的行业有哪些?通过分析该如何制定合适的措施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这些都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从而结合分析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以期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所助益。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评述1.2.1国际理论由于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没有专门论述服务贸易的内容,服务贸易理论研2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谢尔普通过考察己有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以往的经济理论家没有系统地涉足和研究这一范畴,在有关比较优势的经济文献中找不到讨论服务业的内容。甚至以某个服务性产品的事例来说明比较优势的内容也找不到。随着服务业日益成为产业进步的标志,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所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方理论界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把比较优势归因于成本差异、要素察赋差异、经济规模差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差别、不同偏好等。他们认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应有不同的理论基础。R·迪克和H·迪克应该是最早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他们使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标分析要素察赋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对18个OFCD国家的各种RCA指标进行跨部门回归分析。结果是没有证据表明比较优势决定着服务贸易模式。菲克特库等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服务与商品的不同特性,由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多数是同时发生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能储存;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的是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在各国海关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表上没有体现,从而得出国际贸易原理不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结论。安·赫尔曼等认为,日前用于解释货物贸易比较优势的理论,如要素察赋论,规模经济学说,技术差距与生产周期论等的适用性都有待讨论。1.2.2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情况我国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关注开始于90年代初,最初只是限于对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上。但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及GATS的签署,我国学者也加大了对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力度。他们多从理论的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李怀政(2003)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张岩(2004)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洪晓东(2003)的《试论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3优势》、杨松华,杨春(2004)的《对服务贸易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等。二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类型服务贸易行业的服务竞争力进行分析。例如黎洁、赵西萍(1999)的《论国际旅游竞争力》研究了旅游服务的竞争力、王壮为(1999)的《完善全过程服务增强医院竞争力》则对医院服务竞争力进行了研究,鲁志永(2002)的《中国银行竞争力分析与实证研究》分析了银行服务竞争力等。这类研究有比较强的针对性,研究方向比较单一,应用范围过窄。三是用数字指标来分析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这类学者多从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量、世界排名、结构比例、与别国的比较以及一些简单的指数等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但多局限于一至两项经济指标分析(如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如蔡茂森、谭荣(2005)的《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李晓钟、张小蒂(2004)《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等。1.3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从而结合分析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再找出我国服务贸易现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充分考虑中国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来确定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发挥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着眼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为导向,确定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使其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亮点。2服务贸易概论2.1服务贸易的概念由于服务贸易的概念不仅仅是学者们专门讨论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4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贸易利益。因而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服务贸易的概念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之一。发展中国家希望仅仅指越境服务贸易,而发达国家则强烈要求把生产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也包括在内,甚至把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在服务贸易之内。尽管服务贸易也大量涉及国家主权、文化、和经济安全等问题,但没有象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那样,几乎直接的或潜在的威胁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然而,服务贸易毕竟与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紧密相关,特别是随着产业内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内部化趋势使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服务贸易是否包含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均涉及各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状况及各国总体贸易利益的实践问题。最终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定义为:一、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二、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三、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四、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也就是跨境消费,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个方面十二个部门。2.2世界服务贸易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显现出经济服务化趋势,这种本质性的变化源于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服务贸易持续增长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服务业、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国际投资性互动带动经济迅速增长己是不争的事实。1980-2000年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1999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就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比重平均达40%5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服务贸易额再创新高,2000年服务贸易总额为29366亿美元,2001年为29477亿美元,2002年为31156亿美元。根据WTO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1.76万亿美元,进口1.74万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25倍和1.23倍。其中,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1.69倍和1.45倍,发达国家增长分别为1.11倍和0.99倍,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长分别比发达国家快58个和46个百分点。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口基数较大,而出口基数小,尽管出口快于进口增长,但服务贸易仍然维持逆差,不过逆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1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08亿美元。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415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3600亿美元,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040亿美元,位居第一,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200亿美元,居第二位。预计,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将可达50%,接近50000亿美元。以上的每一组数据、每一份条约都显示出服务贸易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然而,相对于实践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对服务贸易实践的回应,服务贸易理论研究己受到国际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2.3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2.3.1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使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增长了近70倍,从位居世界第32位跃居世界第3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但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过度支付了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过度支付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和过度压低了劳动者福利,还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总体上看是规模6的扩张、速度的扩张、外延的扩张和数量的扩张,是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关键。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世界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是主要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届时服务贸易规模将比2006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我国将努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2提高我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洛克曾预言: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将外包出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外包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并通过境外商业存在形式、即服务外包形式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跨境方式的服务贸易。境外服务外包也叫服务离岸外包,已经成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按照服务内容划分,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国际商务流程外包BPO,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60%。按照服务提供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划分,服务外包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境内外包更强调核心业务战略、技术、专门知识和规模经济,重视将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即现金流,重视价值增值。据分析,服务外包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的出口额,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两种7贸易形态,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价值量,但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却很小。从2006年开始,商务部组织实施了“千百十工程”,主要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已共同认定大连、西安、成都、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济南、武汉、杭州等11个城市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上一轮全球制造业转移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
本文标题: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3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