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襄阳市中心城区功能区类型及公共设施建设模式专题研究第一部分规划总则近年来,我市为加强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在《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及《襄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并先后编制了《襄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襄阳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襄阳市中心城区绿线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规划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了促进各类规划尤其是专项规划之间相互协调,增强操作性,形成等级清晰、服务全面、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要求借鉴新加坡经验,以新加坡新镇理论为基础、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功能区为依托、在功能区层面协调各类规划,完成功能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一、规划背景三、研究技术路线现状分析人口现状社会经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规划解读重点问题研究各公共服务设施特性土地利用要求建筑、环境等特殊要求功能区类型及服务设施建设模式确定功能区分类服务设施建设模式确定明确各功能区建设模式建设模式需求缺口特性分类类型划定四、规划原则1、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原则公共设施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城市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城市所有居民。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强化公共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2、协调性原则公共设施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完善和补充,也是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引,因此必须与上层次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各专项规划、法定图则)相协调。城市功能不同,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也不同,从而导致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多样化。因此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匹配城市不同功能定位、适应城市协调发展要求。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本次规划中充分反应主管部门的要求,满足市民对各级各类公共设施的需求。3、整体性原则公共设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类设施共同担负着为城市服务的职能;同时每类公共设施也是一个单独系统,需要满足自身的层级要求。因此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具备整体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4、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就是通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期设想,公共设施规划也是如此。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在公共设施布局及规模论证上体现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原则,以深标为基础,适度超前,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公共设施。5、规模效益原则公共设施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服务公平公正的问题,但同时为了实现公共设施可持续的发展,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这就需要设施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或部分设施成组集中布置,以形成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设施的规模集聚效应。6、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只有具备可操作性,才更易于实施,利于完成规划目标。为此,我们制定规划管理图则,将公共设施用地落实到具体坐标,便于规划管理;制定近期和远期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使规划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五、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6、《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7、《襄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8、《襄阳市中心城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9、《襄阳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10、《襄阳市中心城区绿线控制规划》11、《襄阳市中心城区普通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12、《襄阳市标准社区及社区公共中心专题研究》13、《襄阳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业规划》14、《襄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5、《襄阳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研究9一、新加坡新镇规划理论研究1、新镇理论基础新加坡新镇作为大型城市形态开发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大型城市单元(新镇雏形)、中型城市单元(小区雏形)、小型城市单元(邻里雏形)“三级结构”单元式开发理念;高层发展、底层架空、人车分流参照了L柯布西耶1922年提出的“明日城市”的构想;小区中心400m步行服务半径遵循了C佩里1929年提出的“邻里单位”的特点;10道路分级组织沿自A屈普1942年提出的道路分级原则;网格状快速道路、主要道路沿新镇周边布局演绎了L大卫1960年代提出的华盛顿新镇的“快速路网结构”;新镇中心、小区中心商业设施与地铁站、公交站等大众运输交通相结合突出了P卡尔索普1993年提出的TOD模式的概念;在混合使用功能、高密度开发,快速交通、人性化尺度方面体现了A杜安尼与E普拉特尔塞伯克1990年代所倡导的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的原则;在空间形态上也拥有R罗杰斯1997年的“串联社区”模式的长处;以上西方思潮大体上构成了新加坡新镇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当代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精华。教育配套医疗配套产业休闲娱乐配套商业配套完善配套生活体系112、新镇“三级结构”规划模式新镇规划有着完善且等级分明的新镇,小区、邻里“三级结构”,以其等级体系来构建新镇城市的和谐、秩序与理性。第一级为新镇(newtown)层次,每个15万—30万人,由大约8—12个小区组成,用地约5—10km2。包括服务全镇的以较大型商业为主的新镇中心、地铁与公交转换站、初级学院、图书馆、镇体育中心、新镇公园等,这些较大型设施服务半径大约1,3—1,5km,可涵盖全镇。第二级为小区(neighbourhood)层次,每个4000—6000户(约1,5万—2万人)由大约8—10个邻里组成,用地约60—100hm2。每个小区设有1个以基层商业为主小区中心及小区公园,服务半径约400m。第三级为邻里层次,设有公交站点,服务于200m步行范围内居民。每个邻里都包括有各自的邻里中心、多层车库,邻里的组合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邻里中心123、新镇公共服务设施13二、中新合作成功案例借鉴1、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加强环境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合作项目,其建设目标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为“能实行、能推广、能复制”的未来城市建设样板。14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同时能够容纳外部就业人口6万人和内部暂住性消费人口3万人。15用地比例: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40%,产业用地占10%,商业用地占3%。公共绿地占18%。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75平方米,低于国家的用地标准。城市主要中心提供就业岗位总数:城市中心区:6.4万个城市片区中心:5万个城市产业区提供就业岗位总数:5.3万个城市文教博览娱乐设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1.4万个其他设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2.9万个16四级公共服务中心:•城市中心:服务人口大于40万人•片区中心:服务半径约为800米左右,服务人口约100000人•居住社区中心:服务半径约为400米左右,服务人口约35000人•居住细胞中心:服务半径约为200~300米左右,服务人口约8000~10000人17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新城建设借鉴了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并结合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生态城的邻里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服务范围和业态组合进行了研究,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既具有生态城市特色,又在空间上具有适宜的人文尺度,并符合规模经济原理。同时,生态城社区中心提供的生活服务与市场服务并不完全相同,社区服务更体现了福利性、互助性与群体性。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共设施构建“生态城中心-综合片区中心-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4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形成了等级分明的“生态城市居住模式”。1、基层社区由约400米×400米的街廓组成,以城市机动车道围合形成,内部包含完整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基层社区中心服务半径200~300米,服务人口约8000人,满足社区居民就近获得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2、居住社区由4个基层社区、约800米×800米的街廊组成。通过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连成网络。居住社区中心服务半径400~500米,服务人口约30000人,主要功能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教育学习中心及社区公共绿地中心。为居民提供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等服务。183、综合片区由4-5个居住社区组成,结合场地灵活布置。片区中心结合轨道站点配置更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沿轨道线集中设置绿化廊道、串联片区中心与生态社区慢行系统相结合,将居住社区与公共设施和场所紧密联系。服务半径为800米。这种布局模式,住区有明确的边界和社区中心,而每个社区中心又有明确的服务半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社区性与中心感。4、生态城中心是整个生态城的城市中心。总体布局模式19借鉴内容:1、居住格局吸取新加坡理念。以邻里单元的思想来指导新城的住区规划,抓住邻里单元思想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本地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住区,不断将新的规划理念融入住区建设。2、构建“生态城中心-综合片区中心-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4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切实安排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3、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的管理单元,对于社区级别公共设施的进行重点引导,形成人文关怀的社区中心。4、根据自身特点布置各类设施。在商业金融业设施方面,结合轨道站点和各级服务中心设置网点;而在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方面,在城市中心和综合片区内,规划建设艺术展馆、歌舞剧表演场馆、体育场等大型文体活动场所;在体育设施方面,提倡公共化与社会化,实现一馆多用、一场多功能;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公众开放。5、社区中心及邻里中心以方便人们生活为目的。生态城的社区中心将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在空间上进行了集中,便于不同人群的混合参与,有利于聚集人气。每个社区中心都由邻里中心、社区公园及教育设施(学校)组成。生态城的邻里中心集购物、服务、休闲及娱乐活动于一体,提供社会交往和本地就业机会,社区公园、学校(托幼和小学)与邻里中心集中配置,可以给在邻里中心工作和购物的儿童家长提供方便,在公园活动的老人们亦可顺路接送孩子。202、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21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2发展目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建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23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五”服务业规划体系: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规划
本文标题: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5578 .html